书城哲学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48258000000047

第47章 正向移植和负向移植的运用

心理学家通常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称为正向移植,反之,起负面作用、干扰作用的移植称为负向移植。移植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正向移植,避免负向移植。

强化基本原理与概念的教学是实现正向移植的重要途径。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指出,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掌握是通向正向移植的坦途。所以,老师在组织教材时,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突出教材的系统性与规律性。比如物理学中的矢量,这种运算方式要遵循四边形法则。在数学中,矢量出现在几何学中,而在物理学中,矢量出现在力学之中。学生只有了解了矢量,才能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才能进一步地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所以说,力的四边形法则便是力学的基础。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矢量,那么数学中的几何学便无法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也无法理解。因此学习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是移植思维的基础。事实证明,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与认知结构的丰富性有关。基础知识越牢固,那么认知结构也就越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将基础夯实,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移植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利用共同要素,求同存异是实现正向移植的重要途径。如果学习对象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将这些共同因素利用移植思维联系起来。共通性越多的知识点,联系也越密切,移植思维运用起来也就越流畅。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移植思维的教学。需要做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先将同类或相似的知识归结在一起,对教材进行统一整编,并对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强调,找出其中心线索,将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形成一个统一而又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就能够促进正向移植,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比如质点力学一开始也是杂乱无章的,后来牛顿将看似杂乱无章的质点力学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组织起来,形成了质点力学体系,其中包含了惯性、速度、加速度、力等概念,并提出了几种运动规律。

第二,正向移植思维需要采用分析比较法,把握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同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新知识和旧知识的互相移植,通过相互比较,这样就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学生如果缺乏移植思维,那么在解题时,就会使用公式论证公式,理论推导理论,应该进行对比的时候却不进行对比,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思维的移植,容易引起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之间的混淆与模糊。而通过列表法、对比法可以实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移植,消除负移植,达到正移植的效果。

要想让学生很好地达到思维正向移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学生引导到一个与此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能太抽象化,不然学生容易失去兴趣。(2)提出的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并且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有趣的,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这是对创设问题情况的基本要求。教师所提出的创设问题情境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要做到寓教于乐。下面以物理课为例,提供几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进行演示实验,建立物理情境

实验需要理论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隐藏在背后的理论都会得以展现,使学生通过实验对这些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所以,在课堂上做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好方法,同时,学生也能在这种设计问题情境中得到移植思维能力的训练。课堂实验的诱因应该是“疑、难、趣”,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疑问,那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移植,并让其通过思维移植来解决疑问。比如,在对转动定律进行讲解的时候,就拿开门为例,门的转动是定轴转动。如果门轴与力轴不在同一条线上,那么门在不施加外力的时候,力是无法保持平衡的;如果门轴与力轴处在同一条线上,力的作用线的力矩为零,那么门此时是静止的。如果想要把门打开,就需要对门施加一个力。学生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定轴转动和力矩的定性关系。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易于突破难点,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会更加透彻。

2.讲述故事,塑造物理情境

人类对故事的饥渴程度不亚于对食物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故事元素,向学生讲述物理学里面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将物理史通过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述。对于一些单位名称的来历也可以用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移植思维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无限快乐,因此思维会变得特别的活跃,这样也就更有助于移植思维的训练。

3.利用图像,创设物理情境

有时候,由于受客观实际的限制,不便使用实验法,那么使用图像法效果也不错。人脑对图像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强的。利用图像建立物理概念,可以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对学生的移植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比如,利用图像法,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关系,力与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移植思维,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分子与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摆钟的图像,学生也会容易地理解振动、振幅、波的运动关系。

4.利用电教手段,丰富物理情境

现在多媒体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不少多媒体设备走进了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投影仪、录像、电脑等众多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将多媒体设备用于教学,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形象、鲜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把握住讲课的重点、要点、难点、疑点。比如对于抛物线的学习,可以使用DV摄像机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全程拍摄下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使用高速摄像机进行拍摄,然后在播放的时候,可以进行慢速播放,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观察与理解。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录像与电脑模拟的图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际的抛物运动与电脑模拟的抛物运动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具体体现在,在实际的抛物运动中,是有一定的空气阻力的,物体在与空气摩擦的过程中,损耗了一定的能量。因此,通过实际实验与模拟实验之间的思维移植,可以很好地发现物体运动的规律。所以说,只要教师充分利用移植思维来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移植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四)

“二战”期间,苏联与德国进行了一场恶战,一辆苏联坦克冲进了德国阵地的防线,但是突然在一个大泥坑里熄火了,再也不能启动了。而坦克里面的坦克兵除了能使用手枪外,什么武器也使用不了。这个时候,德国士兵冲了上来,把坦克团团围住。他们想把坦克里面的坦克兵拉出来,但是坦克兵把门反锁得死死的,外面的德国士兵毫无办法。德国士兵对着坦克里的苏联士兵喊道:“快投降吧!”苏联士兵回答:“苏联人永远不会向德国纳粹投降。”这时候,德国士兵听到了坦克里面发出三声枪响,他们猜测应该是里面三个坦克兵用手枪自杀了。德国兵想要将这辆坦克拉回营地,但是仅凭人力他们无法推动坦克,于是,他们找到一辆坦克想用它将苏联坦克从泥坑里拉出来。但一辆德国坦克无法拉动苏联坦克,于是他们又找了辆坦克,才将苏联的重型坦克拉了出来。苏联的重型坦克刚被拉出来,就可以自行启动了。最后苏联的重型坦克竟然将这两辆德国坦克拉回了自己的阵地。

请问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