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母细胞瘤并嗜铬性副神经节瘤)
病历摘要
患者男,20岁,农民。因右上肢麻木2个月,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3d入院。2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右上肢麻木,继而乏力且逐渐加重,以致不能握筷进餐。半个月前后枕部轻度疼痛,尚能耐受。3d前症状加重,且伴恶心呕吐,为非喷射性,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前晕倒1次,很快清醒伴出汗。患者无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现象。
体格检查T36.7℃,P60次/min,R20次/min,BP15.3/9.3kPa(115/70mmHg)。神清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无黄染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部及心肺部检查阴性。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未扪及肿块和移动性浊音。颈肌无抵抗,克氏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敏感,右角膜反应迟钝,双眼视乳头无水肿。右面部痛、温、触觉减退,双侧咽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正常,自主运动肌力V级。右上、下肢及躯干右侧痛、温、触觉减退,右上肢形体觉、位置觉消失,且其腱反射较对侧增强,但病理征阴性。脊柱无异常。
辅助检查WBC9.8×109/L,中性0.7,淋巴0.3。RBC5.49×1012/L。血红蛋白(Hb)16.1g/L。大小便(-),肝肾功能(-),空腹血糖5.34mmol/L,血钙2.64mmol/L,血钾4.14mmol/L,均属正常范围。HbsAg、HbeAg、抗HBc、抗HBs、抗HBe、抗HBcIgM均(-)。脑脊液压力为125mmH2O。脑脊液WBC2.5×106/L,糖4.93mmol/L,氯119.3mmol/L,总蛋白1.4g/L,寡克隆区带阳性,未查见新型隐球菌及霉菌,细菌培养阴性。PCR法查TbDNA阳性(2次),HSV1DNA(-)。胸部X线示:心肺(-)。头颅CT(-),脑电图(-)。诱发电位(SSEP)双侧N9波幅极度低矮,疑有双大脑半球病变。诱发电位(ABR)右Ⅱ、III、Ⅳ波消失,提示脑干病变。住院后加做MRI,见延髓内有3cm×2.8cm×2cm异常信号的囊状改变,右后壁上方有2cm×1.2cm×1cm结节状肿物。腹部B超见右侧腹后壁有6.2cm×4.8cm回声不均质的团块影。腹部CT显示右肾上极及肾上腺区域有5cm大团块影。动态血压观察:收缩压16.7~20.0kPa(125~150mmHg),舒张压9.7~12.8kPa(73~96mmHg)。
入院后,病人先以神经系统症状全面检查,在排除颅内感染性疾病后,经MRI检查发现脑干有一囊实性肿物而行手术探查。术中血压正常。在住院期间常规B超检查又发现右侧腹后壁有一约6cm肿块,虽动态血压检查也有些波动,但无持续及阵发性高血压。在脑部手术后1月再次行腹后壁肿块摘除,手术发现包块位于右肾上内界肾筋膜与肝包膜之间,较固定,旁边有正常肾上腺组织。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血压平稳,保持在(13.3~16.7)/(7.3~9.1)kPa〔(100~125)/(55~68)mmHg〕。心率90~98次/min,心电图正常。病人术后经输液及抗感染治疗,于第2次术后12d出院。
讨论
甲医师患者为青年男性,起病缓慢,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头痛、呕吐、右上肢麻木乏力及右半身感觉障碍。在做MRI之前曾怀疑患者有颅内感染:(1)脑炎:颅脑CT(-),脑电图(-),诱发电位怀疑有双侧脑半球病变,以左侧半球及脑干病变较重,以及脑脊液(CFS)蛋白升高等,不应排除脑炎。但病人起病缓和,无高热及意识障碍,CFS和HSV1(-),均不支持。(2)真菌性脑炎:如隐球菌性脑膜炎等。这种脑炎半数继发于恶性肿瘤或免疫缺陷疾病。本例既往身体健康,CFS多次均未查到隐球菌及霉菌,可以排除。(3)脑囊虫病:病人来自猪囊虫病流行区的彝族自治农业地区,应予考虑。但囊虫病的病程较长,症状多以癫痫发作为主,CT应见到大脑半球散在的小囊或钙化点,本例均不符合。(4)结核性脑膜炎:虽然CFS曾2次TbDNA阳性,但病人颈软,克氏征(-),无脑膜刺激征,CSF的糖、氯不降低,而且查Tb采用PCR法可能出现假阳性,故结脑也不予考虑。病人在作MRI后发现有脑干占位性病变,病人有定位性体征:右上、下肢及躯干部痛、温、触觉减退,为脊髓丘脑外侧束损害;双侧咽反射消失,提示延髓疑核受损,属延脑后部综合征。(5)转移瘤或结核瘤:因病人有腹后壁肿块,但一般转移病灶及结核瘤在大脑半球多数为实性,且极难转移到脑干,故不考虑。(6)脑干肿瘤:多为星形细胞瘤或室管膜瘤,但除有继发性脑干内空洞外很少形成较大的囊性肿瘤。(7)脑干囊肿:发生于脑干或Ⅳ脑室的囊肿,可以有皮样囊肿或脉络膜囊肿,但不好解释影像学何以出现囊实两部分情况。(8)血管母细胞瘤:常表现囊实两部分影像,多位于小脑半球蚯蚓部,也可位于脑干及Ⅳ脑室,甚至发生于幕上任何部位。该瘤的最终诊断还有赖于术后的病理检查。
乙医师该青年患者B超提示右腹后壁有实质性占位病变,应考虑:(1)腹后壁软组织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或肉瘤。从肿瘤体积判断应是良性瘤,若已形成恶性的肉瘤,则肿块应是10cm以上的巨大肿瘤。(2)淋巴瘤:往往伴有腹主动脉旁及纵隔多个淋巴结肿大,甚至引起肝脾的肿大或血象改变,目前证据不足。(3)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可出现醛固酮增多症等一系列表现,本例没有。(4)肾上腺髓质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一般儿童多见,肿瘤恶性程度高,较短时间形成巨型包块;又如嗜铬细胞瘤,病人应有高血压等症状,目前表现尚不充分。(5)肾脏肿瘤:儿童可有肾母细胞瘤,成人多为肾细胞癌,20岁左右年轻人则两者均有可能;若有转移瘤,多发生于肝、肺、淋巴结及骨髓,脑转移少见。肿瘤的定位用现今的影像学检查已能确定。本例最后定位于肾上腺,则肾及软组织肿瘤均可以排除,而应考虑嗜铬细胞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