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了他人的忙,就会觉得有恩于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就算是他感到很为难或不是很乐意,自然也会给回你面子。
古代时有位名叫郭解的大侠。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情烦闷,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说和,无奈,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想让他来帮忙了结这段仇怨。
郭解接受这个请求之后,亲自登门拜访委托人的敌手,经大量工作后,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按照常理来说,郭解不负人托,完成这化解恩怨的任务,就可以走人了。但所谓棋高一招,他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在所有事都讲清之后,他对那人说:“听说以前有许多在本地有名望的人都调解过这件事,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识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你非常给我面子,我很幸运地了结了这件事。可是,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非常担心自身的影响,毕竟我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出面完成,未免会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
接着,他又进一步说:“不如这样吧,请你再帮我一次,表面上让大家觉得我出面也没能解决问题。等到我明天离开了此地,本地的几位绅士、快客还会上门,你就把面子给他们,就当是他们完成了此项美举吧,拜托了。”
郭解的做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照顾到了其他绅士的面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这些人的心也必为他所获,为他在当地更好地立足、打开人脉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可见他为人圆滑的高超境界。
由此我们可以受到以下启发,我们在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第一,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项负担;
第二,要做得自然,换句话说,就是在当时让对方不能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时间越久,能让他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若能做到这样,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第三,帮忙时要表现得情绪很好,不要有不情愿不甘心的样子。若你在帮忙的时候,觉得很勉强,意识里存在着“这是为对方而做”的想法,那如果对方对你的帮助没有丝毫反应,你一定会大为生气,认为:“我这么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没有良心了!”如此的态度、想法都是不可要的。
实际上,假如对方也是一个可以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的人,那么你对他帮忙的诸多好处,就绝不会像飞出去的子弹一样一去不复返,他一定会用其他的方式来感谢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常常给他帮助。
总之,人际交往,帮忙是互相的、双方的,要持以理解的心态,且不能像做生意那样,一口一个“你帮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帮你”,不但没有重视交流感情,也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斤斤计较的人,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长久的交情。
再而言之,帮助别人本来就是“施恩”,而非是“施舍”,分清二者的本质区别,你的帮助才能使人乐于接受。
还有一则故事是说:
一个清苦的农民在寒冬季节里向本村最富有的人借钱。恰好那天首富很高兴,便爽快地答应借给他两块大洋,最后还非常大方地说:“拿去花吧,不用还了!”穷人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很着急地往急等用钱的家里赶。首富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看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清扫干净,连屋瓦也擦得干干净净。他让家人在村里打听后,知道是向他借钱的那个贫苦农民的所作所为。这时首富恍然大悟:如果给别人一份施舍,那么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便去找了那个农民并让他写了一份借据,村民因此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村民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于是扫雪,而首富向他讨债的行为刚好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中,世上无乞丐;在村民心中也从没有把自己当成乞丐。
帮助别人本来就是“施恩”,而非是“施舍”,分清二者的本质区别,你的帮助才能使人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