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几乎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莫名的优越感,希望自己被美丽的光环包围。当一些人看到别的同学比自己优秀时,心里就会产生包含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屈辱与虚荣的复杂情感,这便是嫉妒。
嫉妒是一把双刃剑,害人又害己。有些后进生,有时似乎是嫉妒让他们饱受折磨,使他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升。
教师应该引导后进生及时从这种不良状态中走出来,摆正心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从而引导后进生走上良性竞争的轨道。
安徽六安市裕安区青山小学的朱义清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班中一些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嫉妒心非常强。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中,却在下面搞小动作,对比自己优秀的学生冷嘲热讽并与之疏远。
为了使后进生们对嫉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朱老师开展了一次专题班会。
在班会开始时,朱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在学习《将相和》时,是什么原因让老将廉颇与蔺相如产生了矛盾?”
同学甲回答:“是因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官位比他高的蔺相如,心怀嫉妒,因而屡次故意挑衅。”
“那又是什么让廉颇与蔺相如的关系缓和,从而共同辅国的呢?”朱老师问。
“因为在蔺相如的一再忍让下,廉颇顿然醒悟,消除了嫉妒心,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同学甲又回答。
“你说得很对,是因为蔺相如那颗宽容的心化解了廉颇心中的嫉妒,从而使他们齐心合力,共同辅佐国家,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历史人物中,有哪些因陷入嫉妒深渊,无法自拔而最终失败的人?”
同学们开始思考。
同学乙说:“战国时期,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的庞涓。”
朱老师说:“对。原本是同学的孙膑和庞涓,共同拜师鬼谷子学习兵法,情同手足。但后来,魏王对孙膑的赏识激起了庞涓的嫉妒,庞涓就设计暗害孙膑致使孙膑逃入齐国。多年后,孙膑在齐魏之战中将庞涓击败,使庞涓丧身在万箭之中。同学们想一下还有谁?”
同学丙说:“三国中,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
朱老师点头说:“说得很对。三国时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想加害他,却被诸葛亮三气身亡。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知道一旦坠入嫉妒深渊,人的心胸就会变得狭小,做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最终葬送前途,毁灭自己。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最好的东西。’”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有一些同学嫉妒心非常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不是去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却拉拢一帮人孤立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或在自己嫉妒的对象回答问题出错时起哄嘲笑。还有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相互不借给对方自己的资料,怕‘肥水流到外人田’,会损失自己的利益。”朱老师严肃地说。
同学们纷纷低下了头。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例如,有的学生语文好、有的学生数学好。当同学们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到别的同学的优点,却不能注意到自己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结果使自己心理失去平衡,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克服嫉妒心理,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这次班会上,朱老师通过让学生举例子剖析嫉妒的危害,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心态对待竞争。班会后,朱老师还让学生组成了一个个互助小组,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嫉妒是因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发的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不甘心自己不如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
后进生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认知水平较低,喜欢表现自己,而自我控制能力又不足。在学习中,他们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别人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当看到别的同学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内心就会一时失衡,不能理性地对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嫉妒心理。
其次,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是触发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分数,在班级中按分数排座位,把后进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让后进生感到其他同学的进步对自己是一种威胁。
再次,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也是嫉妒心理产生的温床。在家长的错误心理影响下,孩子就会产生同样的嫉妒心理。还有一部分后进生在家里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但在学校他就失去了这种优越的地位,他只是大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在这样的地位变化下,他们就产生了一种包含着厌恶与羡慕、恼怒与怨恨、猜疑与失望、自惭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感情。
最后,旧式的单纯竞争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在认识上的偏颇,教师在旧式的教育过程中,对后进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导致后进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进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而嫉妒是阻碍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块绊脚石。那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如何积极引导,帮助后进生克服嫉妒心理,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1.改变评价机制,引导后进生正当竞争
教师的评价方法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评价方法,从结果性评价转变到过程性评价。教师要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要着重看其学习过程的参与和提高情况。从后进生的横向评价为主转变到后进生本人发展的纵向评价为主,注重后进生的进步提高,要注重从后进生特长方面、品德方面、个人发展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教师还应积极地暗示有嫉妒心理的后进生,通过竞争这种积极进取的方法去克服由嫉妒而产生的消极心理,让嫉妒成为一种动力,激励自身奋起直追,有所作为。
2.扩展后进生的生活空间,培养后进生宽阔的胸怀
心胸狭窄、气量小、容不得别人是嫉妒者的特点。对有这些心理特点的后进生,教师要帮助他们驱逐私心杂念,提高自身水平,宽以待人。为此,教师可以多组织后进生参加课内外的学习、文体、交流等活动,这样可以适当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开阔其视野,培养后进生乐观向上、不拘小节、豁达开朗的品质,从而很好地抑制嫉妒心理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3.帮助后进生正确认识嫉妒心理,教育后进生学会心理位移
只有让后进生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教师才有可能帮助后进生改正。教师要让后进生知道,嫉妒心理是一种于人有害、于己不利的不道德心理。而且,嫉妒他人的优点,内心会很痛苦。当发现后进生嫉妒心强烈,并伴有攻击情绪时,教师不妨引导他们进行心理位移,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有效地帮助后进生摆脱嫉妒产生的苦闷心理。
4.倡导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师要引导后进生进行合作学习,在组织后进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中,教师要强调合作,让后进生在相互协作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使后进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同时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以防产生嫉妒心理。
5.帮助家长建立正确教育观
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的教育对后进生性格的形成也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家访等活动,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后进生的嫉妒心理,分析每位后进生产生嫉妒的原因,并进行积极的引导。只有这样,才会使每一个后进生消除嫉妒心理,有开阔的心胸,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