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
48118500000044

第44章 为钱闯天下(6)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设计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向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

一切按设计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成,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狠赚了一笔。

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

“红顶商人”胡雪岩曾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险总是有人背的。”一个能赚大钱的商人,必然敢冒巨大的风险,在人所共见的风险中,权衡利害,而且看准就敢于担当别人望而却步的风险。

20世纪50年代初,霍英东自立门户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出自政治的目的,对中国大陆实行禁运。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霍英东也敢做生意。他在朋友的资助下,将二次大战的剩余物资及药品运到大陆,支援中国的抗美援朝及经济建设工作,从中赚得一笔财富。朝鲜战争结束,香港的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霍英东敏锐地看到了香港建筑业的潜在机遇,又冒险率先进军房地产市场。

60年代初期,霍英东成为“淘沙”大王。“淘沙”这个行当是香港工商界许多人都不敢干的,干这行用工多,获利少,赚钱难,风险大。霍英东却另有高见,他不图一时之暴利,而是看好“淘沙”行业的长远利益。1961年他从泰国购进了一艘长288英尺,载重2890吨的大挖泥船,开始了一‘淘沙”业。他稳妥获利,以少积多,不久,就获得了香港海沙供应的专利权,成为香港淘沙业的头号大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很多商人都不敢来投资。霍英东却不怕冒风险,率先投资。80年代初,他联同广东省旅游局投资2亿港元,兴建中山温泉宾馆,另外又投资兴建珠海宾馆与广州白天鹅宾馆。

霍英东奋斗几十年,由一个光着脚丫干苦力活的学徒工,抓住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机遇,终于创造了他人生的辉煌,实现了财富梦想。

当机立断的气概

全球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说:“当你有机会扩张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如果一开始你就获得丰厚利润,你应该继续扩大。”成功总属于那些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人。他们有时难免犯错误,但是他们比那些做事犹豫的人强,成功的机会也大得多。

投资胜在稳、准、狠

“法国首富”“精品界的拿破仑”贝尔纳·阿尔诺在2007年《福布斯》富翁排行榜上,以260亿美元的财富位居第七。在投资中,阿尔诺以难于对付、严酷、冷静和机警而着称,一如别人封给他的外号“狼”。

路易·威登集团(LVMH)作为全球最大的精品公司,总资产高达300多亿欧元。而阿尔诺持有该公司47.5%的股份,是最大的个人股东。这位“时尚人”是怎么掘得如此多的财富的呢?

阿尔诺出身于建筑生意家族,但是他非常崇拜时装设计师克里斯蒂安·迪奥。他说:“精品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像造汽车或其它工业品。你得有勇于成功的激情。我想,最起码在未来10年,我还能继续玩得很开心。”

1984年,35岁的阿尔诺研究生毕业后,决定投身时装界。他的决定得到了家庭的支持,他击败众多强手,收购了长期亏损的纺织品公司博萨克集团。

对于自己看准的投资项目,阿尔诺志在必得。1987年,阿尔诺把目光投向了LVMH公司。他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以非常低的价格大量买进LVMH公司股票,利用该公司管理层之间的权力斗争,终于成功地拥有了对LVMH公司的支配权。阿尔诺的精品帝国计划开始了,他努力让LVMH的版图不断扩大,向精品时装、名牌手表、高档葡萄酒等产品扩张。

面对自己有把握的项目,阿尔诺能稳得住。在英国黑啤公司吉尼斯公司和大都会公司要合并成新的大都会公司时,他极力反对。他运用LVMH在吉尼斯公司持有的重要股份,控制着整个事情的进程。双方僵持不下,直到阿尔诺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补偿金,他才点头同意合并。

在投资过程中,阿尔诺投资手段的稳、准、狠为他带来更大的胜算,促进了他的成功。通过多次扩张,LVMH公司越做越大,阿尔诺的资产也水涨船高,他很快就跻身世界富豪前列了。

抓住可能的机会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取得先机。

美国但维尔地方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妥车票,这时恰值圣诞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购到。

甘布士夫人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次的车票?车站的答复是:全部车票都已售光。不过,假如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着行李到车站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

车站反复强调,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欣然提了行李到了车站,等了许久,退票的人仍然没有出现,乘客们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涌去了。

甘布士仍然耐心地等待着。

大约距开车时间还有5分钟的时候,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病得很严重,她被迫改坐以后的车次。于是甘布士买下那张车票,搭上了去纽约的火车。

在商业活动中,时间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哪怕那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

甘布士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伺机而断

有一年,由于但维尔地方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减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个织制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来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约翰·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和商店抛售的货物,并租了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妻子劝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人,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教养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

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着安慰她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妻子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但维尔地方的物价,并且大力支持那里的厂商复业。这时,但维尔地区因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他:“不用急着把货物出售呀,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后来,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业务也十分发达,成为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

富人的决断方式

富翁们往往都具有一种宝贵的性格,就是他们都坚定地坚持自己做出的决断,而从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过去的失败,不在乎暂时的挫折,也不在乎别人的观点。富人的决断往往有以下的特点:

1.做出清楚的决断,并且相信自己的决断。

坚持自己的最终决断,会加强一个人的自信和直觉的准确性,这使他的目标越来越正确。那些不断地改变着主意的人,却会导致自己的不成功。

2.坚持自己的决断,并直接付诸行动。

富翁们坚持自己的决断,也知道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时机去实施它们。在这种行动中,他们得到更多的财富。他们敢于大胆设想,并敢于迈出勇敢的一步。广告大师利奥·伯内特说:“当你伸手去摘星星的时候,也许一颗也摘不到,但至少你不会抓一手泥。”

3.在决断时充分相信自己的商业直觉。

在商业活动中,凭直觉所作的决定常常优于基于推理分析所作的判断。很多富翁不迷信调查研究,他们更多地相信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直觉和本能,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不考虑诸如结论相反的研究、压力、常规经验或胁迫等因素。

4.敢于决定,但并不武断。

决断就其形式来看,是个人的决心。但从决断的内容和过程来看,富人还会受来自多方面的意见的影响。富人们能博采众家之长,使自己定下的决心更加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