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48258000000042

第42章 聚合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高效方法

聚合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与方法,在生活中的利用率是极其广泛的。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聚合思维都因其高效性与对象的具体化而能够使问题趋于简单。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牢记聚合思维的特性,才是学习聚合思维的出发点。

纽约爱迪生公司是一个全球性公司,爱迪生的品牌也早已得到了全球认可。但在早期,爱迪生公司曾经遭受过数起恐怖袭击。一次,在爱迪生公司底层的窗户边上发现了一枚炸弹,旁边放置了一张署名E.P的纸条。上面写着:“爱迪生公司的混蛋和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你们要为你们的行为付出代价!”当时爱迪生公司的员工还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后来发现,这位E.P越来越猖獗,犯罪活动也越来越猖狂。当年,该犯罪分子在纽约不同地点放置了累计达60多颗炸弹,并成功引爆半数以上。对此,纽约市民感到非常愤慨,要求警方在最短的时间内侦破此案。

纽约警方为此煞费苦心,犯罪现场只留下了几张字迹清秀的纸条,而且字母都是大写。对此,警方感觉毫无头绪。E.P在纸条上写道:“你们这些混蛋不知道我有多痛苦,每天都要经历怎样的病痛煎熬,我恨爱迪生公司,它一定要为它的行为付出代价。”为此,E.P将炸弹放在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无奈,警方请来了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这简单的几句话判断出罪犯的心理状况。心理学家依据心理常识,对罪犯作出了如下分析:

(1)字迹清秀说明他是个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字条干净说明他是个工作认真的人。而且制作和放置炸弹的一般都是男性。

(2)他怀疑爱迪生公司让他患病,这说明在病痛的初期过后情况愈加严重,因此他应该是个中年人,而且具有很明显的创伤。

(3)爱迪生公司可能对他当年的处理方式不当,使他很难接受。偏执狂一般都是将自身的罪责归罪于他人或社会。

(4)E.P在纽约到处乱放炸弹,说明他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很多时候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在一个地点安放炸弹。

(5)为了制作炸弹和便于安放炸弹,他一定是一个孤单的人,至少他没有很多的朋友。他的心理创伤正是因为没有朋友的安慰才会发生严重的扭曲。但他虽然没有朋友,却是一个衣冠楚楚的人,这从他写的字条就可以看出。

(6)欧洲地区各式各样的杀人形式都不一样,北欧地区恐怖分子喜欢用匕首杀人,地中海地区恐怖分子喜欢用绳索勒杀死者,斯拉夫国家恐怖分子才喜爱用炸弹。因此,他很可能是斯拉夫后裔。

(7)斯拉夫人大多信奉基督教,他应该会按时去教堂。他的来信大多来源于纽约和韦斯特,而这两个城市之间斯拉夫人最集中的地区是布里奇波特,他很有可能就居住在那里。

(8)他强调自己患有持续多年的病,因此这病定然是慢性病,应该是肺病或者心脏病。而肺病在现代比较容易治愈,因此多半是心脏病。

经过重重线索的环环相扣分析,心理学家最终推出了8条关于神秘E.P的心理特性。心理学家建议警方将这八条线索公诸于报。E.P是个重视读报的人,但他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因此,他肯定会作出反应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给这个毫无头绪的案件提供新的线索。

果然,数天后,E.P给警方寄了一封信,强调说:“我又不是笨蛋,你们有这闲工夫找我,还不如直接把爱迪生公司送上法庭。”警方依此查找了爱迪生公司的人事档案,并从中发现在若干年前,有位机电维修师因公烧伤,当年报以感染肺结核申请领取终身残疾津贴,被公司拒绝,数月后此人离职。经调查,此人为波兰裔人,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姐姐,平时待人彬彬有礼。警方随即搜查了他的家,并在其家中发现了制作炸弹的房间。当时他文质彬彬地穿着西服,而且两排扣子均扣得整整齐齐。

心理学家从寥寥几个字就能推断出罪犯的心理特性,并能预知对方的行为。这都是通过聚合思维的环环相扣推理而得出的结论。

下面来具体介绍几种聚合思维方法。

1.目标确定法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就能得到相应的解决。但是在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是并不明确的,往往不能简单地判断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锁定目标,从多方面分析解剖得出题目的指向,然后由客观条件进行加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从一些看起来丝毫没有联系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独特的解题方式,就在于他能根据需要选择既定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寻找到正确的目标来帮助我们迅速地解答问题呢?首先,应该利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来揭示问题的核心。这是聚合思维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借助于抛弃那些没有用处的方法、不是本质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得出问题的具体目的性和更深层的本质。

其次,要深入了解某一个特性的本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情况来对事物下定义,并根据这种本质的特征,沿着思路进行判断,最后接近问题的实质部分。在生活中,这种方式是非常常见的。警方在抓小偷的时候运用的一般都是这种思路。

最后,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是解决自身问题的重点。在找出问题症结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之前的层层剥笋与事件的本质情况来分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爱因斯坦曾提醒过学生在思索时要注意问题的切入面,如果切入面本身是狭窄的,那么围绕着的问题和思路往往会局限在自身的思路里而使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应找到症结的中心宗旨,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那么问题自然而然就变得简单了。

2.求同思维法

如果有一种事物的现象在不同的场合都会发生,而在各种场合中,只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那么这个条件就是事物形成现象的原因。寻找这样一个条件的思维方式就是求同思维法。

假定事物是指人类,现象是吃饭。可以知道,人类在任何情况下,饿了都是要补充能量,即吃饭的。由此可以推断,人是由于饿了才选择吃饭。也就是说,饿是人们吃饭的原因。

3.求异思维法

如果一种现象基于事物的本身在第一种情况下出现,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出现,而这两个场合下却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那么这个条件就是该现象能够存在的原因,而寻找这个条件的方法,就是求异思维法。

同样假定吃饭的时间,因为知道人饿了是要吃饭的,但是,场合的不同却往往决定了吃饭时间的不同。比如,下班后饿了就可以去吃饭,正在上班的时候肚子饿了却不能去吃饭。这里的事物都是指人类,场合也相同,但因为条件的变化导致了结果的变化。因此,是不是在上班这个条件决定了当时能不能去吃饭的问题。

心理学家正是通过这三点来确定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能够将目标确定法、求同思维法和求异思维法运用得熟练,就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聚合思维,以聚合思维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爱因斯坦以客观公正的思维方式,将条件进行分门归类的整理归纳,再从某一点或整合成某一点出发,直至解决问题。正是因为他能够高效地运用聚合思维,才能够取得惊人的成就。而在生活之中,人们也应该习惯性地运用聚合思维。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三)

“一战”期间,法、德两国交战时,法军的一个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一座极其隐蔽的地下指挥部。指挥部的人员行动诡秘,踪迹不定。然而,他们只注意了人员的隐秘,却忽略了长官养的一只波斯猫。德军侦察员在侦察战场时发现,几乎每天早上八九点钟,都有一只猫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土包上晒太阳。据此,德军判定那个隐蔽的堡垒一定是法军的高级指挥所。随后,德军集中了6个炮兵营的火力,对那里实施猛烈袭击,这个法军地下指挥部的人员全部阵亡。

德军侦察员是如何判定出那个隐蔽的法军指挥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