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花
48147500000019

第19章 王建

王建(约公元767—831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早年与张籍相识于历城(今山东济南),后又与韩愈、白居易交往。擅长乐府,与张籍齐名。

原文

宫词

树头树底觅残红①,一片西飞一片东②。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注释

①残红:凋谢的花。

②“一片”句:指桃花飘零,满地狼藉,惨不忍睹。

赏析

诗人王建的《宫词》共百首,而这首诗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此诗近于口语,念来琅琅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句可以理解为: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上下联之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突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进了一层。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封建时代的宫女,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于是,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逝,代之以另一种情绪,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把桃花比为自己,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艳羡、嫉妒了。但诗人的运笔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辞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绝妙佳句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