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做到不露锋芒,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做到这些既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保护,又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鲜花娇艳绽放的时候,不是有人将它采摘走,就是它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自鸣得意时,千万不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可一世。
杨帆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某局办公室,专门负责为局长写资料。杨帆是个高材生,平时又爱舞文弄墨,常常在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文章,照理说,在办公室写个讲话稿、汇报材料之类本应不成问题。但是,杨帆第一次写的材料就被退回了。
其实,那只是很简单的材料,只是对于全局近期工作情况的汇报。杨帆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写了三天三夜,自己觉得还不错,呈给局长过目,只见局长提起笔,看了四五遍,最后说:“不行!绝对不行!还要再改。”杨帆拿回材料,一肚子的疑惑,局长没有说改哪里,这可怎么办呢?他决定请教办公室的老主任。
晚上,杨帆拿了两条烟,去老主任家里拜访,老主任收下烟后非常热情地要过杨帆的材料,取出笔,“刷刷刷”将资料中的几处改动了,说道:“明天你重新打印一下这个材料,再拿给局长批阅,就可以通过了。”杨帆把材料接过来一看,只见老主任把“汇报”改作“回报”,下面的几处也是用错误的词替换正确的词。
第二天,杨帆半信半疑地再次把材料呈送给局长,只见局长皱紧眉头,故作沉思状,随后拿起笔,把“回报”重重地划去,然后改为“汇报”,又把几个错字逐一改正。之后,将材料递给杨帆说:“可以了,打印10份。”
杨帆非常困惑,再次向老主任请教,老主任慢慢说道:“记住,在局长面前,任何事都不要做得滴水不漏,应该给他留有一定的余地……”杨帆似懂非懂地点头。
由此事我们可以得知:与领导打交道时,留点余地是必需的。对领导来讲,这也是一个面子问题。留有余地,本是一种自我解脱之法。可有时,因为毫无意义的小事情,双方却争得面红耳赤,此时,只要有一个人,说一句“开个玩笑嘛,为何当真?”这就完全可以熄灭“战火”,从进攻的路上撤离,谁都不会被伤害到,大家仍会和好如初。
在古时候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往往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人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自然需要借助他们的才能来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雄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定不会凭空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就成了皇帝的担忧,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开国初期除杀功臣之事屡见不鲜。
刘备死后,诸葛亮并没有很大的作为,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圣贤的君主刘备手下做事,诸葛亮完全不用担心会被猜忌,并且刘备也十分依赖他,因此,他可以尽自己所能去施展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霎时慌了阵脚,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将国家拱手送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焉知其无杀诸葛亮之心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小心谨慎行事,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避免给人留下“挟天子”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展示了自己老而无用,以防给自己招来灾祸。这是韬晦之计,诸葛亮的大聪明就是将锋芒收敛起来。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都没机会得到重任;你锋芒太露虽易于得到一时的成功,但也意味着自掘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隐患也已经埋下。所以,显露才华要适时适度。
做人要做到不露锋芒,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做到这些既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保护,又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