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合并肾损害、急性虹膜睫状体炎)
病历摘要
患者女,28岁。主因低热1个月,咳嗽1周于1995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诱因自觉低热,测体温37.5℃,午后及傍晚偏高,晨起可降至36.5℃,伴乏力、腰酸痛,食欲不振,无咳嗽、咳痰,无胸痛、盗汗。无尿频、尿急、尿痛。2周前咽痛,咳嗽,少许白黏痰,午后体温37.5℃,最高达38.4℃,伴乏力,仍感腰酸痛。无眼痛、畏光及流泪,无肌肉关节痛,无皮疹,无腹痛及腹泻,月经无异常,体重无变化。既往5年来日晒后出现皮疹,无特殊治疗。
体格检查体温37.7℃,血压16.0/9.3kPa(120/70mmHg),全身皮肤无皮疹,无黄染,无色素沉着,湿度及弹性正常,无水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角膜透明,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及叩击痛,活动无障碍;四肢关节无红肿,无畸形,无活动障碍。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7.4×109/L,中性0.7,淋巴0.3,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PLT)140×109/L,尿常规:pH值6.5,尿蛋白±,尿糖±,余阴性。尿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尿圆盘电泳为中分子蛋白条带,尿蛋白定量为0.4g/24h;红细胞沉降率(ESR)108mm/h,血糖及电解质正常,血肌酐(SCr)139μmol/L,类风湿因子(RF)、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SA、抗SSB抗体及抗ENA抗体均阴性,抗EB病毒抗体IgG及IgM均为1∶40,C3及C4蛋白电泳均正常,CIC24u(正常0~10u),C反应蛋白(CRP)54μg/ml,IgA、IgG正常,IgM4.8g/L(正常值0.6~2.63g/L),ALT及AST均正常。痰培养及痰找抗酸杆菌阴性。B超示肝、胆、脾、肾未见异常;胸片及心电图未见异常。
住院经过入院后患者仍发热,体温波动于37℃~38℃,给予青霉素等抗炎治疗后咳嗽及咳痰无明显变化。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支气管镜涂片未见瘤细胞且结核扩增反应阴性。ESR波动于80~100mm/h,尿蛋白+,尿糖+,尿蛋白定量0.5~0.6g/24h,SCr逐渐升高至192μmol/L。于入院1个月时无诱因患者诉右眼痛,同时干咳明显,SCr升至209μmol/L,眼科会诊诊为右侧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给予百力特(醋酸泼尼松龙)眼药水点眼后症状明显减轻;之后行双侧骶髂关节X线检查,提示双侧骶髂关节中下段骨质密度增高,关节面不光整,不除外强直性脊柱炎(AS)。查HLAB27阳性。肾穿刺活检结果为:肾穿刺组织可见11个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弥漫节段增生,毛细血管壁无明显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间质灶状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小动脉无明显病变。免疫荧光:IgG(+++),IgA(+),IgM(±),FRA(++),C3(-),沿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符合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AS合并肾损害(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右)。
治疗及转归给予泼尼松30mg/d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及眼痛症状消失,Hb升至117g/L,ESR降至5mm/h,尿常规阴性,SCr恢复至85.7μmol/L,CIC恢复正常。服泼尼松4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1年后复查上述指标,除B27阳性、lgM3.2g/L外,其余未见异常。
讨论
甲医师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低热,同时咳嗽、乏力等症状,ESR增快,首先考虑感染性疾病所致。患者血象不高,普通痰培养阴性,一般抗炎治疗无效;且抗EB病毒抗体不高,基本可除外非特异感染;在特异感染中,结核是导致年轻患者长期低热、咳嗽、ESR增快的重要原因。该患者无胸痛、盗汗,无月经及体重的改变,虽然肺尖有可疑小片影,经过胸透、痰找抗酸杆菌和纤维支气管镜涂片。结核扩增反应均排除了结核存在的可能。另一导致年轻女性长期低热的重要原因是自身免疫病,患者除了上述表现外,还有轻度贫血,肾脏损害,CIC水平、IgM增高,因此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大。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上较多见,患者虽然有光过敏现象,贫血,肾损害,但血象中无白细胞及PLT减少等其他血液系统损害,也没有浆膜腔、肝脏、心脏等脏器损害;C3、ANA、抗双链DNA、抗ENA抗体阴性等,且肾穿刺结果不具有狼疮肾炎的特点,故诊断依据不足;有可能为其他类型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为女性,而且在出现眼痛之前没有关节疼痛等定位的表现,不太容易想到做骨关节的X线检查和HLAB27的检测,这对病情的诊断有一定影响。另外,长期低热、乏力等症状亦可见于血液病和恶性肿瘤,但患者无特殊的血象改变,无出血倾向等其他相关证据,且发病过程中全身浅表淋巴结和肝脾无肿大,基本可除外。
乙医师患者有低热、贫血、乏力、腰痛等全身表现,同时有肺、肾的损害,ESR增快,CRP、CIC、IgM增高,尤其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X线示骶髂关节炎表现,HLAB27阳性,因此AS的诊断是成立的。一般来讲,AS在女性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且病情较轻,如果没有严重的关节损伤,早期发现比较困难。此患者以关节外表现为主要特点,如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该表现常先于AS发生,一旦出现应考虑到AS的可能。本例患者的眼痛、流泪,为继续进行相应的检查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患者在肾脏损害方面主要表现为持续尿糖阳性,尿浓缩功能减退,说明其肾小管功能减退;同时有少量蛋白尿,患者的肾功能随病情的进展进一步恶化。结合其干咳、贫血、ESR增快、CRP、CIC及IgM水平增高,在出现眼痛及双骶髂关节X线检查及HLAB27结果回报之前还应考虑到以下可能:①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它不但能引起泪腺及唾液腺的损害损伤,还能导致腺外器官如肺及肾脏损害。它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很少累及肾小球;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肾小管酸中毒、少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较轻;患者没有口干、眼干等症状,抗SSA、抗SSB抗体阴性,γ球蛋白不高,并且肾穿刺结果亦不支持,故该病的可能性不大。②应注意除外原发性小血管炎所致的肾脏损害。该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除表现有发热、体重下降、咳嗽、咯血外,ANCA阳性;最常侵犯的器官是肾脏,多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以进行性少尿和肾功能恶化为特点。病理多表现为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伴或不伴新月体形成,免疫病理无或仅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本例患者虽有发热、干咳、肾功能减退,但无咳血、血尿、ANCA阴性,肾穿刺结果与小血管炎肾损害不符,基本上可排除此诊断。
丙医师同意上述意见。AS是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以前认为AS所致肾脏损害较少见,但近年来有关AS肾损害的并不少见,发生率为10%~25%,应引起重视,AS中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肾淀粉样变、NSAID肾病和肾小球肾炎。在大多数AS病例中,肾淀粉样变多为AS的晚期并发症,这种继发于AS的肾淀粉样变报告较少。它常出现在病情活动和病程长且伴有外周关节损伤的AS患者中,临床上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伴或不伴有肾功能不全,ESR增高,高γ球蛋白血症。另外,明确诊断的AS患者多广泛应用NSAID,其肾毒性作用可引起间质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甚至肾乳头坏死等多种表现。在AS中发生肾小球肾炎最多见的类型是IgA肾病;还有一些较少见的类型,如非IgA沉积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M肾病、膜性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AS与肾小球肾炎同时出现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就本患者而言,既往没有AS的表现,又没有服用NSAID的病史,在肾穿刺之前可推测该患者的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是由AS肾脏损害中的肾小球肾炎所致,同时AS的炎症活动对肾功能损害也产生重要影响。
在尸解的AS患者中,死于肾炎者达1.6%~3.4%,比临床上预期的高2.5倍~5.9倍。早期发现非常重要。临床上AS患者中有35%存在的肾脏异常,主要表现在镜下血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清肌酐水平增高。虽然AS中肾损害并不少见,但因患者多无临床表现而易被忽略,应注意这方面的检查。AS患者的预后与性别和肾损害的类型有一定关系,虽然女性的外周关节发病率高于男性,但病情较男性轻,预后好于男性;AS患者发生肾淀粉样变时预后较差。多数情况下AS的治疗以应用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但是当出现关节外损害时,如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肺或肾损害,用糖皮质激素可起到很好效果。有报道认为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对急剧进展的病情起到控制作用,本例患者用泼尼松30mg/d后即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能与患者肾脏损害程度较轻有关。具体用量可根据病情而定。
诊断:AS合并肾损害(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