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登成功学全集4:跟着信心走
48213100000018

第18章 贫穷的种子(1)

只要你总是想着救济院,你就开始走向救济院。小气吝啬的思维意味着得到小心吝啬的回应。

不管一个人工作多努力,如果他脑子里不断保有贫穷的思维——救济院思维,他就会得到他追求的那种东西。

种下失败的种子、贫穷的种子的人不会得到成功和繁荣的收获,就像一个种下蓟草的农夫不会收获到小麦一样。

有人曾说,如果不是因为他自己有救济院心态而吸引了救济院,谁也不会走到救济院去。对这个问题的长期研究和观察使我相信,一般说来,在生活中走入不幸失败的人都有这种期待。他们如此害怕进救济院,如此害怕匮乏,所以他们就这样关闭了自己的补给之源。这样一来,他们除了贫穷就什么也看不见。在他们期待、恐惧和准备可能降临到他们身上的不幸时,浪费了宝贵的能源,可以利用它们建立幸福和繁荣,而最后他们得到的是害怕和恐惧得到的东西。

思考战争、谈论战争、预期战争、准备战争,换句话说,就是对战争的心理准备,即关于战争的长期心理暗示,是引发历史上最大战争的主要元凶。如果所有相关国家都谈论和平、梦想和平、期待和平、为和平做好准备,那么世界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

只要人们谈论贫穷、想着贫穷、预期贫穷,并为它做好准备,他们就会贫穷。对贫穷的心理准备,预期它、吸引它,就会确认贫穷的状况。

我们会不断地将我们期待的事物向我们拉近。如果你发出贫穷的思维意识,不管你工作多努力,你也无法摆脱你期待的那种意识。你自己发出的思维意识流会反过来流向你自己。

我们到处可见人们努力奋斗,为改善自己的条件起早贪黑,却从来不期待甚至希望富足。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得到正努力追求的东西,所以他们得不到。

下面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我认识一位女士,她不断地表示对改善自己的状况无能为力。她富有的朋友们告诉她应该有这有那时,她抱怨:“噢,你们富人当然这样说了,但我可不会有这些东西。我们一直都很穷,我想我可能会一直这样。我们只能拥有生活必需品,这样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当然我可以时不时地奢侈一下,但那实在是太浪费了,我必须得为苦日子做准备。”

我不想和要准备过苦日子的人争论。这是一种为紧急情况做好准备的谨慎。为未来的支出和娱乐而存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早早开始为苦日子做准备的人们为了多攒钱,不让自己有一点点乐趣和娱乐,他们形成刻薄自己的习惯,通常他们一辈子都会这样。

这位女士因为自己的条件而限制了自己的供给,她所节约的每一分钱都要为苦日子做准备,因为她一直都会穷下去。她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肯定,因为她穷,她永远不会有自己希望拥有的东西,所以她不惜让自己和孩子忍饥挨饿以预期可能出现物资匮乏的那一天。她只是许多男女中的一员,他们已经习惯贫穷,向它的局限妥协而不去为摆脱它付出艰苦的努力。也就是说,他们从来不想如何利用他们有创造性并积极地思维,却继续生活在消极、毁灭性的贫穷思维中。

这就是那些总是说他们“买不起”东西的人们。今年他们付不起钱让孩子上学。他们付不起钱买东西或付不起钱度假,因为那苦日子就像一个恶魔,总在每一次美餐以及他们想从现在获得一点娱乐和满足的各个场合出现。他们总是把事情拖到“明年”。但这个“明年”永远也来不了,孩子们永远也上不了大学,他们自己也从来不度假,不在自己国家度假,也不去许诺很久的国外度假。他们永远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娱乐拖到他们能“付得起”的那一天,但那个时间永远也不会降落到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头上,因为他们总是想为未来多存一点。

我认识很多这种人,他们不仅对自己在享乐方面吝啬,就连生活必需品也对自己很吝啬,因为他们总在预期可能的苦日子,他们一直在计划那一天。他们将生活计划成了一个长长的苦日子,却意识不到那个苦日子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在报纸上会看到这种准备挨饿过苦日子的心理习惯的惊人写照。一家纽约日报曾报道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一位老夫人在这个大都市的一个贫民窟孤独地死去。尸体被人发现时,她已死去多日,周围肮脏不堪,让人以为她一文不名。然而,经过调查发现,老夫人现金和存款总计约一万多美元。

病态心理使她变成了穷人,这个可怜的人,和许多其他为贫穷所困的人一样,尽管有很多钱,但她被活活饿死。她脑子里充满贫穷的想法,甚至不舍得给自己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多年以来,她将自己封闭在她周围的生活之流以外,这样她就可以攒钱、攒钱、攒钱。她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她的房间,以至于无人照顾而孤独地死去,身后留下一笔可以让她生活得舒适、幸福、有用的钱,这笔钱甚至可以延长她的生命。她的的确确是贫穷之疾的受害者,就好像她不名一文。

以色列人在穿过旷野时不断地有贫穷的想法——“上帝能否给我们在旷野中提供一个桌子?当然不能,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不回埃及我们就得挨饿。”如果不是摩西的力量带领他们前进,他们可能就回到了埃及,回到他们设法逃离的奴隶制和贫穷。即使当他们每天收到神赐之物,但这样过了很久,他们依然不相信这种供应会继续。他们还是持有怀疑,并存了足够的食物以备“苦日子”

的到来,但食物无法保存,他们被逼着相信每天都有新的食物。“但我们的食物从哪儿来?我们怎么支付帐篷、房屋和农场?钱从哪儿来?如果我们没有钱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的衣服从哪儿来?我们怎么能得到生活必需品?我们的供应从哪儿来?我为什么不能得到一个能让我们真正生活的工作?”这些问题都是很多世界上的人经常问的。这些问题表明了他们罹患严重的贫穷之疾,这种现象在每个文明国家都很明显。

总是恐惧未来会有什么,总是害怕贫穷,害怕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和我们希望得到的舒适品,害怕养活不了自己,害怕不能让孩子生活得富足而有尊严,没有什么比这让人们更忧虑,没有什么比这更长期刺激人的精神。它消除我们的磁力,使我们想要的东西离我们更远,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却离我们更近。昭伯说:“我最害怕的事情还是落到了我的头上”——我害怕的东西来到了我的面前。对贫穷有着不正常恐惧的人吸引那种他们害怕并努力驱赶的情况,因为心理与它想的东西相关。我们的疑惑、仇恨和恐惧;我们想着的东西,受到我们的吸引。

不管你脑子里想什么,你都在无意识地使它产生。如果你不断地想着不幸、贫穷;如果你害怕工作失败而丢掉它;如果你总想着你生意不好的可能性;如果你怕无法控制你的行业或事业,你都在使你的困境更恶化,并使得情况越来越糟。很多人从来不预期自己会生活舒适,从不说要有奢侈品。他们预期贫穷和困难时期,但他们不懂得一点,正是这种预期增强了吸引他们不想要的东西的磁力。

不久前,有一个青年,他感到十分沮丧,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向上爬。他问我问题在哪里。他说他一直工作很努力,但似乎并没有什么进步。总之,他所能做的不过是维持生活而已。诸事皆不顺利。他抱怨说,命运似乎一定要让他下来,不管他多努力抗争,他注定要受穷,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他相信坏运气、贫穷和失败是家族特色。他说,因为他父亲、祖父都是努力工作的人,但他们无法进步,无法摆脱贫困,他也无法做到。

另一个是一位老人,处在同样困境,向我倾诉人世间可怕的不平等,并对命运的不公愤愤不平。“我起早贪黑地工作,没有周日没有假期,”他说,“好多年都没有休假。从孩提时代起,我一直在苦苦挣扎奋斗,以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现在我已年过半百,至今却一事无成。这样的努力、这样的坚持尚不能使一个人作出成就,尚不能使他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这个社会本身有问题。”

当我问及他早期受过的培训和教育时,他承认对于他的工作和生活确实没有做太多准备,因为,他的父亲也是极其努力工作的人,也一直努力改善自己的条件,但和他一样从来没有成功,所以就得出结论,成功不属于这个家族,花许多年为事业做准备没有用,因为他不会有什么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