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心智
48197800000001

第1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管理心理学这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是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经济上的崛起,使得人们意识到,所谓的现代管理不再是西方文明的专利品,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文明同样可以产生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模式,这促使人们从一个新的层面去探究管理的本质,因而,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和世界的管理科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中国管理科学的本土化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学》中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有它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观、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当是受文化制约的。他的理论将管理与文化明确地联系起来。

回顾东西方现代管理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孕育出现代管理原理和方法的美式管理还是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日式管理,两者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现代管理理论和自身文化的融合。正是由于这一规律,美国人在学习日本管理的时候发现,那些受日本文化影响的东西他们学不了。同样,当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发生衰退,日本企业又重新学习美式管理的时候,美国管理模式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层面的东西,也还是不太容易为日本企业所吸收。

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样也符合这一规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西方的现代管理科学逐渐传入中国,作为现代管理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也随之传入。在对西方管理科学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进程中,我们同样质疑西方管理理论和模式在非西方文化中的普遍适用性。

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没有生长出西方式的“科学”的管理理论。但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所具有的管理思想和经验,特别是有关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规律方面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如果说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美国,那么,管理心理学的思想则起源于中国。例如,管子提出“以人为本”。他认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提倡“以德为先”;老子教人“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说:“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易经》中“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和“盛极必衰”等观点,揭示了深刻的管理心理思想。可以说,现代中国人的心态与管理行为已深深打上了历史传统的烙印。因而,无视中国人自身的心理特性和管理实践而盲目地追随西方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很不明智的。

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重新审视东西方管理实践背后的文化心理因素,对西方的管理科学进行本土化改造,挖掘和整理中国的传统管理心理思想,寻找东西方管理文化相交汇的最佳融合点,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有利于完善世界管理科学的发展

世界管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东西方管理发展历史的梳理。

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心理思想,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这一理论植根于实用主义的经济学、唯理的哲学以及新教的个人主义道德,这使得它的产生从一开始就以追逐企业的利润、提高效率为目标,表现为一种微观领域的管理,因而与中国农业社会型的管理形态有明显区别。西方管理心理学的这种进取、征服、实用的价值倾向曾经是创造近代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进入20世纪,却导致了很多不良的后果,诸如生态系统的破坏,能源的枯竭和道德的危机等,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因而,西方的管理从“二战”以后就力图从东方文化中寻找“和谐”的因素,这种“和谐”应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而以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正好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渊源于华夏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心理思想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基础是中国的伦理文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宗法血缘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积淀成为一种极为强固的文化结构、心理力量和组织形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管理心理思想的发展,使得它具有了不同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理论模式,表现出整体观、协和观、人本观和辩证观等特点。它的优点主要是: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来决定各种管理措施,努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群体凝聚的精神,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然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它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包含了过于浓厚的王权意识、宗法观念、等级习俗和官本位思想;轻思辨,轻分析,缺乏科学的数理分析;缺乏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形不成系统的科学形态。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和西方管理心理学理论优劣共生,利弊相通,互相对应,互为补充。它说明了人类管理的趋异性,即管理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经济体制将形成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模式。同时,它也说明了管理的趋同性,即管理经验通过互相学习,可以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转移,但需要有一个与本民族的文化国情相融合的过程。正是这两种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才可以使中国传统管理心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得到改造和重建,从而丰富世界管理科学的内容,促进世界管理科学的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进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后现代管理阶段。后现代管理是知识管理,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财富,人的因素真正成为管理的重心,管理科学的发展因而也以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为核心,后现代管理将摈弃现代管理以利润衡量的效益目标,而建立以知识财富来衡量的价值目标。它追求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模式,关注的是人的发展,特别是人与外在世界的共同发展。要求人们更切实地平衡自身的心灵,以更有效的态度平衡被现代社会的物欲主义所释放出来的欲望,把社会和自然发生的矛盾化解在心灵更高的审美境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方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有着巨大的包容性,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力,其价值经久不衰。

事实上,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经过了长期的变化和发展之后,已将管理模式定位于人本管理上。这一变化趋势与东方的管理思想日益接近,这是管理科学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管理思想不断交融的结果,也说明人类管理行为和意识的世界化趋势。所以,管理科学的发展最终是要打破地域的、国家的和民族的界限,建立起一个世界管理体系。因此,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与世界管理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联系体。一方面,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意义上看,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是世界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世界性的管理科学,离不开对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中合理因素的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离开世界管理科学的发展,离开全人类管理文明的进步,孤立地夸大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价值,只能在狭隘的民族情感中孤芳自赏,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精华只有和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优势,永葆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