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48198300000007

第7章 咳嗽、气促、腹水、水肿

(扩张型心肌病)

病历摘要

患者男,38岁。1984年冬始有咳喘,咳少许白痰,时有发热,抗感染有效。此后反复发作,冬季为多,持续3个月之久,逐年加重。1986年住职工医院,诊断为“肺心病”。1987年以来,胸闷、气促、少尿、下肢水肿日趋加重,于1988年6月收入我院。否认结核、晕厥、肢瘫、关节红肿等病史。生于辽宁,曾于石棉矿井下推车12年,无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T37℃,P124次/min,R24次/min,BP14.7/10.7kPa(110/80mrnHg)。半卧位,发育正常,营养差,神清,唇、指甲明显发绀,双下肢皮肤见散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部分结痂,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桶状胸,双肺闻及散在干啰音,肺底闻及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尖部闻及III级收缩期杂音,心律齐。腹部膨隆,肝肋下1.0cm,质硬,表面光滑。脾肋下1.0cm,质中等。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指凹陷性水肿III度,杵状指(+)。

辅助检查Hb158g/L,RBC5.69×1012/L,WBC11.4×109/L,N0.68、L0.31、E0.01;血钾3.44mmol/L、钠139.1mmol/L、氯92.6mmol/L,尿素氮10.29mmol/L,肌酐97.2μmol/L;血气分析:pH值7.361,PCO210.1kPa(76mmHg),PO25.1kPa(38mmHg),HCO-342.7mm/L。肝功正常,A/G:3.2/1.8。尿蛋白(++),尿镜检:WBC3~5个/HP,颗粒管型0~1/HP。EKG多次示电轴右偏,右室肥厚,肺型P波,前壁、前间壁异常Q波。7月8日Rv6为2.5mV。超声提示右心系统增大,肺动脉高压。X线胸片:心脏呈二尖瓣型,心腰丰满,右心缘圆钝,心胸比例为0.65,两肺纹理增多,散在少量细小结节影,以左肺中野为著,两膈降低,有天幕状改变,胸椎呈S弯曲。

治疗经过入院后积极抗感染,改善通气,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间断利尿等治疗,效果不显,气促逐日加重,心脏出现奔马律。腹水剧增,全身高度水肿,两次腹穿发现,腹水由黄色转为血性,均为漏出液。入院后2周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坐卧不安,全身大汗,血压降至8.0/6.7kPa(60/50mmHg),双肺满布水泡音,心率130次/min,PCO29.5kPa(71mmHg)、PO25.6kPa(42mmHg),EKG示右房、室扩大,同时右下肢显著肿胀,外科考虑为右下肢深部静脉炎。经用血管活性药及扩容等治疗,血压回升,但气促、少尿、腹胀日趋加重,以至无尿,严重紫绀,意识逐渐丧失,抢救无效死亡。

临床讨论

甲医师(1)患者先有以喘咳为主的呼吸道症状,3年后出现右心衰竭;(2)临床检查有肺气肿体征,血气分析提示肺通气功能障碍;(3)各种检查均示以右心系统增大、负荷过重为主。主要考虑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前间壁异常Q波考虑为右心负荷过重所致,在肺心病是较常见的。本例左室增大,也可用肺心病解释,目前认为肺心病可以引起左室功能异常,包括由右室负荷过重引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以及缺氧等,可引起某种程度的左室扩大。本例不考虑心肌病,若为心肌病,应为右室扩张型心肌病,此病少见,并且很难解释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道病史。

乙医师患者仅有4年的呼吸道病史,X线胸片上肺部病变不重,石棉肺可能性不大,呼吸道症状及病史尚未达到能引起肺心病的程度。本例体检心尖搏动清楚,心界显著扩大,左界达腋前线,并闻及奔马律,心尖部有收缩期杂音,而肺心病心界往往叩不清,且多为心动过速,很少有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及奔马律,同时X线胸片也见心脏普遍扩大,故考虑扩张型心肌病可能性较大。栓塞在扩张型心肌病时较常见,住院2周时突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应疑为肺栓塞,反复肺栓塞可导致右下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增大。关于胸导异常Q波,心肌病时因部分心肌纤维化可以有异常Q波,当然,肺心病感染重时亦可有异常Q波,病情好转时可以消失。此外,肝脾肿大,有腹水可诊为心源性肝硬变,但在肺心病、心肌病者均属少见。总的意见: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呼吸道感染,肺栓塞。

丙医师患者有反复发作咳喘病史4年,双下肢水肿1年。查体:紫绀明显,肺气肿体征,以右心衰为主。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均提示右心系统明显增大,多次血气分析为II型呼吸衰竭。拟诊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但不好解释的是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仅4年就导致如此严重的心力衰竭,与一般肺心病的发展规律不符。年轻人肺心病的特点:(1)大心脏者多,可以左右室均大,且发病年龄愈早,心脏愈大;(2)心功能耐受力较好,心力衰竭可以恢复;(3)尸检发现青年人心脏>600g者占20%以上,除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冠心病者外,尚有10%左右肺心病患者左室增大。该患者右室大为主,可将左室向左推移,显示左室增大。此外,当α1抗胰蛋白酶降低,弹性蛋白酶增加时,亦促使肺气肿进展加快。该患者气管炎病史不长,但肺气肿严重,膈肌明显下移,PCO2显著增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严重,用其他心脏病不易解释,故仍考虑肺心病的可能性大。患者住院期间,曾一度血压下降,此后发现右下肢深部静脉炎,应注意肺栓塞可能。肺心病发生肺栓塞时,可无急性肺栓塞的典型症状,X线胸片可见三角影或血管影缩小,PO2与PCO2同时下降,但此患者胸片、血气分析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应注意在严重缺氧、泵衰竭基础上导致左心衰竭、肺水肿之可能。该患者系肺心病晚期,多系统受累,预后极差,其腹水由黄转血性,本质仍是漏出液,与门静脉高压及心力衰竭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有关。

丁医师此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虽肝大平脐,质硬,但表面光滑,无结节,胎甲球蛋白、铁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测定均不高,B超等影像学检查亦无占位性病变,故肝癌可以除外。肝脏改变可能为淤血性肝硬化。其血性腹水多是因严重的右心衰竭,静脉压较高,加之腹穿后渗血所致。

病理检查结果

尸检所见,心脏:各房室呈均匀性肥大,重620g,外膜光滑,血管清楚。各房室均呈扩张状态,尤以左室为重,该室肉柱及乳头肌明显扁平,腔内充满大量凝血块,未见附壁血栓。二尖瓣口周径12cm,三尖瓣口14.5cm,肺动脉瓣口8.2cm,主动脉瓣口7.4cm。心肌红褐色,部分略苍白,质地尚实。左室壁厚1.0cm,右室壁厚0.2cm。镜下见心肌纤维细长,可见脂褐素,部分肌纤维呈空泡变性,偶见坏死,其邻近心肌细胞肥大增生,胞核浓染,核两端略呈方形,边缘欠整齐,上述两种心肌病变相间。心肌间纤维增生,尤内膜侧更为明显,见向心肌间侵入,间质未见炎症细胞,肉眼见苍白处,未见纤维瘢痕。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明显变化。主动脉内膜见散在粥样硬化斑,粟粒大小,灰白微隆起,内膜光滑完整。

肺脏:两肺胸膜脏、壁层呈广泛性粘连,以下叶为重,部分呈纤维性增厚达0.5cm。全肺呈气肿膨胀状态,未及硬结。下叶显实化,剖开见纤维性细条索状。镜下见肺间质及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呈玻璃样变,未见石棉小体。整个肺泡示扩张,肺泡壁虽有受压,但毛细血管仍呈充盈状态,肺泡腔内有桃红色水肿液。肺内支气管黏膜见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其腺体无增生。右肺动脉分支管腔内可见圆柱状物,质脆,表面灰白色,切面呈层状,镜下为血栓。可见管壁有成纤维细胞向血栓早期伸入。肺门淋巴结见大量炭尘,血管扩张,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窦内见较多嗜酸白细胞,未见石棉小体。

肝、脾、肾示淤血性改变,结肠黏膜见炎症改变。

主要病理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2)右肺动脉分支血栓栓塞;(3)肺气肿、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胸膜粘连增生,肺水肿;(4)升结肠黏膜炎症;(5)动脉粥样硬化II期。

病理讨论

本例临床曾考虑过肺原性心脏病,病理形态所见不支持该病诊断,因为肺心病除了肺部疾患外,心脏表现是以右房室肥大扩张为主,而本例剖检则见全心肥大,各房室均匀扩张,且左房室较重,重量明显增加,心肌细胞肥大,且有变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心内膜下纤维化,这些均支持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因临床上有呼吸道病史,肺气肿体征,血氧饱和度减低,右室明显扩大很容易诊断为肺心病,但患者年轻,仅4年多的呼吸道病史就发展成肺心病,心脏扩大如此严重也确实不好解释。通常EKG在诊断左右室增大,特别是哪侧更突出是比较可靠的,此例EKG多次均为右室肥厚,也是误诊为肺心病的原因之一。复习7月8日EKG见Rv6为2.5mV,说明左室亦增大。其余多次EKG按常规仅测至V5导联,心脏向左扩大明显者,必须加测V6、V7,以避免遗漏左室肥厚。此例EKG应为左、右室均肥厚,值得今后重视。

清楚触及心尖搏动移向左下,心尖部有奔马律亦支持扩张型心肌病。至于右室增大,除扩张型心肌病本身可有右室增大以外,加上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等,使右室增大更显著。肺栓塞的原因可能是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可惜解剖时未行下肢静脉检查。最后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能。

(大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郭静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