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祖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
原文
长相思二首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①,微霜凄凄簟②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③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④愁不眠。
赵瑟⑤初停凤凰柱,蜀琴⑥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⑦。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
①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阑:同“栏”,栏杆。
②簟(diàn):竹席。
③渌水:清水。
④素:洁白的绢。
⑤赵瑟:战国时赵国人好鼓瑟。
⑥蜀琴:蜀中桐木宜造琴,蜀地所造琴即蜀琴。
⑦燕(yān)然:即杭爱山,在蒙古境内。代指士兵戍守之地。
赏析
此为模仿民歌之作,自然真切,耐人回味。其一抒发“美人迟暮”之感,表现了诗人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哀伤,含蕴深远,韵致清凄。其二为思妇诗,记闺中妇女对远戍绝域的丈夫绵绵不尽的相思。词语流丽绮美,音韵谐和。“横波”的美目变作泪泉的夸张和比拟,叫人拍案称奇。
绝妙佳句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原文
清平调①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②浓。
若非群玉山③头见,会向瑶台④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⑤露凝香,云雨巫山⑥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⑦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⑧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⑨春风无限恨,沉香⑩亭北倚阑干。
注释
①清平调:题为乐府调名,实际上这组清平调是李白用七绝格律自创的。
②槛:栏杆。华:花。
③群玉山: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
④瑶台:传说在昆仑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⑤红艳:指牡丹。
⑥云雨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典出宋玉《高唐赋》。
⑦飞燕:汉成帝宠妃赵飞燕。
⑧倾国:喻美色惊人。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⑨解释:消散。
⑩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赏析
此为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奉诏之作。当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宣李白写诗助兴。李白挥笔而成,玄宗极为赞赏。
第一首赞颂杨妃美丽。前两句以云、花烘托贵妃的体态容颜,并用牡丹的姣美作陪衬,突现出了贵妃的光彩照人。后两句以仙境、仙人为喻,色彩淡雅,展示出贵妃脱俗的仙子风韵。
第二首描述贵妃因美而备受恩宠。首句以牡丹的色香喻贵妃。二句以巫山神女作对比,说明贵妃的存在并非虚幻的梦想,而是现实。三、四句进一步以飞燕作比,突出了贵妃的天然艳丽。
第三首叙写玄宗面对名花美人的乐趣和得意。能消除“无限恨”,贵妃的美艳、玄宗的满足于此可知。这三首诗花人并咏,雍容华贵,神采飞扬,富于比兴,情态可掬。
绝妙佳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原文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①。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②,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③,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④。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⑤,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⑥。
注释
①剧:游戏。
②长干里:里巷名,为金陵(今南京)船民集居之地。
③抱柱信:《庄子·盗跖》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不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后以抱柱信指信守约定。
④滟滪(艳 欲)堆: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口的巨礁,今已炸毁。
⑤三巴:巴东、巴郡、巴西称三巴,在今四川东北部。
⑥长风沙:古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水势险急。陆游《入蜀记》说南京至此距离为700里。
赏析
此为思妇诗,以自述的口吻表现对外出经商不归的丈夫的深深思念。前十四句叙丈夫离家前的相爱和结婚,从童年的两小无猜写到婚后的夫妻恩爱,渲染出幸福的气氛;后十六句写对丈夫的思念和哀伤,以想象之笔描述入蜀的艰险,思妇对丈夫的深情关切见于言外。全篇注重细节描写,朴素真实,生活气息浓郁;感情展示细腻缠绵,一往情深,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绝妙佳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