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太康五年(284年),罽宾文士竺候征若携带《修行道地经》胡本到敦煌。竺法护此时恰好也在敦煌,由于他既懂梵文,又通汉文,得到胡本《修行道地经》后,马上着手翻译,由菩萨弟子法乘、月氏法宝笔录成文。信徒李应荣、承索乌子、剡迟时、通武、支晋、支晋宝等30余人资助此次翻译,于二月二十三日译完,最后由荣携业、侯无英抄写流通,标志着大乘禅法开始在敦煌传播开来。
《修行道地经》又叫《瑜伽遮复弥经》,是天竺沙门众护撰写的一部有关禅修的理论著作,共7卷37品,其基本内容如下:
《修行道地经》的序分,就是《集散品》。众护菩萨在本品里,说明人生现象是一个生老病死,充满忧愁啼哭的过程,人生就是各种烦恼的汇集,为了摆脱苦恼的人生,就要修禅观,众护菩萨称之为“寂观”,这是他从众多佛经里,采撷有关禅观理论的初衷。
(1)认识自我:五阴皆空观
西方哲学上所说的自我,竺法护在《修行道地经》里称之为五阴。竺法护以后的佛经翻译家,把五阴又翻译为五蕴。五阴指色、痛、想、行、识。也就是说,人是由肉体(色)和精神(痛、想、行、识)二者组合在一起的实体,如果二者分离了,人的肉体就变成了僵尸,这叫五阴皆空观。具体观修方法如下:
第一、观五阴本:自我是五阴之本
自我,竺法护称之为“身”,也就是说,人的身体是五阴之本,就像城市一样,是由各种设施组合而成。人的身体是由肉体设施(色)和精神设施(痛、想、行、识)组合而成。
第二、观五阴相:分别了解五阴的特征
①色的特征:有光明、有像相、有坚硬性、能看见性。
②痛的特征:产生乐、苦、不乐不苦的感受。
③想的特征:识相,就是思维活动,即概念的形成,如男、女等各种事物、理论的名称。
④行的特征:有所造作性,即作善行、作恶行、作不善恶的动机、意志。
⑤识的特征:是对想阴的认同、排斥或默认。
第三、分别观五阴之本:人的存在问题
人的存在,就是欲望的存在,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解释:
①色欲:人有了欲望,就有了猎取的目标,例如,突然从一座高楼上掉落一串珍珠项链,路上的行人看见了,就叫色阴,它能引起行人捡拾的本能欲望,所以色阴之本,就是引起人占有的欲望,这叫物欲。
②痛欲:是对物欲的进一步认同,把掉在大街上的一串珍珠项链,主观化为自己捡拾后的快乐感觉。
③想欲:人的痛欲产生的前提是想欲。当街上的行人首先看到大楼上掉下了一串珍珠项链,就产生了“珍珠项链”的概念,这就叫想欲。
④行欲:在想欲的刺激下,路上的行人,产生了占有从高楼上掉下来一串珍珠项链的动机,这叫行欲。
⑤识欲:街上的行人之所以产生了“一串珍珠项链”的想欲(概念),是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认识概念的本能,即思维,这叫识欲。
人的欲望的来源,主要是眼识引起的,眼睛看到的物欲一旦产生,五阴皆从,由此会引起心中的四阴。心中的四阴,又叫“无色阴”。也就是说,人的欲望包括,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两种。
第四、观五阴成败:人必定是要死的,其“中止五阴”在六道里轮回
人生病以后,到了医生无法疗治的时候,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现在的五阴败坏,就一定会死去,这是无法抗拒的人生规律。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在做好事,他弥留之际的“身意根”,就会喜悦,充满善意,此时病人的面色表情好看,说明他的“中止五阴”将轮回到善道;否则,此时病人的“身意根”,就会恐怖,充满了恶意,就会导致病人的面部表情痛苦不堪,说明他的“中止五阴”将堕落到恶道。这里所说的“身意根”,就是一个人在弥留之际,“中止五阴”与他的肉体即将分离时刻的思维活动。
中止五阴是未来新五阴的过渡阶段,一般存在1天,最多7天,然后在五道(有的经典说是六道)里轮回,现在简单介绍如下:
①观中止五阴下地狱:作恶多端的人,在咽气以后的中止五阴中,会看到围绕着他的身体,有熊熊大火燃起,就像野火焚烧草木一样,无情地焚烧他;或者看见乌、鵰、鹫、恶人之类,张牙舞爪,面目丑陋,头上燃火,各执兵仗、矛刺刀斫他的身体。因此,他心怀恐惧,欲求救护,急忙逃往遥远的丛树之中。此时此刻,中止五阴结束,进入刀剑树、泥犁之中,即堕落地狱之中,实现了地狱中的新生,承受无限期的痛苦煎熬。
②观中止五阴转生成畜生: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虽然经常做坏事,但人性还没有彻底泯灭,这种人在他生命的弥留之际,他的中止五阴就会看到他的身体被火、烟、尘笼罩,并被狮子、老虎、狼、毒蛇、大蟒、群象等凶猛的野兽追逐,在逃命时,忽然遇见渠、泉、深水、崩山、大涧,并逃往其中。这种似梦非梦的幻觉的出现,就表明他的中止五阴结束,转生成畜生,成为他的愚痴新生。
③观中止五阴转生饿鬼: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经常占别人的小便宜,罪业比较轻微,这种人在弥留之际的中止五阴,就会看到热风四起,他的身体感觉就像在蒸笼里郁蒸一样,口干舌燥,饥渴难熬,并看见远处有人持刀杖矛戟弓箭来,刺杀他的身体,于是心生恐惧,此时望见遥远处有大城,就打算逃往城中。这种逃往城中的念头一动,就立刻转生成饿鬼身,实现了他的饥饿新生。
④观中止五阴上升忉利天:如果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一生都在清修德善,当他在弥留之际的时候,他的中止五阴就会感觉到凉风四来,散发着香气,飞天奏乐,看见园观,树木茂盛,花果累累,产生了前往的念头。此时此刻,他的中止五阴就上升到忉利天上,化生成天子,开始了他的快乐新生。
⑤观中止五阴继续做人:如果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他的行为不淳一,有时候做善事,有时候做坏事。这种人在弥留之际,他的中止五阴就会看到男女性交的场景,这对性交的男女,就是他新生的父母。又根据他活着时的习气毛病,特别是对性交场景中的男性或女性的喜爱,就决定了他或者做男人的新生,或者做女人的新生。当一个人出生以后,从头到脚,有88种虫和404种病,消食人的身体,“若流水侵两岸”,所以人的生命不定,有的人夭折了,有的人就是长命百岁,最终还是死了。
第五、大乘佛教调心观
①慈心观:学习大乘佛教禅法,首先要修正瞋恚心态,确立慈心观。第一,以瞋恚的态度对待他人,实际上是玩火自焚,死后转生为蛇、大蟒;第二,要换位思维,把冤家对头乃至所有的人,都看做父母、妻子、兄弟、朋友;第三,具备慈心的人,天下无敌。
②除恐怖观:参禅者独居深山老林,如果产生恐怖心理,此时要念佛陀功德,形像颜貌以及佛陀的经教和圣僧的故事,或者背诵佛陀制定的戒禁,奉行慈悲,就会使恐怖心理消失。
③分别相观:主要是思维人生短促,要抓紧时间修道,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参禅方法,诸如:第一,破除自己的愚痴思想,诸如淫、怒、痴等念头;第二,要坚信世界万物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第三,要勇猛精进熄灭淫、怒、痴等愚昧之火;第四,要有控制自我的智慧;第五,心直不谀谄,专精行道,敦信守诚,常向法师请益;第六,修行者如果情欲旺盛,要观人身不净;第七,修行者如果嗔怒多,要修慈心观;第八,修行者如果多愚痴,就要考察十二因缘的生死链条。第九,修行者如果思绪万千,要修数息观;第十,修行者如果盛气凌人,骄傲自大,最好修白骨观;第十一,法师讲经说法,必须观察19种人情,对症下药:1.贪淫;2.瞋恚;3.愚痴;4.淫怒;5.淫痴;6.痴恚;7.淫怒愚痴;8.口清意淫;9.言柔心刚;10.口慧心痴;11.言美而怀三毒;12.言粗心和;13.恶口心刚;14.言粗心痴;15.口粗而怀三毒;16.口痴心淫;17.口痴怀怒;18.心口俱痴;19.口痴心怀三毒。
④劝意观:修行者如果心坚志强,就能用指爪坏雪山,以莲华根钻穿金山,以锯断须弥宝山。所以修行者要拥有信、精进、智慧、朴直的美德,调御其心,专在行地,虽有各种干扰,以及淫怒痴来扰乱诸根,但护心不随,摄意第一。
⑤离颠倒观:修行者要远离俗人的四种颠倒,即是把无常说成常,把苦当做乐,把非身说成有身,把空的东西说成实在的东西。
第六、大乘佛教调身观
①晓了食观:修行者对饭食的看法是,一旦吞如腹中,虽山珍海味,与粗茶淡饭都是一样的。举食入口,嚼与唾合,咽下去进入生藏,身火煮之,体水烂之,风吹辗转,稍稍消化,堕于熟藏,坚硬的为大便,湿的为小便,沫为涕唾,藏中要味以滋润肉体,其他众味流布诸脉,然后长养发、毛、爪、齿、骨、髓、血、肉、肪、膏、精气、头脑。是外四大,养内五根,诸根得力,长于心法,起淫怒痴。这就是饭食对人体的作用。所以,修道者要认识到,吃饭食的目的,在于安身,令体不重,食适轻便,少于睡眠,坐起经行,喘息安稳,减少大小便次数,身依于行,淡化淫怒痴之类的情感世界。
②伏胜诸根观:修行者自诫心意,不随情欲(色、声、香、味、细滑),经常思维三涂之苦,生死之难,昼夜精勤,没有得到的精神境界,争取尽快得到;已经得到的精神境界,要爱惜守护,不要被睡眠、胡思乱想所取代。
③忍辱观:修道者如果遇到有人谩骂,应该这样思维:譬如外国人用外语来对我说话,我根本就听不懂,虽然在骂我,但就像刮风一样,这些声音都是空穴来风,对我没有丝毫影响。
④弃加恶观:修道者如果遇到有人拳打脚踢,应该这样思维:肉体和情感的东西,本来就是空的,打我的人和我一样,本来不存在,但在业力的促使下,才有了现在的结果。现在之所以被他打,是我前世种下的恶因所导致的结果,假如我没有现在的肉体和思想,也就没有现在被打的结果,所以我如果以牙还牙,也用拳打脚踢来回敬他,那回敬的事情太多了,诸如毒蛇、蚤、虱、蚊、虻、妓蜂之类动物对我的伤害,我不可能变成这些动物,来一一回敬报复。退一步讲,就是能够对外在的伤害能一一报复,但在现在的肉体上还寄生着404种疾病、80种虫,时时刻刻、争分夺秒地伤害着现在的肉体,对寄生在肉体上的这404种疾病、80种虫,又如何回敬报复呢?所以,一个修行者,应该淡化自己仇恨他人的心态,熄灭怨天尤人的情感世界,这就是修行。
第七、大乘佛教的10种观修方法
①天眼见终始法:修行者在晚上临睡前,要洗手洗脸,在脑海里要想到自己不久就会死去,现在要抓紧修行,瞭望浩瀚星空,环视四方星宿;如果在夜间睡眠不止,要以散步来抵制过久的睡眠;在睡眠时,要思维日、月、星三光照耀自己。修行者要不分白天黑夜地思维光明,就会得道眼。一旦有了道眼,就能看到六道轮回里的众生,也能觉察出现在人的所作所为的善恶性,以及他来世轮回在那一道里,获得什么样的新生。
②证天耳法:修行者如果在寂静时,能够遥听到地狱众生受苦时发出的啼叫酸苦,以及饿鬼、畜生发出的各种呻吟声,天上、人世间的种种伎乐之音,表明修道者已经证得天耳神通。
③念往世法:修行者以天眼,看到自己前世所历受身,以及名姓,兴趣爱好,寿命长短,喜欢吃的饮食,喜欢使用的被服,同时还能看到自己彼没生此,此终生彼的轮回经历。有如是禅定功夫,就表明已经证得识本宿命神通。
④知人心念法:修行者以天眼,能够觉察到他人及非人的是非、善恶、端正、丑陋、喜、瞋恚、志向所趣,乃至众生心中所念善恶,这种禅定功夫,叫“神通知他人心所念善恶法”。
⑤认识地狱法:修行者要经常思维地狱里的苦难,使自己将来不要堕落到地狱。据佛教经典记载,堕落地狱里的罪人,手爪就像刀刃一样锋利,到处都是自然兵杖矛戟弓箭瓦石,罪人相见,互相怨恨,于是就互相争斗起来,扭打在一起,强者把弱者肢解,头颈异处,血流如河,刀刃兵器打在身上,先生出疮,在疮伤处又生出火,这样的格斗痛苦,天天如此,没有期限,就像乱风吹落树叶一样,到处都是罪人的肢体,没有医生的抢救,突然之间,凉风四来,吹过之后,这些散落的肢体,又汇集在一起,恢复成罪人的原形。守狱之鬼把水洒上,狱鬼喊一声,这些人又复活起来,立即堕黑绳地狱,走在排着热铁的地上,守狱鬼手持铁绳捆绑其身,然后用锯解其体,从头至足,百千块段,并开始用火烧铁绳,截肌破体,彻骨至髓,胁脊髀胫,头颈手脚,分散各处,如此的痛苦仍然没有期限。
也有堕落在合会地狱里的罪人,躺在布满铁钉的地上,铁钉钉遍其体,使其身碎破骨坏,肢解异处,其命欲断时,自然有风吹拔诸钉,破碎的身体复原,此时此刻,从天而降的铁锥、铁杵、黑象、大山,砸在其身上,如捣甘蔗,如榨葡萄,髓脑肪膏,血肉模糊,血流满地,惨不忍睹。或以铁轮而榨其身,如压麻油一样,成为一摊血糊糊。或把其身,放在臼中,以杵捣之,就像血泥浆一样。此时此刻,罪人又复活过来以后,遥睹太山,逃亡活命,一旦进入山谷,山就自然合拢在一起,破碎其身,再起复活过来,逃脱之后,进入平原,草木青青,以为已经逃脱厄运,但刚坐在树木间,就四面火起,围绕其身,被迫再次逃往,又堕落到铁叶大地狱。
铁叶大地狱表面看起来,风景如画,草木青青,泉水潺潺,森林郁郁,到处莺歌燕舞,一旦罪人进入,马上热风四起,树叶动摇变成利剑,剑叶落堕,扎在进入森林里罪人的身上,剥皮截肉,破骨至髓,伤胁胸背,截项破头。此时此刻,铁树间的乌、鹊、鵰、鹫,张牙舞爪,落在罪人头上,取眼而食,破头噉脑,以血肉为食,饱餐一顿。又有一群狗出来,追逐罪人,先断头饮血,次噉肉髓。此时罪人,在狗和乌鸟的伤害下,看见有八条大路,长满青草,急于逃生,无论逃到那条路上,路上的青草立刻化为利刀,截其足趺,血流不止。如果继续逃往,就会进入高40里,叶长6尺的铁树林间,遇上面目可憎,爪发皆长,衣被可恶,头上火出的罗刹,手持兵仗,来挝罪人,罪人恐惧,泪流满面;罗刹不但不同情,反而更加愤怒,命令罪人爬树,树叶就变成铁刺,向下贯穿罪人身体,血出流离。此时守鬼再用箭射其身体,箭至如雨,罪人不得不向上爬,铁刺贯躯如炙,罪人叉手,皆共求饶,守狱鬼闻见求哀声,更加嗔怒,复重挝刺,逼迫罪人继续向上爬,浑身上下,被箭和铁树叶伤透。只见铁树边又有二大釜出现,就像大山一样,守鬼把罪人从铁刺树上拿下,放在铁釜中像煮小豆一样煮。经过成千上万年的煎熬以后,罪人从铁釜中逃脱,又堕落到沸灰地狱。
从表面上看,沸灰地狱就像一条河,水波荡漾,众花顺流漂流而下,两岸树木青青,河水清澈见底,就连河底的流沙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从铁叶大地狱逃脱的罪人,来到这样清凉的河水边,暗自庆幸,想饮水洗浴,解除疲劳,但刚进入河流,河水立刻化为沸灰,罪人发毛爪齿骨肉,肢解漂流,骸体筋缠,随流上下。守鬼钩取出来,放在热地上,经一阵风吹过之后,身体恢复原状。狱鬼问:“你现在需要什么?”罪人回答:“我百千亿岁以来,饥不获食,现在迫切需要饮食。”守鬼拿上铁钩,钩开其口,以烧铁团和烊铜注其口中,烧罪人咽,腹内五藏悉烂,毒痛不可言表,但由于过去恶业没有消除干净,所以就是这样残酷地糟蹋,也不能换得一死百了。
离沸灰河不远,有两个地狱,一个名为叫唤地狱,另一个名为大叫唤地狱。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地狱,以铁为城,楼橹百尺,埤堄严牢,并以铁网,覆盖其上,是两座牢不可破的城堡,有无比的安全感。从沸灰地狱逃脱的罪人,认为此城大好,进城活命是没有问题的,心里暗自庆幸:终于逃脱苦难,不再遭受灾难,于是手足舞蹈,高呼万岁。就在罪人们兴高采烈之际,只见四垣从外,燃气熊熊大火,火势凶猛,烧诸楼橹埤堄,众网及门统统烧毁,城内立刻变成火海,罪人在其中,争先恐后地逃命,一个个就像燃烧的火炬、闪电和零散的火星一样,焚烧的肉体,就像火箭射象一样,痛苦叫喊声不绝。罪人在这两个地狱里叫唤百年以后,东门自然打开,无数罪人,蜂拥而至,互相践踏,就像大树砍倒一样,罪人们互相镇压在一起,如堆积的薪木一样,但由于过去的恶业没有消除干净,求死不得,只能痛苦地叫唤不已。
从叫唤地狱逃脱的罪人,堕落到阿鼻摩诃地狱。守鬼把罪人身体像张牛皮一样张开,把大铁钉钉在手、足和心口上,然后拔出舌头,再用百钉钉上。又剥从脚到头的人皮。经过这样一番残酷地折磨以后,守鬼又开始了新的折磨法,即让罪人像牲口一样,驾在铁车上,以勒勒口,守鬼赶车,左手执缰绳,右手持杖,驱赶罪人,拉着铁车,穿梭在东西南北的马路上。罪人拉车奔跑,疲极吐舌,被杖伤身,破坏躯体,吐血伤胸,经过这样一番折磨以后,罪人还要经受新的糟蹋,即是阿鼻地狱自然炭火,火焰有罪人膝这么高,遍地都是,罪人反以为是好地,一旦进入火中,火烧皮肉、筋、血脉,举足起来,又恢复原形,继续受苦,求死不得。
罪人从阿鼻摩诃地狱脱离以后,去之不远,又堕落到沸屎地狱。罪人刚看见沸屎地狱,以为是一座浴池,互相转告,说这里有浴池,浴池里还有五色莲花,大家赶快去饮水解渴,洗浴污垢。罪人一旦进入,一个个沉没到底,一群毒虫,蜂拥而至,其口如铁针,以肉为食,钻罪人身,坏破肌肤,从足钻进去,然后在头上的眼、耳、鼻、口中爬出来。只是由于罪业没有消除干净,所以求死不得,只能遭受这样的折磨以后,又要到烧炙地狱和烳煮地狱里受苦。到了这两个地狱,守鬼捉着罪人,像屠夫肢解牛羊一样,把罪人段段肢解以后,放在铁板上,用火烧考,并用铁铲翻来覆去,反复火炙。
⑥劝悦法:如果修行者对修道产生厌倦心理,不思进取,应该这样思维:我修道就能远离受地狱之苦等八种灾难,现在已经有了闲居自由生活的机会,要好好地把握;我已经遇到了一切智师,并拜他为师,学习修道的理论和方法,还有机会和同山道友们一起切磋修道的经验;我已经过上了脱离低级趣味的梵行生活,并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有的人虽然修道,但坚持不了修道的生活规律,反而堕落到邪知邪见之中,而我能够坚持修道的生活,不走极端;只要继续坚持修道的生活规律,就能成为法王释迦牟尼佛的合法继承人,无论在天上,还是人间,都会散发出十分难得的戒德馨香,受天人赞叹,得不恼热,身心轻安,口服解脱味,天天精神饱满,远离三恶道,无有堕落的恐惧感,通过修大乘寂观,进入八正道,向没有烦恼的泥洹(涅槃)城奋勇前进。
⑦行空法:修行者如果在修道过程中,主观思想强烈,想入非非,胡思乱想,此时此刻,应该调整心态,采取自责的思维方式,排除杂乱的思维活动:我一天天地走向衰老,但把心挂在难以实现的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上,追逐主观想象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这和竹篮打水有什么两样,还是现实点吧,不要想那些与现实不沾边的事情,做好自己眼前的工作;既然立志修道,就要想到万物都是离不开具体时间和空间的本无,所以佛教主张三界皆空,万物无常,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就是得到了,也是暂时地得到,不会永远地占有,既然不能永远占有,只是过眼烟云,就是得到了也是没用的;既然得到了的东西,也会在运动变化中消失,这就叫空,这就叫无,这就是所谓的真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现在的身体也是空的,也可以说是无,因为我们的身体,由地、水、火、风、空、神六种事物构成,而且这六种事物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随时都有解体的危险,具体说明如下:
地分为内地和外地两种。内地又叫身地,指构成人体的发毛爪齿,垢浊骨肉,皮革筋连,五脏肠胃,屎秽不净。如果把这些内地元素分析开来,修行者可以这样思维:内地是我吗?例如剃头时落到地上的胡须和头发,在眼前一一分析头发和胡须,反复地辨认和分析,哪一根头发或胡须是我呢?剃下的头发一旦落到地上,或者投于火,或者扫进厕所,或者扔到地上,用脚踩踏,对于身体并没有什么伤害,就是重新放在头上,也没有什么益处。因此,剃头时落地的头发,无论在地上,还是重新放在头上,都是一样的。如果头发就是我,那么,胎儿初在胎中成形时,并没有头发,那时的我又是什么呢?后来胎儿不断地发育生长,才有了头发,由此可知,头发没有自我。就像头发没有自我一样,其他构成内地的元素,也一样无我。这样地仔细分析起来,内地无自我,我不在内地,我求内地各个元素,都无自我。再考察外地,有没有自我所依赖的外地呢?所谓外地,就是土地、山岩、沙石、瓦木之类,铜铁铅锡,金银鋀石,珊瑚琥珀,车磲玛瑙,琉璃水精,诸树草木,苗稼谷物等等。修行者反复观察外地,就会得出,内地的增减会造成自我的痛苦和快乐的感受,尚且没有自我,何况外地经过破坏断截烧灭,垦掘剥裂之后,不会产生任何感觉,哪来的自我呢?所以内地和外地一样,都没有自我。
水分为内水和外水两种。内水指人的身体中的湿、腻、肪、膏、血脉、髓、脑、涕、泪、涎、唾、肝、胆、小便之类。这些内水元素,仍然没有自我,例如,修行者把唾沫唾在小木块上,拿到眼前仔细分析,思维这是我吗?如果这就是我,天天唾弃到垃圾桶里,那我就会在垃圾桶里;如果唾沫不是我,也就不加以保护,所以才唾弃到垃圾桶里。如果小木块上有自我,掉进垃圾桶里,又给予什么样的名称呢?这样分析起来,构成内水的各个元素,都不是自我。修行者通过对内水无我的分析之后,再来观察外水有没有自我。所谓外水,指万物的根味、茎味、枝叶花实之味,醍醐、麻油、酒浆、雾露,浴池、井、泉、沟、渠、涝水,江河大海,地下水等等。这些外水,与我无关。我身中的内水还没有自我,尽管能引起我痛苦与快乐的感觉,何况外水不能引起这些感觉,就更没有自我,这些外水的存在与否,对我并没有伤害和好处。因此,内水和外水一样,都没有自我,是在一定时空里的条件组合。
火分为内火和外火两种。内火指人身体中的温暖,是命识存在的依据,也是消化饮食的动力。人身体上的温暖尽管有这些功能,但修行者应当这样思维:身体上的温暖,在不同的部位是不一样的,所以人身体上的温暖无我,外火更与我无关。所谓外火,指日、月、星宿所发出的光明,在诸天神宫和地岸山岩上,凿石时冒出的火以及衣服珍奇、金银铜铁、珠玑璎珞、五谷树木药草、醍醐麻油散发出来的热量。火在草木而不焚草木,是因为外火无我,如果外火中有自我,那就会导致草木有温暖而自焚草木,所以外火无我。内火与外火都是一样的,没有自我,都是在特定时空里的具体存在。
风分为内风和外风两种。内风指人身体所受气,上下往来,横起胁间;脊背腰风贯通百脉,骨间之风掣缩筋力,急暴之风兴作动发能断人命。因此,修行者应当这样思维:我身内之风,都因饮食的关系,在不同时节,遇到不同的情况,都会引起内风的不同变化,引起人的呼吸变化,在这种呼吸变化中求我,不可能找到我,所以人体内的各种呼吸变化无自我。在此基础上,修行者继续思维,既然内风无有我,外风更与我无关。所谓外风,指东西南北刮起的暴急乱风、飘风、冷热微风、兴云之风、旋岚动风等等。外风的特征比较复杂,或大或小,或有时适中,或有时盛热。如果拿扇自扇,有尘土的话,不扇扇子,尘土自然就没有了。但如果是自然界刮起的台风,那就非常的恐惧,尤其是旋岚之风,在天地坏时,能拔起须弥山,让两山互相碰撞,在空中飞舞,碰来碰去,随着风力减小,摔落在地上,化为尘土。外风种类虽多,风力的大小又不同,但仔细分析内风和外风的特征,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没有自我的客观现象。
空分为内空和外空两种。内空指人身体上的眼、耳、鼻、口、身、心、胸、腹、肠、胃等孔窍,骨节之间的空隙,以及跳动的脉搏。修行者对内空应当这样思维:我身体上的各种空隙,总称为空,不从身体上的空而起想念,因为意从心起,意意相续,考察他人的心,也是这样,没有自我,所以是空,无所依赖。如果修行者拥有三达智的话,考察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无所有。因此,可以得出内空无我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修行者既然已见内空无我,外空更与我无关。所谓外空,就是虚空,能够包容地、水、火、风的运动变化,风的周旋,火起山崩,日月星宿,布满虚空。修行者既然认为身内空尚且无我,何况外空而有我吗?所以,修行者应该坚持心的专精,内空与外空,都没有自我,也就没有苦和乐的感觉,没有想念,没有心意。
既然地、水、火、风、空五大都无我,那么什么才有我呢?答:识有我。识有六种,又叫心神。换句话说,心有我,我依心神。人的心神在内而不在外,人的心依赖肉体,凭借外在的条件而有心理活动。佛教把人的心神分为六大类,称之为六界,即眼、耳、鼻、口、身、心之识。以眼识为例,修行者应该清楚:目在色(物)、明、空、心四种条件下,才构成眼识。所以眼识不在目里,不在外色,色不与眼合,也不离眼从外因(色),主要是眼神经在起作用,是内因,叫做识。所以眼识的产生,不是靠一种条件,是多种条件下的产物。产生眼识的条件,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是无常、苦、空、非我之物。如果有人说有常乐命,执著为我,并坚持说,这是我亲眼所见,千真万确,这就是眼识带来的错误结论。这是因为,身无眼识,眼识是外因刺激的结果,所以眼识无常,其他的人心的思维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心神无我。修行者应该知道,一切诸法无我,这是人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根本依据。
修行者依据一切诸法无我的修证理论,应该这样锻炼自己的思维活动:有人没有学习佛法前,不理解佛法,固执自我,贪爱自己的肉体,涂粉抹脂,百般打扮自己,保养自己的身色,但当老病将至,无常到来,送进火化场,忽然之间一切化为乌有。现在我已经学习了佛法,理解了佛法所阐述的道理,放弃了对自我的贪爱,心无所乐,认识到人的存在,是四大五阴的暂时组合,色、痛、想、行、识,随时都有分崩离析的可能,都非我所有。现在的五阴非身所有,依此类推,过去和将来的五阴,也非身所有,有了这样的认识,就登上了解脱门;在解脱门思维的基础上,修行者依次破除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就进入空门;在进入空门思维的基础上,修行者回光返照,如果淫、怒、痴垢一旦兴起,能够控制而不发作,并以平常心处置,这就是所谓的“无愿门”。解脱门、空门和无愿门三种人生境界的获得,佛教称之为进入涅槃城的三解脱门。
⑧神足法:修行者专心修禅法,不急躁走动,不胡思乱想,称之为“寂”;而聚精会神,考察事物的本无,以及由本无产生事物的形相过程,称之为“观”。取要言之,看见事物不动心,就是所谓的寂;分析存在的事物回归到本无,就是所谓的观。修行者修神足法,首先要修不净观:起初要发爱护一切众生的慈悲心,然后到放置死尸的塚间,坐观死人,一般是以人死后的7天为期,观看死尸由膨胀,到尸体变成青黑色,然后腐烂,臭气熏天,生出蛆虫,蚕食尸体,肌肉逐渐化为脓血,露出骨节,筋所缠裹,后来筋断,白骨星散,令人厌恶;或者观看数年以前的尸骨,散乱在地,颜色如缥碧。观看死尸的变化以后,无论是走路,还是坐卧休息,都要思索、回忆,永不忘记死尸的变化过程,尤其是在闲居时,更要结跏趺坐,反省塚间所见死尸,专心思维。修行者如果忘此观,再去塚间观看,反复多次,把死尸在7天的变化过程能够清楚地回忆,这个时候就要联想到我现在的躯体,与死尸并无差别,将来死了以后,同样如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到他人,无论男女大小,还是漂亮丑陋,一旦死去,与塚间的死尸完全一样,实现达到“寂”的修行目的。修行者要经常练习这种恶露观,尤其是见到漂亮的女人,第一反应不是美丽的装饰和脸蛋,而是上下骨锁联系在一起的白骨,颜色如缥碧,或者如塚间的死尸,逐渐地膨胀起来,腐烂化脓,被一群蛆虫蚕食,达到远离男女肉欲,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目的,这叫第一禅;求第一禅非常难,其余三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修行者在得到第一禅的基础上,要继续用功,达到第四禅的功夫,还想更上一层楼,得到神足的话,就要观察自己的肉体,不过是一具筋骨串联在一起的行尸走肉而已,所以自己的眼、耳、鼻、口、项颈、胁脊、手足、胸腹、毛孔,跟虚空一样;一旦筋断骨散,就像莲花瓣散落一样,没有根本,与虚空一样;再反观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盛装血液粪便的皮口袋一样,达到离形想的思维,就叫空想禅。得到空想禅以后,进一步要得到无色想禅,或进一步练习空想禅,勘察到空想禅的本体后,不要执著,这时神足法的修行就获得成功。具体特征为,刚开始时,身体离地面如一虮高,逐渐地增加到有一胡麻高、有一大豆高、有一枣高,反复练习,就能上升到梵天、净居天等天宫,甚至还能入地,出而无孔,畅游太空,坐卧行住,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各个毛孔,放五色光,像太阳一样;还能分身无数,化作牛、马、龙、象、骡、驴、骆驼、虎、狼、狮子,等等。总之,一旦有了神足,意念一动,就能遍游佛界。所以神足产生于四禅,而四禅又来自不净观和数息观。
⑨数息法:修行者呼出的气息,称之为“安”,吸入的气息,称之为“般”,随息出入,而无他念,就叫数息出入。修行这种数息守意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数息:修行者闲居无人处,数出入息的方法,是从1数到10,心乱数错,重新开始,昼夜练习,经过1月或者1年的时间,就能熟练掌握数息方法,心中不乱。
第二步骤,相随:修行者随息出入,没有其他杂念。
第三步骤,止观:修行者从初数息,到最后成功,都要仔细观察呼吸的气息。
第四步骤,还净:修行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头上,观察气息,知其出入。
完成第一个步骤时,要去除二瑕,就是解决数息或长或短的问题。
完成第一个步骤,还要掌握十六特胜:1.数息长则知;2.息短亦知;3.息动身则知;4.息和释即知;5.遭喜悦则知;6.遇安则知;7.心所趣即知心;8.柔顺则知;9.心所觉即知;10.心欢喜则知心;11.伏即知;12.心解脱即知;13.见无常则知;14.无欲则知;15.观寂然即知;16.见道趣即知。
⑩观法:修行者独处树下,观察五阴组合而成的身体本无,比喻为55事:1.身如泡沫,不能触摸;2.身如海,不厌五欲;3.身如江,归于大海,走向老病死;4.身如粪,明智者唾弃;5.身如沙城,经不起磨蹭;6.身如穷乡僻壤,贼寇猖獗;7.身如鬼国,无将士守护;8.身如骨背,肉涂血浇;9.身如髓,筋络缠绕;10.身如穷人,淫怒痴旺盛;11.身如旷野,愚人迷惑;12.身如险道,常失善法;13.身如砖冢,具有108种爱欲;14.身如破壶,常常漏水;15.身如画瓶,内装污水;16.身如厕所,九孔常流污秽之物;17.身如水渎,尽是瑕秽污水;18.身如幻,迷惑愚人,不识真理;19.身如蒜,烧毒身心;20.身如朽屋,败坏饮食;21.身如大舍,藏有众多虫类;22.身如孔,净秽出入;23.身如萎华,速至老耄;24.身如露,不得久存;25.身如疮,不净流出;26.身如盲,不见色本;27.身如宅,拥有404病;28.身如注漏,汇集瑕秽众垢;29.身如箧,毒蛇所处;30.身如空拳,吓唬小儿;31.身如冢,人见恐畏;32.身如蛇,瞋火常燃;33.身如癫国,充满18种结;34.身如故殿,死魅所牵;35.身如铜钱,外现镀金,内为皮革;36.身如空聚,六情所居;37.身如饿鬼,常求饮食;38.身如野象,怀老病死;39.身如死狗,常常掩盖起来;40.身如敌,心常怀怨;41.身如芭蕉树,空心而不坚固;42.身如破船,被62种邪见所迷惑;43.身如淫荡舍,混淆善恶观;44.身如朽阁,毁坏善想;45.身如喉痹,秽浊在内;46.身无益,里外有患;47.身如冢,为淫怒痴所害;48.身无救,常遭危败;49.身无护,众病缠绕;50.身无归,死命所逼;51.身如琴,因弦有声;52.身如鼓,皮木所裹,里边空空;53.身如环,无有坚固;54.身如灰城,风雨所坏,归老病死;55.身欺诈,反复无常。
正宗分介绍的观修方法,都属于因地的观修方法,是为成佛准备的前提条件。而流通分介绍的观修方法,前边4种是罗汉果地观修成佛的修法,第5种是辟支佛果地观修成佛的修法,最后是菩萨果地观修成佛的修法。现在简单介绍如下:
(1)学地观:其修行者已得道迹,虽然认为五乐无常,但不能尽除色、声、香、味、细滑的感觉。此时修行者应观人身上的九疮孔,常出不净,浑身上下,有80种虫,常食躯体中的血肉骨髓,虽有饮食滋养身体,但地水火风一旦不协调,老病死在所难免。反观三界,如火宅炽燃,必然化为灰烬,终归无常,不离朽败,达到排除乐的感受,不贪三界的乐感,超越色、无色界的禅悦,断一切感情结,证得空寂,处在永久的禅定之中。
(2)无学地观:修行者应如此思维:现在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要修行的梵行已经完成,各种烦恼已经断尽,捐弃重担,获得己利,摆脱轮回,获平等慧,超出生死沟堑,锄去秽草,无有漏洞,成圣贤幢,已到彼岸,已断五品,拥有六种神通,为人中上人,应服天衣,住在神宫,游居紫殿,饮食自然,欣赏自然音乐,从跏趺坐起,欢喜踊跃,口中宣言:现在的我,是十力佛子,是天上人间一切众佑,有敬奉供养者,增益天福,减损轮回苦难。
(3)无学观:修行者证得阿罗汉果位以后,在肉体还存在的情况下,称之为有余涅槃,心专一不放逸,在色、声、香、味、细滑等情感世界,远离一切执著,没有爱好,从而穷尽苦根,心如虚空,五通自然而得,摆脱轮回之苦,就像灯火永远熄灭一样。
(4)弟子三品修行法:弟子相对于菩萨而言,是专指跟随在释迦牟尼佛身边的1250名弟子而言,在大乘佛教经典里,专指学习小乘佛教的人,而菩萨是专指学习大乘佛教的人。小乘佛教的中心在印度,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亚。这里的弟子三品修行法,是指通过小乘佛教心、意、识的三种观修法,而超越罗汉果地成佛的观修方法。修行者要思维地狱之毒,畜生之恼,饿鬼之苦,人中忧愦,天上无常,难以忍受,辗转周旋,譬如车轮,生老病死,饥渴寒暑,恩爱别离,怨咎集会,愁恻之痛,罄竹难书;从累劫来,与父母违,兄弟阔别,妻离子散,涕泣流泪,超于四海;饮亲之乳,逾于五江和四渎的流水,或父哭子,或子哭父,或兄哭弟,或弟哭兄,或夫哭妻,或妻哭夫,颠倒上下,难以言表;所种苦根,生长愚痴。为了免除生死之病,昼夜精进,不舍道义,求于无为;自见宿命,从无量劫,往反生死,设积身骨,过须弥山,其髓涂地,可遍天下;三千世界,计死若周,其血流堕,多于古今,天下普雨,如是之厄,千万劫说,也说不尽;故弃舍家,除发去须,专精求道,不慕世荣。
经过上述思维以后,修行者要常常这样忆念:我身或来,不可称限,不自觉知,合会离别,忧郁之痛,譬如大醉,不可了之;枉说趣语,自为审谛,恩爱之著,譬如胶漆,不能自济,则行精进,远俗近道;弟子如是,见五道苦,淫怒痴病,生死无息,夙夜专精,坐禅念道;得世尊教,谘嗟泥洹,毁呰终始;须佛世尊,示本无一,乃当进前,得不退转,进却自由;修行恐畏,或当命尽,不得度脱,还归三涂,难得拔出,不当懈怠,计有自我;如世凡人,与三宝乖,窈窈冥冥;知罗汉限,不至究竟,见佛受教,更发大意,为菩萨也;修行奉法,入四等心,大慈大悲,普及众生,无所不济;佛天中天,见心如是,便为现限,莫逾泥洹,稍稍进之,至于大道,知本迷惑;喻有一人,而有三子,父少小养,至令长大,衣食医药,未曾令乏,父转年长,气力衰微,谓诸子言,汝辈不孝,生长活汝,使成为人,吾既年老,不欲供养,报乳育恩,反逼我身,求财衣食,何缘尔乎?当告县官,治杀汝等,子闻父教,即怀恐怖,归命于父:我辈兄弟,愚痴所致,不识义理,不顾父母,恩养之德,爱重望深,不自察非,今闻严教,即当奉命,遵修孝道,超凡他人,夙夜匪懈,无辱我先;时彼诸子,各行治生,入海采珍,得诸七宝,供给父母,至孝巍巍;唯念二亲,不自顾身,获大光珠,名曰照明,即往奉父;父见明珠,头白更黑,齿落更生,为大长者,远近归仰。是谓父慈,子则为孝。
上面所说的父有三子,指的是心、意、识;养长子,指的是淫、怒、愚、痴;衣食,指的是五阴六衰,十二因缘;子长续求供养,指人的情欲,不知厌足;父恐欲诣,告县官,比喻觉悟非常以后,欲断六入;子受其教,奉行孝道,比喻归命佛陀。三子更孝顺,比喻布施奉戒,生长出智慧;入海得七宝,比喻七觉意,成罗汉道;遂至孝,比喻进入涅槃城;更发大意,比喻修菩萨道;得照明珠,比喻在大乘禅定中,无所挂碍,见十方佛。
(5)缘觉地观修法:缘觉指独立思考者,没有同山道友的帮助,独自修证中乘佛法,专自反省,欲得佛的尊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重,不了善权,佛现色身,反谓有身;从菩萨心而退,不晓如来无出入法,空而无形,道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把见空误以为定,而不知道适空之行,才能超越三界,所以不能进前,上不及佛,但超越弟子修证的佛法,中道而止。缘觉修行者本想成佛,但智慧有限,不解深慧,所以释迦牟尼佛开示这类修行人,逆修十二缘觉法,解脱生死,一旦时机成熟,修大乘佛法,临灭度时,最终成佛。
(6)菩萨地观修法:在菩萨地的修行者应这样思维:人在生死链条上,譬如车轮运转,反复上下而不离地,终始若斯,往返之患,不离三界,皆是本痴,不了本无,贪着自我,计较身命,不晓其体,地水火风。菩萨修行,为一切导,解三界空,一切如化,五阴犹幻,不恶生死,而灭其身,开化十方,为示正路,周旋三界,度脱生死。菩萨学道,稍稍发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缚制六情,除去三毒,阴衰之盖,向空、无想、无愿之法,至不退转,近成具事,一生补处,自致得佛,开度十方。菩萨学定,专精一心,稍去众垢,进化其志,等心行道,欲济众生,慈悲喜护,一心念佛,其所在方,专精向之,未曾懈废,七日十日,三月一载,不为俗想,一心向佛,并化众生,乘摩诃衍无极之教,见十方佛,受教得定,三昧不动,为一切讲。菩萨一心思惟,向某方佛,积年不息,得三昧定,行不伪懈,累劫不厌,自致得佛。菩萨行道,大慈大悲,哀加一切。菩萨一心念佛,无有他志,即得定意,见十方佛,因佛威神,本德所致,见佛世尊。菩萨积功累德,欲度一切,视之如父,视之如母,视之如子,视之如身,等而无异。菩萨为五道人,勤苦无量,不以为剧,虽历五道,生死之患,地狱之苦,饿鬼之毒,畜生之恼,天上世间,终始之厄,心不回动,行大慈悲,四恩无厌,救济十方,免众想念。菩萨从初发意,便喜向佛,以获悦心,休息恶道,成就六度,无极之法,入善方便,不起法忍,一切佛慧,则转法轮,示现灭度,分布大法,后生蒙恩。菩萨积行无量,不以勤苦,而有厌懈,睹彼众生,辗转五道,终始周旋,如磨不定,发大慈悲,无盖之慧,欲救一切,犹若虚空,无所不覆,道德以成,现处三界,示于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令众见悦,为十方人,而师子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