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又叫包米、包谷、玉蜀黍、珍珠米等,有些地区以它作主食。玉米原产于南美洲,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了玉米,1494年他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期开始引进种植。玉米与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3大农作物,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用玉米磨成的玉米面,又称棒子面,是北方做窝窝头的主要原料。
玉米的营养较为丰富,所含淀粉达61%以上,蛋白质、脂肪含量亦高于粳米。还含胡萝卜素、谷胱甘肽、卵磷脂、果胶,又含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E、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镁等。玉米含油量较多,可制作优质食用油,人体吸收率高达97%以上。玉米油中的脂肪酸如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均为人体各组织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玉米虽然是粗粮,却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多食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颇有益处。
玉米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功效。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可起到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作用,可有效防治便秘、肠炎等疾病。玉米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有长寿、美容的作用,玉米胚尖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使皮肤细嫩光滑,能抑制、延缓皱纹的产生。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的发生。玉米中谷氨酸含量较高,谷氨酸参与脑内蛋白质与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对脑功能减退和小儿大脑发育不全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玉米须有抑制胰淀素沉积降血糖作用。动物药理研究实验证实,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这为玉米须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将玉米、米、面、豆类混合食用,可大大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糖尿病人最佳主食之一。玉米须还有清热通淋的功效,对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有辅助治疗的效果,对于慢性肾炎,还有改善肾功能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此外,玉米所含谷胱甘肽及矿物质元素镁,可抑制癌细胞形成,有抗癌作用。玉米还有利尿止血的作用,对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以及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玉米油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有效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
选购玉米时,以苞大、颗粒晶亮、饱满、质糯者为优。选购玉米面时,可抓一把玉米面放入手中,反复揉搓几下后抖落,若手心粘满浅黄或深黄的粉末状物质,则这样的玉米面可能是兑了颜料。也可抓一把玉米面放入盛水的容器中,如果水变混浊,并呈浅黄或深黄色,也可说明玉米面被掺了颜料。
玉米易受潮发霉,因此储存时要置于阴凉干燥处。若要保存玉米棒子,则可先去掉外皮及毛须,清洗干净,擦干后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中冷藏。嫩玉米煮熟后应立即食用,不要久贮,因为鲜玉米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产生致癌物质。
养生食疗方
桂花玉米笋
玉米笋300克、白糖100克、糖桂花15克、鸡蛋1个,精制植物油、干淀粉各适量。将玉米笋洗净,先放少许糖桂花拌和,再入干淀粉内拍粉。鸡蛋取蛋黄,加淀粉和适量水调成糊,将玉米笋挂糊。将玉米笋逐条下锅炸至外层硬脆时,捞出控油。炒锅上火,放入白糖和清水烧开,改用小火熬至糖液浓稠时,离火倒入油炸后的玉米笋,撒上糖桂花搅拌均匀,待玉米笋逐条散开后即可装盘。可健脾开胃、利尿通便。适用于慢性肝炎、胸腹闷胀、便秘等病症。
玉米排骨汤
玉米250克,排骨200克,红枣20粒去核,姜、盐适量。玉米,红枣用水洗净。排骨用沸水煮2分钟,取出洗净。然后将所有原料放入锅中,加水慢火炖3小时,下盐调味。此汤开胃益脾,润肺养心,经常食用可延年益寿。
玉米汁鲫鱼汤
鲫鱼350克(1条),玉米须、玉米芯各100克,料酒、姜片、葱花、味精各适量。玉米须、玉米芯下水锅,煮沸20分钟后汤出汁。鲫鱼去肠杂和鳞,加料酒腌渍片刻。玉米汁倒入锅中,上火烧开,下入鲫鱼,加料酒、姜片,烩30分钟,撒上葱花、味精即成。可除湿利水,清热化痰。
玉米须炖蚌肉
蚌肉120克,玉米须45克,绵茵陈30克,调料适量。河蚌用开水略煮,去壳取肉。玉米须、绵茵陈洗净。将以上用料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旺火煮沸后,小火煮1小时,放入调料即成。此膳食有清热利湿之功效。适用于糖尿病性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等症。
贴心小叮咛
在煮玉米渣粥,或用玉米制作窝窝头等制品时,可添加少量碱,这可以释放玉米中的过多烟酸,还有利于保存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营养素。因为玉米含有较多的木质纤维素,所以玉米不宜与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经常搭配食用。玉米面有粗细之分,食用以粗玉米面为佳,这种面中含有较多的赖氨酸。
吃玉米时,要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掉,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存这里。由于玉米缺少一些必需的氨基酸,所以不宜长期单独食用,可与豆类、小麦等混合食用,来提高其营养价值。玉米熟吃更好,尽管烹调后玉米会损失部分维生素C,但是却获得了营养价值更高的抗氧化剂活性物质。千万不要食用发霉的玉米,因玉米发霉后可产生致癌物质,严重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