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生存法则
48248800000008

第8章 善于汇报工作

沟通是个技术活儿

中医有句行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也是这个道理,与上司多沟通,能免去很多的误会与麻烦。你的前途和命运有绝大部分的“股份”握在上司的手里。所以,同上司的关系、沟通是关系到升职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但有时候沟通得不好,反而好事变成坏事,本来十拿九稳的升职到头来鸡飞蛋打,尤其是你与上司之间有了误解甚至隔阂的时候。而这时沟通的艺术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假如你好不容易搞到一个业务,刚敲定一份合同,而上司却说:“这份合同利润太低,我们不做了。”上司可能会因为前期投入较大的精力而对合同心存异议,甚至没有及时通知下属终止这份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能通过沟通让上司采纳你的建议,那这份业务就只能泡汤了。

◎沟通也看天时、地利、人和

很多菜鸟会认为,与上司有效沟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尽量少甚至与上司零沟通,成为他们经常琢磨的事情。究其原因,往往和他们的沟通技能本身有关系,较高的沟通技能会更多地得到上司的良好反馈,增强个人的自信心;而较弱的沟通技能,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顺利,还影响了自信心。

阿媛比较欣赏自己的上司,认为他敬业、有才华、对下属负责,可是她不愿意和上司主动交流,而且她身边的同事也是这样。有一次,因为她没有听清楚上司的意思,上司交给她的工作被耽搁了。上司问她为什么你不过来再问一声,她说怕上司太忙。上司很生气:“我忙我的,你怕什么?”

与上司沟通,只要考量“天时、地利、人和”,多半出师必捷。所谓天时是“时机”,别挑上司正在气头上时找他谈事情,只会白碰一鼻子灰。地利是“场合”,若是不适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事情,最好私底下找上司有空的时间,或利用中午邀上司到外面共进午餐时详谈。人和是“话题”,先了解上司的意图,才知道施力点何在,花最少工夫达到最大效果。

◎和上司建立好的沟通模式

阿丽在一家销售公司做文案工作,在快到春节的时候,经理按照公司习惯,交给她一大堆名片,并亲自挑选了很多精美的明信片要她按照名片逐一地打印寄出。在接过名片时,阿丽曾提醒经理将已经变化的地址或没有往来的客户挑出来。但经理非常不耐烦,说:“名片上所有的人都要寄到!”两天后,当阿丽把已经打印好的明信片交给他过目时,他却大声指责她将一些已经没有业务的客户错误地打印在了“最精美”的明信片上。当时阿丽觉得非常委屈,但是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在一个办公室资格较老的员工的建议下,阿丽利用休息的时间和经理谈了自己的想法。阿丽尝试着让她的经理了解,只有拥有融洽的沟通,她才能将经理的意图与自己的创意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才会使他们双方的工作更加有成效。

当然,与上司沟通前,你也要做足功课。你要揣摩一下,你的上司到底是怎样性格的一个人。对于不同性格的上司,贵在坦诚。每个人在评价自己的时候总是会刻意或下意识地回避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但客观和坦诚是你必须做到的。那样与上司的交流才是完整而有效的,上司也才能真正了解到你的问题和你需要的帮助,当然还有你的成绩。

还有就是,你要设计好沟通的方式。包括你准备一脸严肃,还是面带微笑;你准备长话短说,还是短话细说;准备快言快语,还是春风化雨;准备用电话,还是见面,或者是用邮件。出发点只有一个,充分说明问题,达成与上司最大的共识。

掌握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技巧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员工或下属向老板汇报工作,是常见的业务交往程序。特别是对那些经常要与老板打交道的员工或下属来说,在每一项老板所交办的工作完成之后,向老板进行必要的工作小结,更是必不可少的业务程序。

原则上说,只要是老板直接交办或委托他人交办的工作,无论大事小事,无论工作的结果是否圆满,均应向老板如实做出相应的汇报。

从管理的角度看,老板准确地掌握下属的工作总结的材料,有利于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及管理运行状况。对于员工和下属而言,如能掌握相应的汇报工作技巧,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会进一步改善其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

员工要向老板汇报工作,不管你是采取书面的形式,还是当面口头汇报的形式,需要掌握的具有共性的技巧有以下四个方面。

◎理清思路

所谓理清思路,是指你在向老板汇报工作之前,就应冷静地对工作过程进行反思。至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问题简略地叙述,哪些问题必须详细地说明,都必须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来。如果对待一个问题你拿不出一个比较完整、比较清晰的思路时,那你则难以说服别人。

汇报工作也是这样,你如果不在事先理清自己的思路,你同样难以有条理地、层次分明地、有说服力地把自己做过的工作向老板汇报清楚。

你在向老板汇报工作之前,特别是在向老板汇报那些重大问题之前,必须先打腹稿,即先在脑海中把要汇报的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列出一个分条目的小标题,记在心中,在汇报时逐条道来。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些提纲写在小本子上,作为向老板汇报工作时的备忘录。

实践证明,拟写提纲是理清思路的最佳方法,你不妨一试。

◎突出重点

任何一项工作都有自己的重点,即在任何工作程序中各个环节的轻重缓急的分量是不同的。

把握重点,常常意味着抓住了工作的要害。而这些要害问题又往往关系着企业和老板事业的大局或重大利益。所以,老板听你的汇报,或看你的汇报材料,他关心的根本问题,就是你对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的处理结果如何。

在具体操作时,你应掌握俗语所讲的“事不过三”的原则。即在一般情况下员工或下属向上司或老板汇报工作时,每次交谈的重点事项、关键问题,只谈一个或一件,最多不要超过三个或三件。

常常可以见到这种领导人,他们在总结工作或做指示时,一般情况下总是“讲三条内容”或提“三点建议”,“希望大家从三方面去做好工作”。那些往往把问题或意见或指示归纳为三个数,而加以罗列的领导人,大多都比较干练,且办事效率相当高。尽管这不是绝对的现象,但却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因此,员工或下属在向老板或上司汇报工作或交谈问题时,注意每次只强调一个问题,只突出一个重点,最多不超过三个问题或三件事情,不仅有利于老板或上司理清思路,迅速决断,同时还会使老板或上司对你的能力和效率表示好感。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善于掌握重点,突出重点,并把重点问题向老板描述清楚,不仅是一个方法和技巧问题,而且是一个素养和能力问题。

◎删繁就简

无论是做口头汇报,还是做书面汇报,你都必须注意删繁就简的问题。所谓删繁就简,就是要把一切不必要的话语从汇报中予以删除。否则,就会出现两种不利的影响。一是让人感到你思维混乱,思路不清,不知所云;二是让人感到你文风不正,似有哗众取宠之嫌,更何况还有“话多有失”的时候呢?

删繁就简,与其说是一种技巧,不如说是一种原则。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假如你要以书面的形式向老板汇报工作,那么,你就应该把文章尽量写得简练一些,按照鲁迅的说法:“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用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假如你是以口头语言形式向老板汇报工作,则必须注意掌握老板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和策略,不做无谓的拓展和借题发挥。比如,老板只问到事情的结果,你就只叙述结果,而不要涉及事情的过程。因为,老板可能对事情的过程不感兴趣。事实证明,对别人不感兴趣的问题,滥加描述,只会招致反感。

◎恭请老板评点

当你向老板汇报完工作之后,不可以马上一走了之。聪明人的做法是:主动恭请老板对自己的工作总结予以评点。

通常而论,老板对于下属的工作总结,大多都会有一个评断,不同的是有一些评断他可能公开讲出来,而有一些评断他则可能保留在心里。事实上那些保留在心里的评断,有时却是最重要的评断,对此,你决不可大意。而且,你应该以真诚的态度去征求老板的意见,让老板把心里话讲出来。

对于老板的诚恳的评点,即便是逆耳之言,你均应以认真的精神、负责的态度去细心反思。因为老板之所以能够站到老板的位置上,他肯定在很多方面或某些方面,有着强于你的优点。

老板的诚恳评点,无疑是他把自己的聪明智慧,无偿的奉献给你,你何不乐而接受呢?

同时,也只有那些能够虚心接受老板评点的员工和下属,才能够再一次被老板委以重任。

那些经常与老板打交道的员工和下属,如能掌握上述汇报工作的技巧,必定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文化品位,同时也会受到老板的信任与赏识。

出头的机会来了

作为下属,向上司汇报工作、提意见或建议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既是上司要求下属必须尽到的责任,也是工作中的例行公事。

正因为这些事情太常见,太司空见惯,所以往往会被很多职员忽略,每次向上司汇报工作、提意见或建议时,都显得漫不经心,草率行事。

实际上,聪明的下属都会借助于这些行动达到让上司赏识自己的目的。

下面,对他们常用的方法作下较为详细的介绍。

◎“结局”汇报法

大多数上司因整日忙于各种事务而不同程度地有烦躁的心态。因此,他们在听取部下的汇报时,往往急于想知道事情的结果究竟是什么。

因此,下属在向上司汇报工作时,无须絮絮叨叨地详细说明事情的原委和工作的过程,而应直截了当地言明成功或失败的结局。

要知道,那些拖沓冗长的开场白只能使上司烦躁不安,而这种从结论部分开始汇报的方法是不会使上司感到不耐烦的,他反而会因此而赞美你的明确与爽朗。

在事情已经失败的情况下,“结局”汇报法更显得异常重要,上司会因此对你怀有特殊的好感。这是因为,上司急于听到的,不是你的辩解之词,而是事情的最后结果。至于失败的原因,则可以慢慢地听你讲。事实证明,即使是汇报同一个失败,把结论放在前面与放在后面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读到一篇文章时,如果能够在开头的两三行内读到作者概括整篇文章的话语,便会感到该文眉清目秀,条理分明,主旨清楚,你也会轻易地理清该文的写作脉络,明确其结论。

没有人会否定这种文章是上乘之作。同样道理,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向上司汇报时,也应该这样做。

◎多给自己创造一些作总结性发言的机会

在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组客串演员就某个问题进行争论的场面。一般,在接近尾声时,激烈的争执仍无法定论。只有当主持人最后发表一通评论时,争论才算一锤定音,节目结束。

这时候,电视观众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想法:主持人在最后发表的一通评论是最正确的。

实际上,主持人在评论中并没有掺进一点儿自己的观点,他只不过把双方争论的重点略为复述、归纳了一下,想给视听者留下一点儿印象和痕迹罢了。

然而,视听者最后所记取的往往只是主持人的话,他们感到印象最深刻的人,也是主持人。

由此可见,在会议上作“最后的发言”,具有很多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果你能在会议接近尾声时,一面考虑会议开始以来各位发言人所说的内容,一面对其加以整理、归纳、概括,抽象出其中的某些正确之处,从而说出:“最后,我想说几句话……”这样的发言,那么,你就会在宏观上形成一种不是要利用会议说三道四,而是要积极作结论的良好氛围。

这样一来,上司便会马上发现你的能力,赏识你所具有的“独特”思维。

事实上,发言的时刻越是向后推移,错误复杂的问题就越明了,你所获得的修正自己意见的机会就越多。结果,你就会给上司和其他与会者留下“精明能干”的深刻印象,他们会认为你与众不同。

可见,“后发制人”是在会议上发表意见时最明智的选择。

还要注意,即使别人在你发言之前已经说出了与你相近或相同的观点,你仍然要在后面说上几句。这样做,其他人就会认为你的意见更全面、更准确。

相反,如果你此时缄口不言,认为别人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意见,那么上司很容易会把你的这一举动误解为是无能的表现。

当然,保持“后发制人”观点的人可能不止你一人,上司或其他同事也有可能要求你在前面发言。此时,你应该巧妙地让过去,尽量不做“马前卒”,而等待最有利于自己发言时刻的到来。比如,你可以找一些较为恰当的借口推辞一下:“这个问题我正在慎重地考虑,就让××先说吧。”

后发制人,虽然颇费脑,但它却有助于表现你的与众不同,让领导赏识你,因而是值得一用的。

◎预先把最糟糕的事态委婉地通知上司

当你预测到工作中将会出现较坏事态时,怎样把这一事态通知上司,关系到上司对自己的评价。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采用委婉地方式把事态说得更糟糕,以便让上司对即将发生的事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有这样一个事例:

某电器制造公司的推销员小赵,本来每月可以推销出去50台冰箱。可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有家公司的竞争对手们纷纷采取了更能打动顾客心灵的促销手段,所以他估计自己在下个月里的销售业绩必定会受到影响,充其量只能售出20台。

于是,小赵预先跟上司打招呼说:“最近冰箱销售市场的竞争很激烈,尽管本月我们公司的销售业绩尚算可见,但下个月恐怕只能销售出10台左右。”

小赵的这种做法是十分明智的。其原因主要在于:如果小赵在下个月里能够售出20台冰箱,由于他预先告诉上司只能售出10台,上司头脑中的估计已经比20 台更糟糕了,那么,他就不会把销售额的下降归咎于小赵推销不力所导致的失败。

相反,如果小赵告诉上司说:“如果下个月全力以赴的话,也许能售出20~30台。”那么,上司就会强烈地意识到“20”是个失败的数字,并会认为之所以会造成这一失败是由于小赵没有全力以赴的缘故。

◎不要把计划和盘托出,给上司留有较充分的补充余地

在强调团体协同作战的公司、企业或政府机构中,如果出现一个技艺超群的优秀分子,那么,这一团体内部的协调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那位对工作充满自信的优秀人物,也往往因为鹤立鸡群而陷入孤独的困境。

尤其是当一位下属明显地在能力上高于其上司,上司在下属面前时时显得相形见绌时,那么这位上司一定不会赏识这位下属,反而会讨厌他。

众所周知,如果想使自己的提案顺利地得以通过,就必须激发起其他成员的参与意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你的上司。只有当你的计划被大家主动自觉地进行参与后,人们才能对你的计划和提案产生热情。

那么,怎样才能让上司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你的计划中来呢?

最好的做法,就是预先给上司留下修正你的计划和草案的余地。为了照顾上司的面子,你可以对他说:“我只能考虑到这一步,但离全面完善这项提案尚有很大差距。”

这样做无疑是明智之举,它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上司的参与意识,而且可以使你的提案因此而顺利通过。

作为计划的提出者,你会因此被上司誉为“才华横溢的家伙”,你们之间的距离无形中缩短了许多。

此外,这种方法还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在修正提案的过程中将会增强上司与你之间的认同感。在提案实施的过程中,上司也会有责任感,他会随时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帮助,为你尽力创造有利条件。

如果你对计划和提案作了极为周详的考虑和安排,让上司没有一点儿可以插足的余地和介入的机会,那么,无论你的计划有多好,无论你的自我感觉多么出色,也会引起上司的反感。

即使他勉强同意你的提案,但是在你实施该提案的过程中也不会得到他的帮助。而且,假如你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差错,他还会因此而责备你,怨你没有能力。

◎借助频频的汇报来增强与上司的亲密度

一般认为,如果想与某人结成亲密关系,一起饮酒或吃饭实在可以算得上是一条捷径。的确,在这种时候,双方都摘掉了办理公务时的假面具,因而十分有利于增加二者间的亲密度。

不过,在上司与下级之间,共同进餐或饮酒的机会毕竟有限,而且,即使有了这种机会,也很可能因为有其他同事在场而使得难以尽兴地表情达意。

那么,究竟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用来增强上司与下属之间的亲密度呢?

当然有。

这种方法就是,经常到上司那里认真地汇报工作。

要知道,由于上司对下边的工作不可能亲自一一了解,所以他只能通过部下的汇报,才能够及时地掌握工作的进度和具体情况,再者说,下属向上司作汇报的目的是为了使工作更顺利地进行,所以,及时认真地向上司做工作汇报也是下属不可推卸的责任。

正因为如此,汇报便成了一种在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活动。它既给下级创造了与上司进行接触的机会,又可使下级通过频频汇报表现出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同时,随着与上司接触的加深,其亲密程度也会相应随之增强。

机会在于创造,只靠等待是无法使它自动上门的。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接触上司的机会,即便是上司通过其他渠道已经了解了的事情,你也不妨亲自告诉他,你可以对上司说:“这件事,我想您可能知道了,不过……”进而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顾虑:假如自己频频向上司汇报,会不会因此而招致上司的反感与厌烦呢?

绝对不会。因为你的汇报是以彼此间已经存在着上下级关系为前提的,所以,不论你汇报的次数多么频繁,也不论你汇报的内容是重要还是微小,都会满足上司的自尊。同时,上司还会对你的积极性留下深刻的记忆。

这种方法,是在工作中增强与上司的亲密度并达到让上司欣赏自己的目的的有效途径。然后,一般人可能都不会想到它,他们可能只是把它当做工作中的例行公事而已。

报喜报忧有讲究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而老板的喜怒哀乐,却往往与业务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赢利与亏损、成绩与失误、顺利与挫折等企业运行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毫无疑问,对于取得成绩、经营获利等企业运营良好的状况,老板自然感到由衷的欣喜,而对于工作中的失误、经营上的亏损,老板必定会感到不安与忧虑。

因此,向老板报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就等于向老板报喜,而要向老板报告工作中的失误挫折之类的情况,就等于是向老板报忧。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喜是忧,都是老板应该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即老板必须清楚地掌握企业运营过程中喜在什么地方,而忧又在哪些地方,并根据喜与忧的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控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原则,那就是员工和下属在向老板报告工作时,必须实事求是,是喜说喜,是忧说忧;不夸大成绩,不缩小缺点。只有坚持这个原则,老板才会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也只有坚持这个原则的员工,才是诚实可靠、值得老板信赖的下属。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原则不等于技巧。换言之,原则不能代替方法。通常情况下,原则只是指出一种方向,而技巧和方法,则是保证原则得以体现的具体步骤。

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不少善于投机钻营者往往利用老板喜欢成就、讨厌缺陷的心理,夸大成绩,隐瞒不足,报喜不报忧,曲意逢迎老板的爱好,从而达到个人升迁或谋取私利的卑劣目的。而老实诚恳的员工和下属,实话实说,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有时反而被老板猜疑和不信任、不重用,甚至遭到轻则“穿小鞋”、重则打击报复的错误对待。

诚然,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首先与老板的自身素质有关。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下属要想改变老板的素质,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就现实来看,那些喜欢报喜不报忧的老板,还是大有人在的。因此,员工和下属在不得不与之打交道时,就必须注意讲究报喜与报忧的技巧和方法。

一个诚实的、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员工,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和自己的工作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成绩与失误,均应本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向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予以实事求是的说明。但是,为了避免好心不得好报,反而被老板打击报复的现象出现,你还应该掌握如下的技巧和方法:

◎减少主动性

无论是报喜还是报忧,只要不是直接指定必须由你来作答,你就应该少说为佳,不说最佳。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主动性,从实施效果上看,往往并不被动。

因为,议论喜与忧,本身就是一个是非问题。而爱说是非的人,不管是说公,还是说私,是议喜,还是论忧,其在企业内、单位内,往往是不受众人欢迎的人物。更何况那些素质低下的老板常常混淆黑白,是非难辨,弄不好给你个恩将仇报,让你得不偿失。

所以,只要不是老板要求你来议论企业的功过、成败,那么你就应闭起自己的嘴巴,不要主动到老板那里报喜或者报忧。

◎受宠不必惊

假如老板有兴趣和你一起议论工作的成绩与失误,这时,你切莫受宠若惊、忘乎所以、纵横议论,把你所有看到的、听到的、估计的、猜测的各种有关企业的、老板的喜与忧,信口开河倒了出来,这是一种不谨慎的表现。

要知道,人在受到上司和老板的宠爱时,往往有夜郎自大的情绪产生,似乎觉得这个企业就是自己和老板的了,因而会放开嘴巴评说企业与老板的功过是非。其实不少上司和老板有时故意宠爱某个员工或下属,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因为老板需要掌握员工和下属的心理活动。

我们常见一些老板和上司,在各种场合与下属套近乎,比如,员工生病,老板亲自看望,员工生日,老板亲自到场等类似的行为,都会使员工产生受宠若惊的效应。当然,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立场来看,这种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有利于形成一种同舟共济的团结局面。

但是,作为一名员工决不能因为自己与老板同舟共济,就可以放肆地议论企业的功过是非。因为,你的见识和水平往往与老板的见识和水平存在着差距,假如议论得不合时宜或不合老板的胃口,那么你就有可能因此而得罪老板。

所以,只有那些在获宠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信口雌黄的员工,才能被称为受宠不惊、聪明的员工。

事实证明,那些有较大作为、有较大功绩的人,大都是一些受宠不惊、谨言慎行的杰出人物。

◎顾此失于彼

假如一定要向老板报喜或者报忧,原则上应注意只谈自己,不谈别人,顾此失于彼。

因为,实事求是地讲,一个人只能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最有发言权。不管是忧还是喜,是成绩还是失误,只要是自己的经历,谈起来你往往能切中要害。

所以,在向老板汇报工作时,你对自己在本职工作上的喜与忧,尽可以向老板陈述。但必须注意,尽量不要连带他人。

他人的喜与忧,应由他人自己去说。

在向老板汇报自己工作中或生活上的喜与忧的时候,要把握两点:一是报喜报够。即你应把自己取得的工作成绩,向老板汇报清楚,使老板了解你的能力优势、分享你所取得成就的快乐。二是报忧报透。就是说你对于自己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那些难以解决的难题、工作上的不足,应向老板做透彻的描述,以便于老板拍板决策,帮你解决难题、纠正不足。

◎忌揽功推过

无论是报喜,还是报忧,其中最大的忌讳是揽功推过。

所谓揽功,即是把工作成绩不适当的、不符合事实的往自己的功劳簿上记。不少人想不开其中的道理,他们在向老板汇报工作成绩时,往往有意夸大自己的作用和贡献,以为用这种做法就可以讨得老板的欢心与信任。实际上多数老板都是相当聪明的人,他们并不会因为你喜欢揽功,就把功劳记到你的账上去的。即便一时没有识破你的真相,他们也多会凭直觉感到你靠不住。因为人们对言过其实的人,多是比较敏感的。

所谓推过,就是把工作中因自己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故意向别人身上推,以开脱自己。它给人的印象是文过饰非,不诚实。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揽功推过却是人的劣根性。

不揽功,不推过,是喜说喜,是忧报忧,是一种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体现。采取这种态度和做法的人,可能会在眼前利益上遭受某些损失,但是从长远看,必定能够站稳脚跟,获得发展的机会。

◎成绩归何人

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取得成绩,企业能够获得发展,当然是员工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但是,请不要忘记,如果没有老板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你是无法在这个企业做出成绩的。

因此,在谈到员工的成绩和企业的发展时,就不能不强调老板的贡献和作用。

由此延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些善于把成绩归功于老板的行为,常常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行为,而能够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德才较高的大智大勇者。

◎实话与实说

员工在向老板汇报工作时,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实话实说、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这是一种对老板、对企业、对工作极端负责的行为。

但是,这种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行为,只能用之于那些开明的、有胸怀的老板,而对于那些心胸狭小、刚愎自用、爱吹不爱批的老板而言,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弄不好就是一种罪过。因为,这类老板由于自身的心理素质较低,往往自视甚高,以至于爱好别人的夸奖与吹捧。老板的成就、工作的业绩,夸大无妨,甚至还能讨其欢心;相反,如果下属或员工反映的是有关老板的工作失误和素质的缺陷,往往难以听得进去。如果你不了解这类老板的性格缺陷,就贸然实话实说,讲了老板的不足和缺点或工作的失误,你就要小心了,他给你穿小鞋或找借口报复你,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因此,在报喜与报忧的问题上,你决不可书生气十足,太天真、太浪漫,以为实事求是就可以“是”了。历朝历代,为此付出代价者,大有人在,他们不是横遭杀身之祸,就是受到迫害。屈原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不就是因为他们实话实说了吗?

对于不可理喻的老板,决不可实话实说,而是放任他们,让事实教训他们。我们没有义务为这类老板奉献自己的一切。

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是一剂良药,但只能用于那些清醒者和豁达者。

借讨教之名行进言之实

作为上司来说,总是希望下级尊重自己,把自己看成是上司,尊重自己的权威性。因此,下属应该先考虑到他的这一心理需求,以讨教的姿态来提意见,这样会让上司感到被尊重,从而减少摩擦和敌意,建立彼此的信任。

例如:“关于这一点,我有点疑问,不知您能否指示我一个方向?”如此一来,不仅保住了上司的面子,也可使其产生优越感,而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就会容易被接受。

◎“讨教式”进言法

以讨教的方式提出意见,一方面容易给上司留下谦虚谨慎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提出意见之前,你已经认真思考过,至少是研读了上司的方案和计划,是以认真、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上司的意见的。随着你和上司沟通的进行,彼此之间会不断加深了解,增进彼此的认同,你的上司也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观点和意见。不论你的意见是优是劣,总会留给上司一种“这个人对单位很尽心”的印象,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某对外贸易公司和一家新的服装厂家谈好了一个项目,对方给出了非常非常低廉的进价,老总决定按照公司原定价格销售这批服装。

销售部王主管想法和老总有所不同,她觉得这批服装售价应该稍微有所降低。因为人们都有求廉的心理,买东西的时候即使便宜一块钱,也会觉得很实惠。既然进价有所降低,为什么零售价格还要保持不变呢?于是,王主管以一种讨教的口吻对老总说:“王总,如果有两家服装店卖同样质地、同样款式的衣服,但价格相差20元,您是愿意买便宜的,还是愿意买贵的呢?”

老总不假思索地说:“我肯定会买便宜的。”王主管接着问:“是不是即使便宜一元钱,您也愿意买呢?”老总笑着说:“当然!”话一说完,老总恍然有所悟,说道:“我想起来了,我们不能将所有的衣服都和原来的价钱一样,我们要分类处理,一类衣服走高价,一类衣服走低价。”于是,他和几个领导又研究了几个方案。后来,衣服销售得果然很好。王主管也越来越得到老总的器重了。

◎获得心理认同

以讨教的姿态进言,可以使你更深入地了解到上司的真实想法,这种想法多半是他在公开场合所没有讲出来的,而且很有可能也是他未曾考虑到的,当你请教领导的时候,会引发他的进一步思考,甚至会促使上司改变原有的观点和决定,接受你所暗示的意见。

聪明的下属懂得,说服上司,要先在思想上取得上司的认同,只有在思想上与你相差不远的人,你在说服过程中才会感觉没有什么障碍。下属在提出建议之前,先请教一下自己的上司,就是要寻找谈话的共同点,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础。如果你提的是补充性建议,那就要首先从明确肯定上司的大框架开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见,做一些枝节性或局部性的改动和补充,使上司的方案或观点更为完善,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地执行。

有人会问,如果我提的是反对性意见,如何找到共同点呢?其实共同点不仅仅局限于你的意见本身,还在于培养共同的心理感受,使领导从心理上对你产生认同。

事实上,你越是提出反对意见,就越可能招致上司的不快,因而越需要寻找共同点来缓解这种局面,获得对方的心理认同。此时,虽然你可能不赞成上司的观点,但你一定要表示尊重,表明你对它的理性思考。你应设身处地地从上司的立场出发来考虑问题,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和准确的理论分析作依据,在请教中谈出自己的看法,在聆听中对其加以剖析。只要你有理有据,上司一定会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立场,仔细倾听你的建议和看法。

所以,以讨教的方式来进谏,会增加上司对你的信任感。当你用诚恳的态度来进行彼此的沟通时,领导会逐渐排除你在有意挑“刺”、你对领导不尊重等这些猜测,逐渐了解你的动机,开始恢复对你的信任。你越会充分地运用这种方法,就越有可能说服你的领导。

给上司提意见要注意语言技巧

毫无疑问,上司是需要意见的。哪一位上司都不是神,有些问题连他自己也解决不好,所以,上司需要下属经常向他提出好的意见。

有些人喜欢强力进谏,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任,您刚才所说的完全错了,我觉得事情应该这样处理……”这种方式首先否定了主任的全部意见,自然,后面的观点会让上司觉得脸上挂不住,一开始就产生了抵制下属好的意见的情绪。

如果能抓住上司观点中的某一处被你所认同的地方,加以大力肯定,然后再提出相反的意见则易被其接纳。因为,你一开始肯定上司意见的某些价值,上司对你的戒心已经解除了,自然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例如,“主任说得对,某某方面的确应当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之一,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应当……”后面提了观点,而后重点在于论证过程,说理、举例、指出不这样做的后果,让上司意识到你的观点从实践上更加可行。

结束发言之时,别忘了强调你提出相反意见的出发点。

“因此我想,如果真能这么做的话,排除这个问题是很容易的。”

听了这番话后,上司会意识到,你的一切意见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公司的前途,也就是大家的前途,自然会接受你的意见。

此外,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

◎提意见时,不要急于否定上司原来的想法

提意见时,多注意从正面有理有据地阐述你的见解。有民主要求,还要有民主素质,即要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尊重上司意见。这样,他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对上司个人的工作提建议时,尽可能谨慎一些,必须仔细研究上司的特点,研究他喜欢用什么方式接受下属的意见。大大咧咧的上司可采用玩笑建议法,严肃的上司可采用书面建议法,自尊心强的上司可采用个别建议法,喜欢赞扬的上司可采用寓建议于褒奖之中的方法,等等。

◎不要以为上司不愿意听意见

“不要给上司提建议,显示自己的高明并不好,他会嫉恨你的。再说,提出来也没用,即使再正确,他也不会听。”这是一些人在同上司的交往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一位公司的经理多次说,他从前的时候不需要别人给出主意,需要的是有人去干。可是后来一次研究工作时,一位下属提了三条建议,他当时没说什么,可是在工作中却采纳了两条。由于没有采纳另一条,工作中遇到了麻烦。此后,他欢迎大家出主意,提出意见,让大家什么话都可以说一说。

上司要办很多事,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且,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时,你提出建议,弥补或挽救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感激你。问题在于你提意见的内容,要真正显示出你的意见的重要性,要真正表现出你的善意。如果你提的意见他没有接受,你也不要计较。

◎提意见时,不要夹杂私人恩怨

有这样一个试验:给被试验者一份文稿,内容是主张对盗窃罪判以重刑,认为目前的处罚太轻。对 A 组被试者说,这份建议是法官提出来的;对 B 组被试者则说,这份建议是监狱中服刑的盗窃犯提出来的。其实这两份建议的内容是相同的。实验表明,B组被试者更倾向于认为,对盗窃犯应该判以重刑。

这个实验说明,一个建议,其中夹杂的私利越少,越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在向上级领导提建议时,你应该更多地从单位和工作的立场出发,显示出为整体或领导着想,而不是被领导认为:“这个人,只是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才提这个意见的”。

◎提意见不要损害上司的尊严

“我不同意主任的意见,这种做法在实际中根本行不通!我认为应该……”

这种提意见的方法有点欠妥。

提意见,要以建议的方式提出供领导参考。你不要涉及他的观点和方案,而是只阐述自己知道的事实、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案,并且说明“这不一定对,仅供领导参考”。

事实上,越是善意的、建设性的建议,越是可能被上司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