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所需要的东西远没有自己的欲望所想象得那么多。过多的索取是对贪欲的无限纵容,结果必将导致贪得无厌。欲望是无休止的,如果背不动,就要懂得及时放弃。同时,只有舍弃了,才有可能得到。想要全部拥有,最终只能一无所有。贪婪是成功的蛀虫,想要成功,一定要把“贪婪”二字从你的人生字典中永久性地删除。这样,你才能轻松上路。
人生,有舍才有得
曾有一份报纸上刊登过这样一个消息:《家长望子成龙,学生考证成风》,内容是南京有一个小学生,已经考下了 44 个各种证书。据他的父亲介绍,孩子从 3 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以来,参加的各式各样的演出和比赛不下百次。当记者问他“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时,他很无奈地说:“我们不想放弃任何一个锻炼孩子的机会,因为取得证书的过程会对孩子有所帮助,希望孩子会明白。”
另一个 5 年级的女孩,拥有 27 个证书。不少“被迫”忙于考证的小学生说,他们放学后都来不及回家,就要赶去另一个地方,双休日也不能休息,晚上常常只能睡五六个小时。“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到公园玩过。”这是一个小学生的原话。
美国作家梭罗说得形象:“我们的生命都在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中虚度,毫无算计,也没有值得努力的目标,一生就这样匆匆过去,因此国家也受到损害。”
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智力竞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卢浮宫失火,当时情况只可能救一幅画,那么你救哪一幅?
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要救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啦,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赢得金奖的答案不是这一个,而是法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贝尔特的回答。
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在没听到这个故事之前,也许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最有价值的就是最重要的。但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人生路上的取与舍是一门并不简单的艺术。有时,放弃就是获得。人们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培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什么都想学,往往什么都学不精;什么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偿失。
你到底要什么?这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导主任孙先生,经历了这样一场痛苦的抉择。
孙先生是一位中学老师,他的女儿曾在他工作的中学就读。女儿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一直上不去。为此孙先生压力很大,认为自己很没面子,便一再给女儿施压,女儿学习情绪越来越低落,几度产生转学的念头。中考时,她坚决要报考中专。父女俩因为这件事产生了矛盾。
是听从孩子的意见,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在这场痛苦的抉择面前,父亲最终选择了前者。女儿进入了她理想的中专,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儿上中专后,学习情绪高涨,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入了团,还当了班长。女儿的变化,让父亲吃惊。他本以为女儿在自己身边,近水楼台,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照,谁想身边有一个当主任的爸爸,对于成绩不佳却上快班的女儿来说,不但没有成为资本,反而成了压力与负担。离开了父亲,她反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做人就要学会“舍”和“得”,全部得到是不现实的。在得到的同时,我们也许会失去一些东西,而失去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得到。人要懂得放弃和牺牲,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生境界。
想要全部拥有,最终会一无所有
如果过分贪婪,什么都想拥有,那么结果也很简单,你将一无所有。人的欲望不能过多,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如果过了这个度,欲望太多,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人不能太贪婪,应该学会知足,知足才能长乐。
有一位乞丐,有一天,他路过一个酒店,眼见几个穿着非常好的人走进酒店。他一边抱怨着命运对自己不公平,一边想,要是自己能住上这样气派的房子,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就什么也满足了,什么也不奢望了。他刚想到这儿,命运之神就出现在他面前,“我是命运之神,现在我打算帮助你,你愿意接受么?”“当然愿意!”“现在你将你的袋子打开,我要将金子装进你的袋子里。但是有一个条件,你不能让金子掉在地上,如果掉在地上就会变成一堆垃圾,你什么也得不到。你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你的袋子是个旧袋子,一定不能放太多,一定要有限度。”
乞丐怎么能想到命运之神对他这样的垂青呢?他马上打开袋子,使劲往袋子里装金子,很快,袋子就重了。“够了么?”“还差得远呢!”“可不要把你的袋子撑破了。”“怎么会呢,我自己的袋子我自己知道。”“你现在的金子已经够你用好几辈子了。”“再装点,还能再装点。”还没等说完话,袋子一下子就坏了,所有的金子都掉在地上,变成了毫无价值的垃圾,命运之神也一下子没了踪影。
贪婪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而知足却能让快乐长伴左右。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它们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样,时时散发着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
古语说,知足者常乐。知足与不知足是一个欲望大小的问题。知足的人欲望很低,或者自己不愿被欲望控制,把欲望看成可大可小,可有可无的东西,认为能够实现一点就已经很满足了。故事中的乞丐,如果听从命运之神的劝告,知足一点,就可以过上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可是,也许是他苦怕了,他忘了在得到的时候不能再贪婪,而应该及时收手,享受他所拥有的。过于贪婪让他再一次一无所有。
请懂得知足,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完全完美的,懂得知足,才会在有限的资源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才会感到自己得到了很多。知足才能常乐,常乐才是生活的最终目标。否则,就会像故事里的乞丐一样,一无所有。
贪婪,成功的蛀虫
贪婪绝对不是好东西,它将成为成功的蛀虫,吞噬着你为成功而搭建的大厦。人的欲望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限度,欲望越是无限增长,就意味着越危险,也越有可能面临失败。
我们的身边,都会有一些自己熟悉的,或者不很熟悉但却默默敬佩欣赏的友人,这些人本来生活得自信,真诚,有目标,生活富足,家庭事业都很美满。但突然间,他们就像阵地冲锋的战士一样,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一颗子弹,把他们瞬间击倒,原有的一切美好都在一刹那间化为乌有,他们自己以至家人,都被带入了无法挽回的生命最黑暗和无望的境地中,而这就是人性中的贪婪惹的祸。
贪婪是我们心里的魔。这个可恶的魔鬼把我们心爱的亲人灼伤了,贪婪的火也直接燃烧到了我们自己身上,而且这把火还肆意地向外蔓延,试图灼伤更多的人。
贪婪已成为每一个人必须跨越的生命障碍。
放弃贪婪。在人类古老的伟大圣典中,无论是古印度的《薄伽梵歌》,还是《圣经》、《古兰经》,以至《佛经》,都共同提到一条戒律:不偷盗。戒律就意味着,这是人必须遵循的生命品质。
做到不偷盗,比如说不拿、不抢、不骗别人的东西,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我们面对周围的一切事物,例如:房子、汽车、名誉、地位、权力,以至饮食、美丽,都不应该怀有过多的贪念。我们应当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每个人最多只是借用一下而已。因此,我们不要向社会索求大于我们绝对需要的东西,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好借来的东西。这是需要我们学会生存的最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质和职责。将原本不需要的东西索取过来,但却不加以使用,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偷盗。
满足,是指心满意足地接受生活中的命运,不为嫉妒和不安所困扰。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一个饥饿的乞丐不知足,相反,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都有责任主动去帮助不幸的同胞改善生活条件,同时,一个社会,一个人,其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不在于财产数量的增多,而在于有意而自愿地减少需求。只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才能使一个社会有所进步,每个人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人偶尔的软弱不可避免,但在软弱中我们要学会坚定。经历过这些,我们才能迎来生命的成长、喜悦和平安。
当一个人不再贪婪时,一切美好和成功就接近他了。一个拥有无限欲望的人,永远也不会觉得满足,永远也不能感受到得到后的快乐和喜悦,他的人生也会因此缺少幸福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