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48161900000016

第16章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于自强自立

23 岁的文文从学校毕业了,她成绩很好,得到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在父母的帮助下,文文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因为跟专业不对口,她很快就辞职了。之后,她又找了很多份工作,可是每次都不能坚持过实习期,总有很多原因——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人际关系复杂,这些年轻人经常遇到的问题,似乎都是文文不可逾越的障碍。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正是因为独立性太差,影响了文文的发展。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年轻人独立性太差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培养青年人较强的自立意识值得我们效法。

美国人的自立意识是生活方式中的最根本观念。他们相信每个个人都具有价值,都应按其本人的意愿和表现来对待和衡量。这种个人主义同自私自利不同,它表现在社会实践中,是对个人独立性、创造性、负责精神和个人尊严的尊重。在家庭中,孩子则应受到作为一个个人所应受到的尊重。

成年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从而对自己的遭遇,不论好坏都由自己负责。父母只能起“咨询作用”,不能为儿女代为安排个人的事宜。成年儿女一般都自立门户,独立生活。

美国的一些大学生,尽管父母有钱,也不愿仰仗父母。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职业,用不上专业特长,宁可降格以求,大材小用,目的是要有工作,自己挣钱独立生活。

这些大学生中,自力更生、勤工俭学的占较大比例,“花花公子”式的是少数。学生在学校里“打工”,维护环境卫生等,收取一定报酬。他们并不以做各种杂工为耻,都能尽职做好。因而,美国的大学生当临时工的不少,他们养成了劳动习惯,增长了社会知识,还学会了某些技能,也解决了部分学习费用。

美国的小学生最常干的活是沿街送报,除了每天要按时风雨无阻地将报纸送到订户家门口,还要每周去登门收取报费,然后送交报社发行经理。为了鼓励孩子独立的负责精神,发行报纸的公司每周都根据订户的评选确定一名优秀的“本周送报人”,并在报纸上刊登当选人的照片和本人自述。送报可以得到报社的酬劳和订户的小费,无疑也是对孩子独立实践活动的鼓励。在美国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好坏,孩子都愿意从小打工,独立与责任的锻炼就这样开始了,并使他们终身受益。

瑞士的孩子初中一毕业就要利用一年时间勤工俭学。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很多女孩子 17 岁后就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当她们掌握三门语言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和可耻的。

德国人最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即使是再小的孩子,他们也视为独立的个体,让他们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并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引导他们做更复杂的事情。另外,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 14 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孩子长大后完全能够适应社会。

每个现代青少年都要认识到,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是非常必要的。独立性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对于你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青少年要勇于自强自立,不要仰仗父母的保护伞;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培养独立性方面下足功夫。

(1)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个人的能力与年龄、心理成熟状态、性别、体能等一系列因素相关。如果自己力所能及,就不应该让父母替代我们做自己能做的事。

中国的父母在这一点上做的是很不够的,众多的原因使得中国的父母特别地关爱孩子,所以,很多时候父母都不愿意孩子吃苦。也有父母认为,孩子做事太慢,做事不如己意,与其等孩子做,还不如自己做了。更有甚者,有些父母认为为孩子做的事越多,表明越爱孩子,事无巨细,一切都自己承包。

我们的动手能力是与大脑开发、道德发展密切关联的,不能解放自己的手脚,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大脑,不能解放大脑,我们的精神也就得不到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父母包办替代,通过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来逐渐融入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2)学会管理和评价自己的行为。

青少年应该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监督和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打分”。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并不仅仅是让你学会做某种事,而且也是在培养你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你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将来能够独立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学会独立地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对青少年来说特别重要。

你可以画一张表格,将自己的各项活动排列在表格内,每天为自己作记录。做得好的项目就可以画上“√”号,做得不好的项目要画上“×”号。

要学会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这样做有利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3)多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青少年不仅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你长大后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和谐地生活、劳动。因此,青少年应该从小多接触社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别的孩子玩。孩子们在一起,有共同的愿望和兴趣,知识水平、能力高低也基本相当,相互间容易培养互助互爱的感情,也容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掌握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是什么?就是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生活能力。如果今天爸爸妈妈临时加班回不来,你能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吗?如果妈妈这一阵特别忙,你的衣服又太脏了,你会自己洗吗?……这些事情都属于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培养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时,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意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方面——包括安全用电,安全用水,安全用煤气,在公路和街道上走路,要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在动物园里要遵守动物园的管理规定,在山里面要防范野兽,等等。二是对付坏人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社会上也会有一些坏人,例如在学校门口敲诈学生钱物的流氓、拐卖人口的骗子。青少年一定要学会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学会识别坏人的方法,并学会在遇到坏人时沉着地想办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