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48198300000099

第99章 咳嗽、呼吸困难、肝脾肿大

(先天性无反应性结核病)

病历摘要

女,3个月零7d,住院号5554。患儿于出生后20多天开始阵发性咳嗽,喉中痰鸣,伴黄绿色稀便,每日5~8次,含少许黏液。食奶较少,渐消瘦。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5d来咳嗽加剧,气急,烦躁不安,尿量减少,面色青灰,唇发绀,于1984年11月30日入院。病后无抽搐,发热情况不详。患儿足月顺产,生后以母乳喂养,未作预防接种。父母及同胞兄姐均健康。

体格检查T37.9℃(肛温),R80次/min,P168次/min,体重4kg。急性危重病容,发育中等,营养差。意识清,萎靡,面色青灰,气急,显三凹征,唇发绀。肢温,皮肤弹性差,无出血点,肌肉松弛,腹壁皮下脂肪近于消失。颈软,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叩稍浊,可闻中等大及细小湿性啰音,以左肺明显。P2>A2,心音低钝,规则,无杂音。腹软,肝肋下4cm,剑突下5cm,边缘钝,质中偏软,表面光滑;脾肋下2.5cm。双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Hb97g/L,WBC7.3×109/L,N63%,L37%,血小板143×109/L。血培养未见病原菌生长。肝功能正常,血浆总蛋白63g/L,白蛋白40g/L。CO2CP18mmol/L,尿素氮3.6mmol/L,K+4.76mmol/L,Ca2+2.7mmol/L。ECG示窦性心动过速,变异型预激综合征。1∶2000OT试验(-)。

住院经过入院后即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毒毛旋花子甙K、地塞米松、氯丙嗪、氨茶碱及纠酸、吸氧等治疗,3h后,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唇稍转红,肝脏缩小至肋下2.5cm,双下肢水肿消退,但仍显面色青灰,呼吸困难无改善。入院第71h,呼吸困难加重,每分钟100次,表浅,节律不整,心率148次/min,心音低钝,随即呼吸、心率进行性减慢,渐停,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临床讨论

甲医师本例临床特点是:咳嗽,腹泻月余,近5d有气急、发绀。住院后体温波动在37℃~39.4℃,呈弛张热。肺啰音多,心音低钝,肝脾肿大,下肢水肿,血象偏低,大便含黏液。据此,可确定支气管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断。引起肺炎的病原,主要考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因具有中毒症状重、病程长、肺啰音多与肺叩诊稍浊等特点,在机体反应差时,血象可以不增高。但不足的是未摄X线胸片和痰液涂片与培养。其次,腺病毒性肺炎,在婴幼儿常见,但少见于半岁以下的婴儿,且喘憋不显著,不尽符合。第三,粟粒型肺结核或干酪性肺炎,晚期可有肺啰音增多,因无明确的结核接触史,OT试验阴性,又缺乏胸片,依据不足。第四,追问病史,患儿起病前其堂兄患“百日咳”,是否亦为百日咳?因患儿入院时呈衰竭状,无力咳嗽,未闻挛咳,血象不高,又无细菌学资料,不足定论。另外,经抗心衰治疗后,肝脏缩小,水肿消退,可证实心衰的存在。肝脏肿大可能与循环郁血有关。

乙医师(1)败血症表现轻重不一,本例有呼吸道感染、弛张热、肝脾大、贫血、腹胀、腹泻等,以金葡菌肺炎合并败血症的可能性大。(2)百日咳样咳嗽常由腺病毒等感染引起,本例有相似处。但患儿病程初期无持续发热,且病程2个月余,咳嗽有增无减,大致可以排除。

丙医师百日咳可见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应考虑本病。百日咳杆菌及其内毒素尚可引起肺炎、肺不张、心力衰竭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弱小婴儿有较高的病死率,占百日咳死亡的2/3以上。同时,百日咳可激发已经存在的结核病灶恶化,本例是否存在结核病,亦应考虑。未送痰培养(包括结核菌培养)及涂片(包括抗酸染色),是不足之处。

丁医师巨细胞包涵体病可由于胎内或产后感染。肺内含包涵体最多,可引起迁延性肺炎,甚至酷似百日咳,有肝脾肿大以及其他多脏器损害,且抗感染治疗无效,均支持本病。本例无小头畸形,小眼睛,中枢神经受累表现,似为生后感染。

戊医师(1)组织细胞增生症X,其中急性型勒雪氏病,可于生后早期发病,常有咳嗽、气急、发热、肝脾肿大、贫血及骨质缺损等,有相似处。只是本例无皮疹,贫血程度较轻,又未经X线照片、淋巴结活检和骨髓检查,使诊断含糊。(2)本例ECG表现为预激综合征,此征可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如Ebstein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亦可见于正常人,但在婴儿期少见。患儿呼吸困难、发绀较显著,虽无心脏杂音(心衰时心排出量减少,杂音可消失),仍不能除外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肌炎。

己医师主要考虑以下三种疾病:(1)巨细胞包涵体病。本病症状多样,诊断困难,常因肺炎致死。生前诊断以尿中分离病毒,新鲜尿或胃液查到包涵体细胞为依据;X线胸片可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应注意。病理诊断为组织内的结节性病灶中发现巨细胞包涵体。(2)全身播散性结核病,尤其是先天性结核病,可在生后几天或几周之内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肝脾肿大、厌食、嗜睡和/或烦躁不安等。孕期或产后早期确定母婴结核病,发现胎盘或子宫内膜的结核性病变,以及婴儿肝脏原发综合征,并且又能除外宫外感染,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条件。(3)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如肺发育不全、淋巴管扩张症、肺囊肿等,常于生后早期即有呼吸困难,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为特征。X线检查虽有助于诊断,但主要是经病理检查而发现。

病理讨论

庚医师死者身长55cm,体重4kg,发育正常,营养差,消瘦,皮肤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腹部对称,脊柱、四肢、外生殖器及肛门等无畸形。剖检各脏器位置正常,无积液及粘连。(1)肺:右肺12cm×5cm×4cm,左肺10cm×3cm×4cm(未称重)。两肺和切面均密布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微隆起的结节,病变以左肺较明显;病变间色暗红,坚实;右肺上叶外缘苍白、柔软,呈代偿性肺气肿改变,两肺门处支气管壁已被破坏,腔内见灰黄色豆渣样物质阻塞。镜下:两肺全为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灶,细胞坏死彻底,无细胞反应;抗酸染色见大量抗酸杆菌,坏死灶周围部分肺泡腔内见少数肺泡上皮细胞及水肿液,左上肺叶有一小动脉内血栓形成。(2)肝脏肿大,15cm×8cm×4cm,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粟粒状病灶。镜下主要为大量弥散干酪性坏死灶,在个别坏死灶周边偶见几个上皮样细胞、朗罕氏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显示无细胞反应。(3)肝门淋巴结如鸽蛋大小,气管与支气管旁及肠系膜淋巴结如花生米至蚕豆大小,切面及镜下全为干酪性坏死,残留淋巴细胞少。(4)胸腺、脾、胰、两肾及肾上腺等,亦见散在干酪性坏死灶。(5)上述组织切片抗酸染色亦见大量抗酸杆菌。(6)全身各器官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心、肝、肾主质细胞及脑神经细胞变性。

病理诊断:先天性无反应性结核病。

辛医师本例最引人注目的病理改变是肝脏。首先,肝脏见大量干酪样坏死灶,并与肝门肿大的以干酪样坏死的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起,构成肝脏的原发综合征,是胎内感染结核菌的重要标志。第二,肝脏及其他脏器,无论是肉眼或境下所见,均符合急性血源性粟粒性结核病。第三,肝组织中大部分为干酪性坏死灶,且其周围缺乏上皮样细胞和朗罕氏巨细胞组成的增殖性结核结节,显示无细胞反应性结核病。此种情况表明患儿在大量结核菌感染时,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之故。以上三点是我们考虑先天性无反应性结核病的诊断依据。

壬医师患儿入院时,虽考虑到结核病,但未摄X线胸片,又未检查其母有无结核病,致使生前未能明确诊断。一般认为,先天性结核病若不死于宫内,就在生后5周之内,具有一般感染的表现。患儿发病时间是出生后20多天,肝脏证实有原发综合征,有力地支持是在胎儿期经胎盘-脐静脉途径感染了结核病的可能。

婴儿结核病常有阳性家族史,本例生前未注意详问家族史,更未对其母做肺部检查和妇科检查,是不足之处,值得今后引以为训。

整理纪要过程中,于1985年7月25日己医师曾跋涉百余里走访患儿母亲,其母诉生患儿后恶露淋漓达2月余,患儿死后曾2次月经来潮,量较过去多,两次月经间隔不足20d。近4个月未来月经,发热、咳嗽、盗汗,1个月前痰中带血。查体:左肩胛间区偶闻细湿啰音。农村医师处方口服INH,照X线胸片(因经济条件差而未照)。根据走访结果可拟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生本例前可能已患结核性子宫内膜炎。

(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章培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