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喜马拉雅狂想
48100600000014

第14章 切削山墙计划

时间:公元2203年,兼及商代、汉、唐

地点:西部原野,以及长安、楼兰等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打通喜马拉雅山墙的计划,改变两侧环境的计划,原则上已经和1000年后的代表X教授说好了,得到当时国际组织审批同意。

这就可以施工了吗?

还不行啊,还得考虑得更加完善些。

道理非常简单,在涉及的地区内,还存在无数时间层次、不同空间领域。地球只有一个,历史发展无限,大家同舟共济,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只不过前后之分而已。岂能不顾前人、后代的情绪,就由他们所代表的两个时代利益,草草商议决定。须知,百密难免一疏。他们认为计划十分周密,说不定会在其他时间领域造成一些小小的不良影响,能否照顾不同时代层次的意见,也都得好好调查研究一下才成。

是啊,事关重大。计划范畴不能只划在卢孟雄、曹仲安所在的23世纪,以及X教授所在的千年后。从整体出发,还得广泛征求所在地区不同时间层人群的意见。实施之前,调查研究尺度必须大大放宽。X教授所在时代的国际组织也接受这个意见,为了确切落实计划,双方就分工如下:

曹仲安负责征求过去历史时代意见,X教授负责联系未来时代。卢孟雄已经和后世儿孙有联系,就由他负责沟通现在与未来1000年之间的这个时间段。

X教授时代的技术高超,很快就得到未来亿万时代的统一意见。虽然答复的措辞,听着有些不太舒服,可是却言简意赅,没有一句废话。

X教授转来的原文如下:

原始时代的原始人:

收到你们来信。得知你们的猴性尚未完全泯灭,可喜可慰。

咱们这个共同的星球,被你们弄得乌七八糟,致使我们正计划抛弃故土,移民外星。如果你们能够及时悬崖勒马,不再肆意破坏环境。加上打通喜马拉雅山墙,改善两边情况,当然是好事,我们就可暂时中止移民外星计划,留守这个星球了。

你们的千代、万代子孙,地球的最后继承人

卢孟雄也很快收到卢继雄、卢小雄执笔写的回信。信中说得十分清楚,只要祖先能明事理,执行好这个计划,使日益干旱的河西沙漠,重新演变为瓜果飘香的河西走廊,他们自然双手赞成,把卢孟雄的灵牌在家庙祭坛上供奉得高高的,没有任何意见。

古代没有电子通讯,无法直接联系。曹仲安想了想,只有自己再走一趟,选择几个代表性人物,当面征求意见。好在他去过一次,轻车熟路。

他仔细合计了一下,根据不同气候期,选择了几个与大西部有密切关联的代表性的人物。

那六七千年前的第一温暖期,以神农为代表的原始部落首领,一个个在当时活得心满意足,就不必征求他们的意见了。

三四千年前的第一灾变期,选择商汤为代表。当时,他正为连年干旱,庄稼无法下种,百姓缺水干渴而苦恼。据史书记载,这位开国君主自缚于桑林,跪地祈祷求雨。倘若不灵,吩咐左右立刻就一刀宰掉自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刀砍下去,什么都没了。试问,难道他不知死活,这样自缚求雨?其实也是无奈的事情。他正在这诚惶诚恐生死时刻,突然看见曹仲安在面前现形,说起改变气候环境计划,不由喜出望外。

须知,倘若当时整个气候环境改变,商朝末年纣王时期,也就不会干涸得大河小河亮底,致使粮食减产,整个社会混乱,导致商汤苦心建立的这个王朝灭亡了。历史书上说什么商朝之亡,在于纣王荒淫无耻、残暴无道。这话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同样贪婪残暴的独裁者,难道我们在后世还看得少吗?社会生产力遭受沉重打击,致使民不聊生,破坏力量才更大,这才是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如今曹仲安提出改变环境情况,那商汤岂有不点头赞成之理,立刻连声应答,感谢得涕泪横流。

下一个,曹仲安抛弃了那个大独裁者秦始皇,直接奔赴古时辉煌的汉、唐,寻找老相识霍去病、侯君集。通过他们代转汉武帝、唐太宗,征求这两个名贯千秋的大帝的意见。

按照时间顺序,头一个重访的是霍去病。这位年轻的霍大将军抬头看见他重新降临,说不出的激动与高兴,快人快语接口就说:“改变了此刻气候和环境,当然好极了!西域环境一旦好转,不必冒风沙远征四方,开辟西域容易多了。”

侯君集也是同样意见。倘若所言属实,他攻打下高昌后,在这里设置安西都护府,必定可以发展经济,屯聚兵马,遮护广大西域地方,兼保“丝绸之路”安全。不仅是大唐帝国之幸,也是世界之幸。

这两位汉、唐时期独当一面的大将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应允立即派出快马,带着信息直奔长安,保证向汉武帝、唐太宗禀报。曹仲安嫌快马不快,带来一件多余的时间飞行衣,干脆就裹着他们,转眼便飞行到长安城内,让霍去病、侯君集自己上殿通报。此前,汉武帝、唐太宗早已听说天降异人相助,心向往久之。此番曹仲安亲自光临,岂有不兴奋之理。连忙亲自下殿迎接,写下本人意见,赞同改变西部环境的计划。曹仲安分别与他们接洽后,两位大帝都激动万分,意欲留下他做护国大师,共保帝国昌盛万万年。曹仲安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曹仲安下一个回访对象,是那多情多义的楼兰公主。二人相会依旧在波光粼粼的罗布泊边。他说明来意后,公主激动万分,不由泪眼涟涟,感谢了皇天后土,嘴里便说:“这样就好,我楼兰有救了。”

当她一番激动后,转身看着面前的曹仲安,忽然面含红霞,挥手赶开身后女兵,轻轻启动嘴唇,欲要吐露情意。说时迟,那时快,曹仲安何等聪明,早已开启时间飞行衣,转眼就不见了踪影。据说这位公主从此终身不嫁。

曹仲安完成这边的历史任务,也得到古人一致赞成。加以X教授得到未来支持,卢孟雄获得几百年后的后世儿孙拥护,三个人共同解决了时代沟通。下一步,就看卢孟雄和X教授在具体施工方面如何进一步商定计划了。

卢孟雄担心地说:“打通喜马拉雅山墙,只是一个大轮廓,具体施工还有许多细节需要仔细研究。”

第一个问题,突破口选择在哪里?

第二个问题,如何解决穿越高度问题。

第三个问题,如何解决穿越面的广度问题。

一句话说白了,穿山不难,困难的是怎么保证印度洋海洋气流穿过山后,能够将雨云和热气广布四方,惠及整个大西部?

X教授解释说:“就以第一个问题来说吧。这话说难,也不难。就利用西藏墨脱地区雅鲁藏布江大转弯形势,打通与南边印度梅加拉亚邦之间山口,作为引入印度洋海洋气流之突破口。这是最佳地点。”

以下两个问题解决也不困难。虽然突破口易开,引导印度洋海洋气流进一步穿越青藏高原有些麻烦,要将这一股气流引入中国广阔西部更加困难,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可能。

是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6000多米,其间还有无数高山耸峙,好像是重重山墙,难以一一突破,要想将南来气流引入广阔西部似乎就更加困难了。可是也得看到,整个青藏高原南高北低,只要设法穿过西藏境内,再翻过一道远远逊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唐古拉山脉,就能直入青海腹地。再转一个弯进入新疆地区,更加不是难事。南来水汽增多后,即使随着全球性气温上升,也可以在峰顶低于摄氏零度的情况下,有效供给祁连山,保持一定的积雪量,维持雪线存在,可以不绝融雪水。于是,也就可以保证河西走廊山前绿洲不致消失,不会成为卢孟雄后世儿孙所说的什么河西沙漠了。

X教授胸有成竹,描绘了这一番前景,完全冰释了卢孟雄、曹仲安等人的疑惑。一个宏伟的计划,立时就可以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