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在公共场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当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使出耍赖这一招,哭闹、撒娇,甚至在地上打滚……责骂他?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在公共场合,做父母的也不好意思发火。迁就他?那他就会要求得更多,以后如果每次出门都这样,可就不得了了。
如果孩子经常在公共场合提要求,耍脾气,父母不答应就赖着不干,那说明父母应付孩子耍赖的方法一向都有问题,以致让他有得逞的机会,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这种小伎俩。应对孩子在公共场合耍赖,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模棱两可,态度要清楚和坚定,克服怕没有面子的心理。
不同场合,见招拆招
1.不给买就耍赖
妈妈带小雨去买上次看中的一个玩具,可是到了商场,小雨又喜欢上了另一个,拉着妈妈要求买下来。妈妈和他商量,只能选其中一个,否则就什么都别买了。这时小雨就开始坐在地上又哭又闹,大声叫着:“我都要,我都要!不给我买我就不走。”妈妈转身想离开,孩子拉着妈妈的胳膊,死活不走,引来周围很多人的目光,还有人一边看一边劝:“也不贵,孩子喜欢就给买了吧,瞧孩子哭的。”“别让孩子老这么哭,会哭坏的,不就一个玩具吗,就给他买呗。”……妈妈又尴尬又气愤,不买吧,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买了吧,下次他还这么耍赖怎么办?
这种情况,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面对这种“突发事件”,妈妈们就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在家的时候,就先和孩子约定好,只能选一样东西,而且价格不能超过多少钱,如果他做不到,那下次就不再带他逛超市,也不会再给他买玩具。聪明的孩子心里都会比较,与其什么都得不到,还不如听妈妈的话。这里就要求妈妈一定要说到做到,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约定,绝对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动摇,否则孩子会发现这种约定一点约束力都没用,依然用耍赖这个“法宝”得到想要的东西。
2.就想要别人的东西
妈妈带着琳琳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几家人的孩子在一起不一会儿就混熟了,玩得很开心。可是没过多久,就听到争执的声音,几个妈妈马上过去看个究竟。原来琳琳喜欢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汽车,非要抢过来自己玩。妈妈上前拿过玩具汽车还给了小朋友,琳琳便开始又哭又闹,别的孩子看傻了眼,其他妈妈也过来劝,自己也觉得太丢人了,最后为了琳琳能停止哭闹,妈妈不得不答应她给她买新玩具,这场闹剧这才停止。
在带孩子参加聚会前,家长就应该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教给孩子去别人家做客的礼仪,告诉孩子只有有礼貌的客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对待,如果耍赖,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在孩子和人发生争执,哭闹得很厉害的时候,要尽快把他带离现场,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等孩子哭完情绪稳定后,再和他讲明不能随便要别人东西的道理。千万不能因为这样就答应他买什么东西补偿,而是要告诉他,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态度越坚决,孩子下次再耍赖的概率也就越小。
3.走不动了,要抱抱
宁宁妈妈有些不明白,孩子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非常有兴趣,爸爸想抱她,她都要挣脱下来,摇摇晃晃地坚持自己走。而现在,宁宁走路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了,却不愿意走了。一出家门,就“妈妈抱”,逛商场的时候,走着走着就说走不动了,妈妈故意装作没听到,这时孩子不是站着不动等妈妈过来,就是跑过去拉着妈妈,喊着:“妈妈抱。”经常很短的一段路,两个人在抱与不抱的斗争中要走很长时间。这让宁宁妈妈很是苦恼。
孩子的这种行为其实也并非故意,可能只是想得到大人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这个时候大人要有耐心,可以和孩子“谈条件”,比如寻找远处一个明显的建筑物,然后告诉孩子,只要他能自己走到那里,妈妈就抱他走一段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这个目标,转移注意力。还可以一边走一边和孩子玩游戏,比如学小兔子走路、倒着走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孩子走路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到达了目的地。
4.因吃东西被制止而耍赖
浩洋的爸爸带着一家人去郊游,带了很多好吃的。坐在公园里,拿出孩子喜欢吃的糖果、饼干、薯片等,妈妈担心孩子吃太多会生病,就悄悄把食物藏了起来。还没吃尽兴的浩洋当然不乐意了,小嘴一撇,哭了起来,任凭大人怎么哄都没用。心软的妈妈只好投降了,让孩子吃个够。结果到了晚上,小浩洋就因为肠胃不舒服发了烧。
孩子自控能力弱,他们才不会管那么多,只知道想吃又吃不到的滋味很难受,当然要耍赖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当然就是不要给孩子准备过多的食物,或者在觉得孩子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用其他的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领他离开食物区,比如去买一个气球,或者带他去看小动物。孩子很容易被新的事物吸引,自然也就忘记那堆还没有消灭完的美食了。
其实,当孩子在公共场合用耍赖的方式和大人“作对”时。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种意见,而大人却觉得孩子在那么多人面前因为一点小事哭闹非常丢脸,为了尽快平息事件,所以马上妥协。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聪明的妈妈不会随意批评孩子,也不会随便妥协,而是会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坚定立场,让孩子懂得有什么想法可以商量,耍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