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启迪成功的哲理
48149400000016

第16章 求真务实(3)

由于王冠的形状很复杂,上面还雕着细致的花纹,因此用几何学的方法无法算出它的体积来。阿基米德面对王冠煞费苦心,简直像着了魔一样,但是毫无结果。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跨进盛满水的澡盆,水就溢出来了。他忽然福至心灵:盆里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不就是自己身体的体积吗?他从澡盆里跳出,跑出澡堂,在街上狂呼:“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跑到王宫后,他对国王说:“我找到测定王冠的方法了。”随后,他做实验给国王看。他把相同重量的纯金和王冠先后放在盛满水的盆子里。因为金子比重大,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比较小,而王冠掺进了别的金属,比重较轻,体积增大,排出的水就多了。国王的怀疑被证实了,金匠也不得不承认偷了金子。

这样,阿基米德一时的灵感闪现不仅揭开了王冠之谜,还发现了浮力定律,即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想成功,必须行动才行。只要积极地工作,灵感就会涌出来,只要有信念,就可以得到很多灵感,成功也会更快到来。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有没有决心,凡是要完成一件事,就必须有决心。不能活用自己特性的时候,只要有决心,有时也可以做好工作。

许多人常单纯地认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都是天才,和我们这些平常人相比,头脑比我们好,运气也比我们好。但是,像牛顿这样伟大的天才,如果不努力地做高度思考活动,也不会有任何发明与发现。偶尔产生的思考、直觉或第六感觉也如此,不经一番努力,是不会有任何成果的。

重要的事情永远第一

一个要想成功的人士应该知道轻重缓急,应该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先精心确定主次,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

一个要想成功的人士都应该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应该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之前,精心确定主次,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

假如在你面前摆有一件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另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你首先去办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在处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的确分不清哪个更重要,哪个更紧急。这些人以为每个任务都是一样的,只要时间被忙忙碌碌地打发掉,他们就从心眼里高兴。他们只愿意去做能使他们高兴的事情,而不管这个事情有多么不重要或多么不紧急。正如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

有一天,教授把一个罐子放在桌子上,然后从罐口放进一些鹅卵石。这时教授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上一些,再问学生:“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回他的学生迟疑地回答:“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他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有谁能告诉我,罐子是满的吗?”

“没有满。”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又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要想成功的人士应该知道轻重缓急,应该在处理一年或一个月、一天的事情之前,先精心确定主次,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就像往罐子里放石子、细沙、水一样,如果先填满细沙,石子就放不进去了,如果先放碎石,大的鹅卵石就放不进去了。

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之后,必须按它们的轻重缓急安排行动顺序。可将几件事写在纸上,把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排在第一项,安排第一时间去完成。“先做重要事情”是办事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学会分清轻重缓急,能够合理安排为主次,将会给自己带来生活上和事业上的喜悦,并能保证自己的一生始终都在精力充沛地从事最有意义的工作。

把手边的事情做好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功都是一件件小事积累和铸就而成的。要实现远大目标,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把手边的事情做好,因为,手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你理想大厦的一砖一瓦。

威廉斯勒是英国蒙特瑞综合医科学校的学生。他对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很困惑,他不明白应该怎么处理远大的理想和身边的具体小事,一个人应该有怎么样的做事态度才能成功。他渴望成功,但对手边的小事又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他甚至以为现在的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值得去用心的。因而他的学习成绩也每况愈下。他找老师探讨这些困难的人生问题。他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老师说,在这本书里或许有答案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威廉斯勒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青年,他一向不崇拜大人物,更不相信所谓的名人名言,对许多问题一向有自己独剑的见解。但既然是老师推荐,他想或许真的有用。他拿过书漫不经心地浏览起来。

突然间,书中的一句话让他眼前一亮:“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目标,而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他恍然大悟:是啊,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实现啊;不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啊。

他明白了,他的困惑解决了,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知道,那些远大的理想,应该让它们高悬在未来的天空里,最紧要的,是把自己手边的每一件具体事做好。

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年轻的威廉斯勒开始埋头读书,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他要把自己的成绩提上去。半个学期以后,威廉斯勒就一跃而成为整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两年以后,威廉斯勒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到一家医院做医生。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对每一次出诊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了当地的名医。

几年以后,他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他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贯彻到每一个细节里。许多专家学者慕他之名来到他的学院工作,使他的学院很快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医学院。

威廉斯勒总是告诉他身边的人:最重要的是把你手边的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他靠着这句话,精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仅成为他那个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还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被英国国王授予爵士爵位。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成功都是一件件小事积累和铸就而成的。要实现远大目标,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把手边的事情做好,因为,手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你理想大厦的一砖一瓦。

走自己的路最踏实

一个人在走自己的路之前,必须先给自己的大脑注入一种清醒剂和敏锐剂,确认自己的行动路线是一条正义的、积极的、有益于人类发展的光明大道,如此你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动力,一往无前地迈步行进!

但丁在《神曲》中借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之口说道:

“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么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绝不因暴风雨而倾斜。我们可以活得平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活得平庸……”

“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对但丁的这句名言,我们并不陌生。可是在现实行动中,你是否真的信奉它,实践它呢?类似下面故事中所发生的情形,如果是你,是否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从前,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用一头毛驴驮着货物赶集回来。一开始,孩子骑在毛驴上,老头跟在后头步行,路过的人见了都说:“这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骑着毛驴,却让老人跟在后面走!”

于是,这孩子马上从毛驴背上跳下来,让老人骑上毛驴,他自己跟在后面走。这样又走了一段路,又有人说话了:“这老头怎么自己骑毛驴,叫孩子在地上走,真不像话!”

老人听了,就把孩子抱到毛驴上,两人一同骑上毛驴。走了一段路,又听到有路人说话:“两个人的分量加起来多重啊,不把小毛驴压死才怪!”

最后,老人和小孩只好从毛驴背上下来一起走路。走了几步路,却依然逃不了被嘲笑的厄运:“这两个人,有驴不骑自己走,不会是有毛病吧?”

老头听了,摇了摇头对小孩叹息道:“看来,我们只好两个人抬着毛驴走了……”

其实,身处社会中的个体,很多行为都会受到这个群体的舆论,有褒也有贬,有赞许也有诽谤,如果你不能从容面对,坚持走自己的路,而是很容易受他人之言而有所左右,那么你定会淹没在众人的言语和观点之中,人云亦云,不敢有越众人之轨的行为,长此以往,必然使自己流于“从众”的不良现象之中,无论在自己的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很难有所突破。

少年时代的爱迪生就迷上了化学实验,他不惜用卖报和卖水果挣的钱来买化学试剂和试验用品,虽然当时的人都在嘲讽他,但他并没有在这些讥笑声中迷失自己,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理想的实现。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他宁可拉他自己创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以致于他的老师对他作了这样的断言: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进化论》的主人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严厉斥责,说他不干正事,整天打猎捉耗子。此外,所有老师和长辈们也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完全沾不上边……如果他们没有坚持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骄人成就?

格罗根指出:“无论做什么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

俄国作家契诃夫也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既然小狗也有权利大声地喊叫,那人们为何还是容易受众人言辞的羁绊,难以真正“走自己的路”呢?

其实,人类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并且时刻都在为维护这种群居而努力着,一旦发现某人在思想或行为上“不合群”,大家便会采取各种方式排挤和打击那些“异类”,迫使他们“改邪归正”。

有关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小组中,安排一位经常标新立异的“不合群”者。专家请这个小组推荐一个人去参加一次令人不愉快的惩罚性实验,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推荐了那位“不合群”者;再请同一个小组推荐一人去参加一次有奖励的实验,结果大家谁也不愿推荐“不合群”的那位——这充分说明,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群体的排挤和攻击。

同样的道理,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进程中也得到了深刻的证明: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新事物的发现者,他们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种遭人排斥、孤独寂寞、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立感。在特别保守的时代,像哥白尼这样颠覆传统理论提出“日心说”,像达尔文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这样坚持走自己道路的人们,在传统社会中无疑是洪水猛兽,成为大众攻击的目标。

但是人生不过百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说过去就过去了,如果不趁着这短暂的光阴“大吼一声”,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绚烂地开一回,必将使你留下无数的遗憾。况且,真理毕竟是真理,无论它受到怎样的压迫、排挤、反对、批判,到最后它依然会露出其灿烂的光芒和胜利的曙光。

何必在乎人言可畏?只要你努力地为实现自我而不懈奋斗,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那就够了。何必非要人理解,只有弱者才把渴求理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痛苦得无法自拔,从表面上看,这是在寻求“理解”,而实质上却是在企求怜悯和同情。

这样的人,他们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上,没精打采、不知所从、忧心忡忡、碌碌无为,这样的人很难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路,因而,他们也很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况且,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天下何人不被说?每个人都少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评头论足,这是人生现实,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是一种避无可避的现象。

走自己的路,必须学会背对一切袭向自己的冷嘲热讽,摆脱无谓的愤懑或消沉心理的无端困扰,然后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并且趁自己在途中小憩的时候,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总结一下自己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走到了何处,又看见了些什么。

记得某位作家曾经说过:“将生命停止在风景美妙的地方,当然有意思。但即便是停止在幽暗之处,停止在人迹罕至的场所,停止在荒凉的原野,也不必遗憾,只要生命能成为一个坐标,能为世人提供一点故事,指点一下迷津,你就不会愧对曾关注过你的那些目光。”

是的,走自己的路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意味着是在进行最富有意义的生命之旅。在这个旅程中,也许你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孤绝境地,但如果你给予自己强大的勇气和精神支柱,坚定自己的目标并勇敢地走下去,或许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佳境地。

当然,我们说为了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说法,但是并不提倡光凭一时之“兴头”或猎奇心理而一味横冲直撞,完全不顾其他任何外在因素。这个“走自己的路”必须建立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坚定理念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永恒真理下才能实现的。只有这样,“走自己的路”才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其中一小部分人因“走自己的路”而步入了一种“顽固不化,我行我素”的思想误区,如果这种思想误区旷日持久地占据着这些人的心,根深蒂固,就极有可能升级为“暴走极端”或“钻牛角尖”,无论对于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将带来双重的负面效应。

所以,一个人在走自己的路之前,必须先给自己的大脑注入一种清醒剂和敏锐剂,确认自己的行动路线是一条正义的、积极的、有益于人类发展的光明大道,如此你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极大动力一往无前地迈步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