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登成功学全集4:跟着信心走
48213100000009

第9章 卑微是实现抱负的梯子(1)

美国罗德岛保图克特的慈善家、制造商,身价百万的埃兹凯斯·科南特说:“50年前,我劝说我父亲让我离开我们在马萨诸塞州达德利的家,出去自己闯荡。”于是1845年5月的一个早上,父亲和我穿上最好的衣服,赶着田里的老马前往伍斯特。我们的目的就是应征伍斯特县公报上登出的一个职位。招聘启事是这样写的:

招聘男童

紧急招聘:报社办公室,品行良好,能吃苦。

伍斯特

5月7日

薪水是第一年30美元,第二年35美元,第三年40美元并在老板家吃饭。我接受了这些条件,第二天就上班了。伍斯特县公报只有四个版面,很是普通。我不久就知道了“吃苦”是什么意思,由于报纸是使用“华盛顿”手动印刷机进行印制的,所以出版2000份公报就要求每周工作两次,每次都要辛辛苦苦做上10小时。外面版面的印刷一般放在周五,我要忙上整整一天。里面的版面大约在周二下午三四点钟印制,我要一直工作到周三凌晨三点钟才能上床睡觉,这时已经累得浑身酸疼。此外,我每天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到楼后的井上取许多水,然后绕到楼前大门,再爬两层楼梯到办公室。刚开始,每个人都使唤我。他们骂我,给我起各种各样的外号,让我打扫办公室,为他们生火取暖,听他们差遣,替他们寄钱、送报纸,还要侍候编辑,我过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印刷厂学徒所过的生活。但是,当他们最后发现我学会了排版和印刷后,就给我升了职,又雇来一个男孩接替我的工作,当然他的待遇和我从前完全一样。这是我第一次获得成功,从那天起直到今天,我从未要求过别人给我一个工作或职位,也从未用过推荐信。但是,如果我想得到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会尽一切努力让那些雇主们了解我的能力和品格。如果有些年轻人一碰到困难就灰心丧气,我希望我的经历能使他们获得勇气和力量。起初的路漫长而崎岖,但是,就像船在大海中航行一样,你必须为你期望登陆的地点设定航线,并充分利用所有有利的环境因素。

伊利法官斯特雷特曾对霍勒斯·格里利说:“霍勒斯,不要再穿那身破衣服在城里乱跑了。我在店里给你订身衣服吧。稍微打扮一下。”霍勒斯·格里利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衣服,好像从未注意到衣服有多么破旧,然后回答说:“你知道吗?斯特雷特先生,我父亲刚搬到这个新地方,我想尽我的最大能力帮助他。”在7个月的时间里,他自己仅花了6美元,他替斯特雷特法官做些零散活儿,为此他将得到155美元。他自己留了15美元,其余的全给了他父亲。他们父子俩是从佛蒙特州搬到宾夕法尼亚州西部来的,为了不让狼在夜里吃掉他们的羊,霍勒斯·格里利曾不止一次地露宿在外面,而让他父亲睡在房子里。他已经快21岁了,高个儿,有点迟钝,头发蓬乱,脸色苍白,声音沮丧,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心在纽约去寻求未来。他用棍子把包裹往肩上一扛,在树林里走了60英里到了布法罗,然后坐船沿运河来到奥尔巴尼,再乘驳船沿哈得孙河顺流而下,来到了纽约——那天1831年8月18日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一连好几天,霍勒斯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走进许多大厦,问他们是否需要人手,但得到的回答总是“不需要”。许多人从他奇特的外表猜测他是个逃跑的学徒。一个星期天,他在寄宿的地方听说“维斯特印刷公司”正在招印刷工。于是他在周一早上5点钟就来到了公司门前,7点钟的时候他请求工头给他份工作。工头不知道这位农村来的新手会给多语种版的圣经排版,于是他说:“给他找点活,看他会些什么。”后来老板来了,他反对雇用霍勒斯。他对工头说等第一天工作做完就让他走。结果在那天晚上,霍勒斯用他快速准确的工作证明了自己。在后来的10年中,霍勒斯一直是这家小印刷公司的合伙人。他创办了美国最好的双周刊报纸《纽约客》,但报纸并未赢利。1840年,霍勒斯获得总裁提名,这时他开始创办《小木屋》,并使发行量达到9万份,这在当时可是个了不起的神话。但这每份一分钱的报纸并未给他带来利润。他的《纽约论坛》又一次铤而走险,价格还是一分一份。为了创办这份报纸,他借了1000美元,并在首次发行时印制了5000份。但报纸很难全部卖出去。最初订报纸的只有600人,不过,在6周的时间里,订阅者就增加到了11000人。对《纽约论坛》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甚至超过了新置印刷机的印刷能力。在这份报纸中,编辑始终坚持了公正的立场。

在1853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皮尔斯总裁或许看到了一个年轻人正在展示他的专利产品老鼠夹。他被这个年轻人的热情与勤奋所吸引,但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这个小伙子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对于杰·古尔德来说,展示老鼠夹似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却做得非常好,很有热情。事实上他是决心要把它做到最好。年轻的古尔德靠做些测量的零活儿来养活自己,他为农民建造日晷,一个一块钱,挣来的钱通常被他拿去买吃的,他就这样勉强维持着。但这却为他日后的经商生涯打下了基础,他最终成了大富翁。

弗雷德·道格拉斯出生时一无所有,连他的身体都是属于别人的,在他出生前他的父母承诺要用他来抵偿欠主人的债务。为了能与最穷的白人男孩站到人生的同一起跑线上,他所付出的努力不次于后者为登上总统宝座所要付出的。他只见过他的母亲两三次,全都是在夜里,她要走12英里路才能和他有一个小时的团圆时间,然后必须在天亮前回到地里去干活。他没有机会学习,因为没有老师,而且种植园的规矩是禁止奴隶学习读书写字的。但是,在主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他从报纸和成药年历的碎片上学会了26个字母,当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走向成功,几千个白人男孩的学问都比不上他。在21岁时他逃跑到了北方,在纽约和新贝德福德做搬运工。有一次有人让他在楠塔基特岛反对奴隶制的集会上演讲,他给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并做起了马萨诸塞州反对奴隶制协会的代理人。他奔走于各地发表演讲,同时尽最大努力学习文化。他被送到欧洲进行演讲,结识了几位英国朋友,他们给他提供了750美元,使他买回了的自由。他在纽约州罗彻斯特报社做过编辑,后来又成了华盛顿《新时代》的负责人。他还是哥伦比亚地区的消防局局长,做了好几年。他成了当时美国最著名的黑人,没有人能和他齐名,他于1895年去世时举国上下都向他致哀。

英国伟大的首相比肯斯菲尔德勋爵小的时候没有什么机会,但他说:“历史可以重现。我不是奴隶,也不是俘虏,再大的障碍我也能克服。”他体内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尽管似乎事事都与他作对,但他将约瑟和但以理作为榜样,他们一个是4000年前埃及的宰相,一个是公元前500年前世界最大军火库的宰相。从下层社会到中产阶级,从中产阶级到上层社会,他一路攀升,直到最后他成了位高权重的宰相,镇定自若地站到了政治与社会权力的顶峰。尽管在议会下院遭到了抵制、嘲笑和奚落以及嘘声,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总有一天你们会听我的。”这一天真的来了,这个小时候没有机会但有坚定信念的人掌握英国的最高权力达25年之久。

威廉·古伯特说:“我在当列兵时学会了语法,我的床位就是我学习的地方,背包就是我的书箱,一块搭在我腿上的木板就是我的桌子,我的学习时间总共不到一年。我每天的工资是6分钱,买不起蜡烛或灯油,在冬天,除了值班时间可能有灯以外,其余时间我几乎只能借助炉子的火光看书。为了买支笔或一张纸,我不得不省吃俭用,常常处在半饥饿的状态。我没有自己的时间,只能在十几个蠢蛋说笑、唱歌、吹口哨和打闹时在一旁读书写字,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不会管我。我时常要买笔、墨水和纸,对于我要支付的这点小钱,我可不敢小觑,这点钱对我来说,天啊,就是笔大数目。我当时的个头像现在一样高,身体强健,经常做运动。我们用于购物的钱是每人每周两分钱。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有一次,是在星期五,在支付了所有必需的开销后,我改变主意,将上午准备买红鲱鱼的半分钱攒了下来。但到了晚上,我实在饿得受不了,就想把钱拿出来买东西吃,结果发现那半分钱不见了。我把头埋在被窝里,伤心至极,哭得像个孩子。“既然我能在这种环境下战胜困难,那么还有哪个年轻人有理由不赶紧行动起来呢?”

据麦克鲁尔杂志讲,林肯曾对与他一起共事的朋友格林说:“我和一些大人物谈过话,我看不出他们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他决心投身公共事业。他向朋友们讲了他的计划。他要坚持每次步行7~8英里到辩论俱乐部去练习口才,他把这种活动称之为“练习辩术”。

他似乎是平生第一次认真学起课程来。他选择了文法。他找到校长格雷厄姆征求意见。

格雷厄姆先生对他说:“如果你想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你确实应该学学文法。”

但哪能找到文法书呢?格雷厄姆先生说附近只有一本,在6英里外的地方。

年轻的林肯不再等校长说下去,他从饭桌上起身就走,到那个地方借来了科克汉姆的文法书,这本书在世间流传不多,很快林肯就被它的奥妙深深地吸引住了。从那以后的几个星期,只要他一有空,他就会捧着这本书研究。他经常让格林“拿着书”,他来背诵,碰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去求教格雷厄姆先生。

林肯的勤奋好学感染了附近所有的人。格林经常借书给他看,校长也记住了他,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就连村里做桶的工人也让他晚上到自己的店里,坐在用刨花点着的火光旁边看书。不久,这本文法书就被他烂记于心了。

林肯对他的同事格林说:“嗯,如果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科学,我想我还要再学一门。”

年轻时的约翰·皮博迪穷困潦倒,没有朋友。一天,他又饿又累,拖着走痛了的脚来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德市的一个客栈,他请求店主收留他,他会做些木匠活来换取自己的吃和住。半个世纪后,他旧地重游,但这时他已是世界上最有钱最伟大的银行家之一了。福勒主教说:“这是当代最能鼓舞我们的故事之一,普通人依靠超凡的辛勤努力跻身于上层社会。”

格里利的父亲看见他的儿子想把右边的牛套在左侧,便说:“哈!这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他连下雨天要进屋避雨都不知道。”

霍勒斯虽然穷得连长筒袜都穿不起,但他不屈不挠,最后成了那个年代最伟大的编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