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心智
48197800000002

第2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研究是一项以期在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上都能有所贡献的本土化研究,因而,确定一个恰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非常重要。

本土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由中国港台地区的一些研究者率先发起,这方面的工作还在探索之中,有关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所提出的假设、采用的概念和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并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最初的做法也是最普遍的做法仍然是沿袭了西方的理论体系和实证的方法,只不过研究的对象换成了中国人。这种西方的理论结构和研究方法与中国的文化心理和管理实践在契合性上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另外一种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思路试图完全摆脱西方的心理学,建立纯粹本土的心理学,这意味着完全以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采用的有关心理与行为的名词、概念、思想等作为研究对象,在方法上也摒弃了西方的实证方法,完全根据主观经验的资料。这显然是一种狭义的本土化研究思路,或许可以满足一下与西方心理学分庭抗礼的主观愿望。

我们倾向于赞同一种大的管理心理学本土研究观,中国台湾的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对此有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广义的本土心理学可以采用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习用的有关心理与行为的名词、概念、分类、信念、思想或理论,也可以采用研究者自创的名词、概念、看法、分类及理论,只要它们能有效地反映或解释心理与行为现象及与当地社会文化脉络的关系;广义的本土心理学除主观经验的资料外,也不排斥采用研究对象的行为资料;广义的本土心理学虽然主要是心理学取向的,只要有利于特定族群之心理与行为的描述、分析、理解及预测,皆可加以采纳。

这种研究取向也是一种不同文化间的本土化比较,即我们可以在中国的本土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和西方的管理心理学进行比较,因为公认的科学管理心理学其实也是西方的本土管理心理学。我们不仅可以比较不同文化间的共同处,同时更注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处,而且是质的差异与量的差异并重。我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研究思路,最终的目标是通过东西方心理学的融合来整合出真正属于全世界的管理心理学。

这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作,可以从很多的方面着手,而最先要做的应该是基础性的工作。正如中国香港心理学家杨中芳所认为的那样,基础型的研究是目前最不易做和最无前例可循的,是本土化研究中最缺乏和最需要的,它是进一步研究的奠基石。

我们的研究系统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按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发展的脉络,以重要的人物、著作和学派作为线索,对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作系统的整理和挖掘,探索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些已有观念和思想的管理心理学意义,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然后再试图将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与现代管理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影响,主要采用量的研究方法。本卷主要收集了研究的第一部分的成果,现将有关方法说明如下: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明确了研究对象和目的,就可以着手界定有关概念框架。概念框架一方面可以将研究者心中隐蔽的一些理论假设明朗化;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研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发展自己原有的理论。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中国古代所习用的有关管理心理和行为的本土概念。同时,也采用一些文化客位的概念(即研究者自己的概念或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概念)作为替代。值得注意的是,诸多的概念并没有精确无歧的定义,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诸要素的复合体,因此在研究中只能按这些要素的文化意蕴综合而成。

例如,在儒家的管理心理思想中,“仁”是个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儒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精髓。因而,研究直接采用了这一本土性的概念。在《论语》等古籍中,关于仁的条目非常多,但并不是以精确无歧的定义的形式出现,而是出现在史实的记载或人们的言论中,因而,试图以一种直观的方法从这些材料中去寻找仁的科学定义的设想只会落空。事实说明,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联结起来的诸要素的复合体,因而,要恰当地揭示出仁的观念所蕴涵的管理心理思想,首先就要从对有关仁的各项条目的分析中确认组成它的各构成要素,然后再从对这些要素的综合中挖掘出蕴涵在各要素之间的管理心理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仁所包含的管理心理思想便完整而深刻地展示了出来。再有,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体系中,阐述了很多的知人的方法,这些方法并没有一些明确的本土概念表述,所以,我们就引用了一些现代的概念来表示,如观察法、谈话法、考察法等。类似的例子在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关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属于历史研究,因而,历史文献是研究的主要资料。资料存在如何收集、归类和分析的问题,主要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化、条理化、逐步地集中和浓缩,最终达成对资料的意义诠释。资料的选取和分析主要受到研究者所持理论假设的影响,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结合研究目的的需要以及资料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归类方式。

本研究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收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一是要古代思想家的原著等原始资料,这些资料是纯粹的本土文献,没有受到西方管理理论的框架所限,可以使我们揭示出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本质。例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墨子》等。二是有关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研究的第二手资料,可以使我们把握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研究的动态,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三是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和其中的人物思想有关的其他资料,便于我们扩大视野,完整而系统地展示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内容。然后,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阅读原始资料和其他资料,从中感受资料所显示的内容。与此同时,在资料中寻找重要的概念、命题,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所表达的意义。

由于研究中所采用的历史文献等资料是和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对它们进行分析时力求做到将其放回到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考虑。

(三)关于理论体系的建立

理论体系的建立来源于阅读资料过程中对概念和命题的归纳。在质的研究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建构理论的方法是“扎根理论”,主要步骤是: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同时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确定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对理论进行陈述。

本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上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第一,整体归纳。在收集和分析好大量的历史资料后,以古代管理心理思想自身的理论范畴体系为主线,同时以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和概念作为参照,将散见于中国古代庞大的思想体系中零碎的管理心理思想按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完整地挖掘整理出中国古代的管理心理思想。例如,管理心理学体系中,对需要的研究是激励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儒家管理心理思想体系中,并没有需要这一明确的概念,但它丰富的情欲论正是关于人的需要的深刻阐述,只是由于时代和背景的不同,所持的观点也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可以以管理心理学体系中的需要论作为参考的框架,或者直接采用古代习用的有关概念,对此进行归纳整理。

第二,系统分析。就是对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体系中的基本问题,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再在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对儒家仁的观念所蕴涵的管理心理思想的揭示就是一个分析与综合的复杂过程。

第三,纵横比较。就是把纵向和横向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进行比较和评价。具体做法是:以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人物和著作为线索,依次对有关概念和问题进行纵向比较,同时,又可以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和西方管理心理学体系中的同类概念和问题为出发点,进行中外的横向比较,这样做就可以更好地体现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例如,在对先秦时期管理心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问题人性论的探讨中,既可以把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与后世的人性论进行比较,以便系统地体现出先秦时期的人性思想和它的历史价值,又可以把他们的人性思想与现代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进行比较,以便反映出它的科学价值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