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花
48147500000025

第25章 元稹

元稹(公元779—831年),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属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明经及第,官至同中书下平章事,后借重宦官排挤名相裴度。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

原文

菊花

秋丝绕舍似陶家①,遍绕篱边日渐斜②。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①陶家:陶渊明的家。

②日渐斜:太阳西斜。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秋丝绕舍似陶家”是说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偏爱菊花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正说明他喜爱菊花的原因。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咏菊原本是一个很平常的题材,诗人从中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跌荡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绝妙佳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原文

行宫①

寥落②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③。

注释

①行宫:皇帝外出居住的宫舍。

②寥落:空虚、冷落。

③玄宗:唐明皇李隆基,这是他的庙号。

赏析

行宫为帝王离京游幸所居宫室。前两句写行宫,寥落、寂寞已传达出无限的盛衰之感;后两句写人物,白头宫女闲谈玄宗,进一步抒发了沧桑巨变的深沉情怀。此诗以少总多,由小见大,因今衰而思昔盛,囊括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评此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瞿佑《归田诗话》说:“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微之《行宫》诗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这是历来受论者称赏的名篇。

绝妙佳句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