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48258000000039

第39章 和社会同步保证信息的充足与更新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思想也由简至繁,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瞬息万变。在这样的发展前提下,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信息量,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不与社会发展脱节。故步自封不仅容易使自己思维僵化,而且还容易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频频失利。

归纳思维所需要的信息量,也往往因为不能与社会同步而导致信息错位,在信息错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结论的失真性。因此,在生活中要时刻本着学习的精神看待周边事物,以发散思维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收集更多的信息量。只有充足的信息量,才能在归纳总结中寻求更多的例子,才能找出归纳前提中的不足之处。

在学习中,人们首先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爱因斯坦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曾经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小孩是一根初生的树苗,要茁壮成长除了需要足够的养分,还要给他足够的生长空间。爱因斯坦在少年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努力向这个目标发展,最终在物理学界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其次,人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生活中,人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身边的细节收集到相应的素材加以整理归纳存储在脑海中,当信息量达到了一定数量时,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苦于无从下手了。

人类社会随着精神文明建设从无知到开化,再到现在的各领域探讨,总体的思维带动社会的巨轮滚滚前行,而作为总体思维中的一个个体,我们自身也需要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行,因为社会的进步不是因为个人,也不是个人就能够带动的。在一方面具有相当前卫的思想但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保持前卫,所以故步自封是可怕的,只有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因为信息量的陈旧而显得狭隘。

德国著名化学家维勒曾经收到过一封老师给他写的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美丽的姑娘在房间中小憩,一天忽然听见门外传来敲门声,这位喜欢安静的姑娘心想,等一会儿再给他开门吧。姑娘以为还能听见敲门声。过了一会儿,敲门声停止了,姑娘等了好久都没有再听见敲门声。于是,姑娘在窗口望了望,看见了维勒的背影,姑娘心想:“这人也真是的,从窗户望一望就知道人在不在,再多敲一会儿不就能进来了吗?”

过了几天,姑娘又听见了敲门声,她依然没有开门。

但这位名叫塞夫斯特伦的客人很有耐心,最后那位美丽的姑娘为他开了门。姑娘和他一见倾心,最后结婚生了个孩子——“钒”。

维勒读完老师的信无奈地摇了摇头。原来维勒在研究一种褐色矿石时,发现了一种颜色非常艳丽的金属化合物,但由于他对元素的相关信息掌握得不多,觉得它和普通矿石没什么区别,于是索性将它扔在了一旁。

多年后,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伦在研究本国矿石的时候发现了同样的金属化合物,由于他对元素有较深的了解,所以觉得这种化合物的特性和以前发现的化学元素“铭”非常相似,于是进一步探讨研究,终于发现了元素“钒”。

可以预见,若当时维勒对其他知识了解得更多一些,也就不会那么简单地错过一种新奇的元素。维勒由于知识的局限性,白白地将发现新元素的大好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于是也只能在看见导师的信后苦涩地一笑了之。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突发奇想到某个事物的时候,由于当时年龄、身体素质、人脉资源等关系并未付诸实施。多年后,你忽然发现一个新鲜事物正悄然流行起来。而这件新鲜事物的原理正是你当初突发奇想而未能付诸实施的想法。

跟随时代的进步提升自我的思维空间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当代的重要思想。归纳思维尤其看重对素材的收集处理能力,而信息含量的狭隘或广阔,就取决于思维有没有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只有不断地学习前人的知识,高度关注自身周围所发生的事物,才能提升信息含量和追赶上时代的步伐。

社会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缓慢变化,而要做到在各方面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如牛一般辛勤耕耘,不断地学习,在耕耘的同时,利用掌握的各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难题,这样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利益和荣耀。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四)

有四个人解题,甲说乙是错误的,乙说丙是错误的,丙说甲和乙都是错误的,据此可以推断出( )

A.甲和乙是正确的,丙是错误的;

B.甲和丙是错误的,乙是正确的;

C.乙和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

D.乙和丙是正确的,甲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