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喜马拉雅狂想
48100600000013

第13章 顺“天瀑”而下

时间:公元2701年

地点:喜马拉雅山前,印度梅加拉亚邦

卢孟雄此行何处?能够冲刺多远?

目的:探索打通喜马拉雅山墙,可能对邻侧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地点:梅加拉亚邦。

时间:500年后。

为什么选择500年后?

唉,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因为卢孟雄试飞的这个飞镖形飞行器,乃是刚刚研制出的新产品,粗糙简陋可想而知。穿行距离只能达到这个年限,多一年也不行。按照卢孟雄的想法,期望进入未来1000年后,这就能取得当时联合国首席科学顾问X教授的支持,相互配合拟定计划了。可是受到这个新产品的限制,只好接受这样上不上、下不下的年限了。

他们与X教授约定的时间是1000年后。500年后并无人员支持,甚至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从这个角度而言,与从前一些莽撞的驴友不顾有关管理部门劝告,私自硬闯生死禁区有什么两样?严格地讲,都是违规的操作,应该劝阻和取缔才对。可是卢孟雄却不以为然。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一句话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全球的安危,小小冒一下险,有什么不值得的。何况他始终相信未来时代,科学技术远超当今。即使出了纰漏,未来人还会撒手不管不成。

不消说,这样孤军作战有许多不便,危险也平白增添了几分,可是现在却顾不得那样多了。按照卢孟雄的想法,只要能够进入未来就是胜利。

众所周知,喜马拉雅山脉绵延上千公里,山北是中国西藏,山南国家可多了,除了印度,还有尼泊尔、不丹,以及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等等。打通山墙的计划涉及国家越少越好。为了避免诸多麻烦,最好就是中印直接接触地带,且是双方都渴望实施此方案的地点。

卢孟雄挑选梅加拉亚邦作为突破口,有何根据和深沉用意?得要把这个地方介绍一下。

这梅加拉亚邦位处印度东北部,正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打通山墙的最佳部位。该区情况十分特殊,乃是1970年方从阿萨姆邦分出来的,其间无任何小国阻隔,涉及麻烦最少。

这个邦有什么特殊之处?

从它的名字便知端倪。

根据当地土语,“梅加拉亚”乃是“云雾聚集的地方”之意。

这里的云雾真多啊!整年整月铺天盖地,笼罩山野,几乎没有一点缝隙。仰望不见日月,乃是此处最生动写照。

云多雾多,自然雨水多。

这里几乎常年下雨,整个山野都泡在雨水里,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0000毫米以上,高居世界第一。

这里一个小山村乞拉朋齐,由于东西北三面山地包围,雨云一旦进入这个口袋,便很难冲出去,又没法翻过高高的喜马拉雅山墙。于是在这里集中下了地形雨。1816年竟连续不绝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一举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世界上几乎无人不晓,还写进了教科书。1961年7月,又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自己的世界纪录,声名更加远扬了。其实乞拉朋齐雨水还不算多,附近的袍森拉姆的雨量更大,才是真正的绝对冠军。

云多雾多雨水多,自然林木也多。

梅加拉亚邦上不见天空,下不见土地,漫山遍野披满绿色森林大氅。有的地方林木之密,野兽也钻不进去。居住在这里的迦洛族、卡斯族,一切都离不开森林和野兽两大元素。

不言而喻,这些森林居民都渴望晴空,希望抬头就能看见太阳。

据说,一座山顶上有一棵大树,遮蔽了阳光,使地上变成黑夜。村里人决定砍这棵树。想不到白天砍了,晚上老虎一舔,大树伤口又长好了。后来一只鸟飞来,叫人们把斧头挂在树上。老虎正在舔树,斧头落下来,砍死了老虎,人们才见到了太阳。由此可见,这里的森林多么茂密。

据说,这里的古时历史写在兽皮上。有一次饥荒,把兽皮统统煮来吃了,所以就没有文字留下来。也有长老说,那是一场洪水,把有历史记载的兽皮冲得干干净净,所以没有留下一个字。

云雾、雨水、森林、洪水构成了梅加拉亚邦的基本框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希望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为什么会这样?

所有一切症结之所在,前面已经说过,就是由于背后高高的喜马拉雅山墙。

喜马拉雅山是挡风墙,更是一道挡雨墙。

不断隆起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南来的印度洋潮湿气团,使山后的青藏高原和整个中国大西部日益干旱。也挡住了浓密雨云,使山前的梅加拉亚邦云雾、雨水日益增多。

山后的人怨声载道,山前的人岂不也烦恼多多?

卢孟雄抓住的正是这一点,所以冲破时空障碍,笔直飞往这个地方。

转瞬间,他闯进了一个奇异的天地。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四面八方都是哗啦啦的雨水,瓢泼般劈头盖脸浇下来,仿佛钻进了一个水世界。小小的飞行器好像一条小鱼儿,奋力在迎面而来的雨瀑中挣扎。

他操纵着飞行器,想从水里冲出去。可是无论怎么加大速度,也没法突破眼前这道无边的水墙。

一时间,他几乎以为这是一个自天而降的特大瀑布。可是搜遍了记忆,世界上也没有这样宏伟的瀑布。

他明白了,这是特殊的雨瀑。这就是500年后梅加拉亚邦给予他的第一个印象,一个终生难忘的特殊洗礼。

没奈何,他只好顶着雨瀑飞行。努力睁大眼睛朝四处观察,视觉慢慢习惯了,边飞边审查周边形势。

飞行器放慢速度,在空中逐渐下降,穿过一层层浓密的雨云,终于脱离了头顶层层云海,穿过了最后一层低云,接触到身下的大地。在雨雾蒙蒙的空中往下看,果然名不虚传。只见地上密密一片树海,一眼望不见边,活像是一张巨大的暗绿色地毯,简直无法选择降落点。

不,他不是降落,而是被“击落”的。

“击落”他的,不是地面的炮火,而是空中倾盆的雨瀑。如果有人试图在尼亚加拉瀑布下飞行,必定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多亏此刻他已经减速,正在小心翼翼地缓慢降落中。巨大的雨瀑给予飞行器猛烈一击,飞行器立刻就往低空中坠落下去,好像断线风筝似的,笔直落在一片树顶上,挂在密密的树枝间动弹不得。

多亏这样密、这样有韧性和弹性的树垫,接住了半空中落下的飞行器。幸亏下面不是坚硬的山石,也不是悬崖绝壁和大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呵呵,被空中的雨瀑击落,自然非常晦气。倘若把这样的经历讲给别的飞行员听,准会笑掉大牙。

更加晦气的是,在这次碰撞中,他的飞行器砸坏了。这种新研制出来的产品,本来就多多少少有一些毛病。经过这一冲撞,一些娇气的部件损坏了。身边没有备用零件,要修理也没有办法。

他急得对准话筒呼唤:“仲安,我出事了。”

那边毫无反应,连电波声响也没有,看来联络系统也损坏了。身处500年前的曹仲安不知情况,必定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比他更加着急。

卢孟雄明白,看来现在只有依靠自己解救自己了。

他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愣了好一阵,才慢慢回过神来。

急也没有用,只好定下神来先应付眼前情况。

他想,一旦联络信号中断,曹仲安就知道了情况。他不会袖手不管,必定会千方百计想办法。既然知道他身在500年后的印度梅加拉亚邦,倘若没有别的办法,肯定就会驾驶另一架飞行器前来寻找。只要不再发生故障,就会找到自己一起返回。曹仲安是细心人,没准儿正在出发的路上呢。

卢孟雄的飞行器这一砸,只是他自己倒霉吗?

那可不见得!他做梦也想不到,跟着倒霉的人还多呢。

由于密密匝匝的树木的遮掩,加上雨雾蒙蒙,他只顾检查自己的飞行器,一时没有心情,也就没有观察周围的情况,不知道旁边竟还有人。这些人并不远,就在这棵大树下面。说得具体些,直接就在他的飞行器之下,上下相距不过几米,不过是被几层树枝、树叶分隔开了,遮挡住了而已。

卢孟雄的飞行器损坏了,下面更加糟糕。这样大一个金属家伙猛地落下来,把原本完好的树冠砸得不像样子,地面也不由一阵震动。

飞行器歪歪斜斜地挂在树上,活像是一个大鸟巢。可是它却砸坏了一个真正的鸟巢,一些鸟蛋稀里哗啦落下来,在树枝间碰得粉碎。孵蛋的母鸟愤怒地冲飞起来,唧唧喳喳叫着,不顾一切朝正从飞行舱里爬出来的卢孟雄猛烈攻击。

想不到的是,从天而降的飞行器,还击碎了另一个“鸟巢”,另一个体形庞大的“鸟儿”也仰面朝天跌落下去。如非层层树枝阻挡,必定会跌得鼻青脸肿。

那不是鸟,是一个人。

那个“鸟巢”是搭在树上的一个简易窝棚。

他一骨碌爬起来,跳起双脚就手指着树顶上的卢孟雄咒骂:“你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从天上落下来,不打一个招呼?”

骂声未绝,另一个声音说:“不用怪他,大家都是落难人,他也是这场暴雨的受害者嘛。”

紧接着,第三个声音又埋怨道:“这样大的风雨,是禁飞的时候。为什么你还顶着大雨在天上飞?”

卢孟雄这才低头看清楚了,原来下面还有几个人,有的紧紧抱住树身,有的坐在树枝上,一个个显得非常狼狈。地上洪水滔滔,看来他们无处可逃,才不得已躲在树上,都是躲避洪水的灾民。卢孟雄驾着飞行器从天而降,砸坏了他们的临时避难所,人家当然有一肚子气。

他再转过身仔细看,旁边一些大树上还有一些灾民,全都像鸟儿一样栖身在远远近近的树丛里。听见这边吵闹,伸长脖子好奇地打量着这边的动静。看来这场暴雨引发的水灾不小,估计其他地方还有类似的灾民。

卢孟雄从树上的飞行器爬出来,向同一棵树上几个灾民表示了歉意。他们这才看清楚,原来这个不速之客不是当地人,竟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老外。再一看,他的装扮奇特,很像几百年前的古装,感到更加好奇。

这是几个当地迦洛族的山民,虽然身在500年后,却僻处山中,对外界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卢孟雄费了一番口舌,好不容易才说清楚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呵呵,几百年前,山背后的中国人,调查的是印度洋气团对这里的影响。

那几个山民七嘴八舌地说:“你关心的这些事情太远了,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眼下洪水紧急,怎么躲过这场灾难才最现实。”

另一个人嘀咕道:“南方海上来的风雨就是这个样子。明摆着的现实,还有什么好调查的。”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卢孟雄身临其境不能多想。如今自己不能起飞,也沦落成灾民一员了,绝对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计划按部就班进行。他们说得对,此时此刻只有共同努力,如何躲过眼下劫难,才是第一要义。500年有老大的差距,和23世纪的技术力量相比,不知进步有多大。同舟共济渡过了这场洪水,说不定他们就会带引自己,找到当时的专家出手,帮助自己修好飞行器,登上返回的路程。

卢孟雄弄清楚了,这一场洪水起源于特大暴雨,冲毁了一切道路和城镇,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无可估量。难怪这些失去家园的灾民,不顾一切攀上树,一个个惊魂未定,不敢离开一步。

其中一人皱眉说:“你以为我们本命是属鸟的,喜欢像鸟儿一样栖在树上吗?这实在是没有办法,才被脚后跟着的洪水追着上树的。”

旁边一人立刻附和道:“是啊!我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睁眼一看,水已经进了屋,几乎淹到床沿。不是跑得快,早就不知冲到哪里去了。如今我只剩下身上一条内裤,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说得是,往昔有巢氏岂不也是这样的吗?

《淮南子·览冥训》记述:“往古之世,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同书《本经训》又说,当此之时“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洪水来时,有山可爬,当然上山。无山可爬,只好爬上树。眼前这些灾民就是这样——28世纪的“有巢氏”。可见传说中的有巢氏,不是某个时代专有的。洪水一来,不管史前还是未来时代的灾民,统统都会狼狈爬上树,产生一个个新的“有巢氏”。他们无火为炊,说不定还会被迫钻木取火,做一次别样的燧人氏呢。

卢孟雄还有什么好说的?眼见洪水越来越大,水位越涨越高,已经淹过了半个树身,情况越来越危急。好在这里是“森林之国”梅加拉亚邦,遍地都是原始森林,才给了他们一个临时避难所。这是一棵摩天大树,不仅树身高,朝向四面伸出的枝桠也粗壮,可以承载许多人,洪水不会轻易撼动。这里的每棵大树都是绝佳的避难所。卢孟雄不再多想,只好也挑一根粗大的树枝坐下,先稳住了身子再说。

下面还有什么好说的?除了和他们一起抗洪保命,挽救大家也挽救自己,别的念头想也不能多想。

卢孟雄定下神来,这才仔细打量周围的形势。

透过头顶树叶缝隙仔细看,两边都是黑森森的山影。原来这里位处一个开阔的山谷里,正是一条山溪经过的地方。身边山民告诉他,自己的村庄就在不远处河边。洪水来得十分迅猛,根本就来不及爬上山。一些人连同全部家当被冲走了,只剩下他们这几个动作麻利的攀上树,才侥幸捡了一条命。说起未来生涯,不由泪水涟涟。

卢孟雄望着两边山坡问:“有逃上山的吗?”

那人十分迷茫,摇摇头说:“但愿如此吧。不过那得要比兔子跑得还要快才行。如果当时正好在山脚下,也有可能爬上山。”

另一个汉子含泪叹气说:“我一家八口,上有高堂老母,下有绕膝儿女,只有我一个人出来了。但愿毗湿奴大神保佑,他们有一个上了山,不会落得我孤零零一个人存活于世。”

“是呀,现在只能祈求仁慈的毗湿奴大神保护了。也求大梵天显神通,不要因陀罗再来了。”

树枝上一个沉默老者听了这话,连忙双手合十念叨:“救苦救难毗湿奴快快显灵,拯救苍生功德无量。”

经过一番交谈,卢孟雄知道了,那毗湿奴俗称遍入天,乃是保护之神。因陀罗是破坏之神。大梵天是创造之神。有破坏,也有保护和创造,三者合为印度教三大神。因陀罗又是雷雨神,所以就把这里下不完的暴雨,制造一场场洪水,统统归咎于他。毗湿奴与妻子吉祥天住在最高天界。他有时乘金翅鸟,有时躺卧在一条千头蛇身上,四臂紧握法轮、法螺、棍棒、神弓。常常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危难中的世界。古时一场齐天洪水发生时,他化身为一条头上长角的大鱼,拯救摩奴大神脱险,传为一段佳话。此时此刻情况紧急,自然盼望他显圣出手搭救。

不过神话是神话,毕竟不是现实。看来毗湿奴不能显灵了。这里位置偏僻,估计救灾队伍一时也来不了,只能自己救自己方是正理。

卢孟雄不愧是地质出身,平生见识类似情况很多,拥有应付这种场面的经验。抬头看,头顶乌云滚滚,天像被捅破了似的,大雨还下个没完没了。眼见这帮灾民情绪低落,各有各的心事,宛如一盘散沙,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

他起身对大家说:“咱们老是窝在树上也不是办法,总不能就这样等下去,得要积极自救才行。”

他一说,大家都赞成。虽然他来自过去500年,算是一个“古人”,看来却受过良好教育,水平较这些山民高很多。迦洛族山民素来迷信,亲眼瞧见他从天而降,相信是冥冥中神灵的安排。大家商量一下,就一致推举他领头组织自救。

卢孟雄提出三个自救步骤。

第一步,想法转移到附近安全地带。

第二步,设法与救灾部门取得联系。

第三步,有条件下组织防治洪水,搜寻失踪家人,最终能重返家园。

这话说得对。当时洪水来时,这些人慌不择路,不顾一切爬上树,必要的食物、洁净饮水统统没有。长时间蹲在树上,已经有人体力不支,情况不是很好,看来安全转移是当前第一要务。

转移还不容易么?旁边就是山,只要上了山就好。身边就是树,有的是制造木筏的原料。虽然慌乱逃跑中,没有携带锋利工具。可是挂在树上的飞行器里,就一应工具俱全。卢孟雄取来斧头和其他工具,大家一起动手,立时就制作出一个木筏。首先把老弱妇孺送上山,接着再一筏筏接运其他人,很快就把所有灾民全部运送到安全地带。

在卢孟雄安排下,派出一些精壮男子。有的陪同他前往附近城市求援,有的返回自己村庄搜救。一切安排妥当后,卢孟雄就打算去找当地政府,完成自己来此的任务——搜集资料,为打通喜马拉雅山墙做准备。一听说卢孟雄要走,当地山民热情挽留,还有人建议他就在这里安家定居,不用返回古代,再翻500百年前23世纪的老黄历了。卢孟雄婉谢了这番好意。自己有重任在身,必须千方百计设法回去,不过以后再来访问倒是可以的,并告诉大家,他有一个朋友曹仲安研究过去历史。如果有机会来这里认真研究一下未来史,必定会有兴趣。

在几个山民引导下,卢孟雄乘着木筏进城,这才有机会接触当时的文明社会。立时就感受到500年的差距,非三言两语说得清。

不消说,正在抗洪救灾期间,人们非常忙碌。可是在这节骨眼中来了一位“老外”,还是过去的“古人”,自然受到重视。弄明白他不远万里穿越500年而来,其目的在于了解这里环境情况,重点就在于喜马拉雅山脉与降雨的关系,探讨如何根本性改善的科学方案。这也是本地祖祖辈辈关心的问题。能得如此有心人关注,岂有不好好接待,倾心相告,相互交流看法,深入研究改变这样头疼的“雨害”的道理。

梅加拉亚邦地方政府立即指令,组织有关专家接待,共同研究这个亘古以来,使人伤透了脑筋的特殊课题。听说来者是500年前的中国人,除了相关学科和环保部门,一些感兴趣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也纷纷出动,各种各样的媒体记者就更加不用多说了。外面暴雨如注、洪水滔天,受难灾民呼天号地,屋子里热烈讨论着视野极其宽广、十分精深的科学问题,却是另一个天地。

与会的当地科学家,分别就地形环境条件、天气形势、暴雨所产生的特殊水文状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殊动植物、土壤、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这里的气候环境的详细资料。

这不是仅仅坐在会议室里,一杯热茶慢慢呷、一通不着边际的发言,各自慷慨激昂,谈天论地发表高见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当地科学家展示许多照片,摊开各种统计资料,报出一串串数字,系统论述了相关情况。又冒着倾盆大雨,前往一些关键地点观看。从会议室走向现场,又从现场回到会议室。加上对一些灾民的调查对话,卢孟雄很快就掌握了这里的基本情况。陪同的科学家、官员、记者,也充分理解了他的来意。

原来几个世纪以来,这里的降雨量越来越大,灾害性洪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使人伤透了脑筋。当地有关部门无计可施,正在苦恼中,卢孟雄从时空之外飞来,带来这个富于想象的宏伟计划,岂有不举双手赞成的道理。

卢孟雄明白了,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越升越高的结果。山南这个地方无法承受越来越大的暴雨袭击,正苦恼得无法可想。

打通喜马拉雅山墙!放印度洋气团过山。

卢孟雄一说这个意见,大家眼睛一亮,纷纷赞成这是好主意。看来古往今来人心相通,无不对这个科幻小说般的计划感兴趣。大家一致赞成,恨不得立时就实施这个计划,早早解除暴雨对本地的威胁。

在未来信息更加发达的时代,当时的有关国际组织也通过视屏直接参与会议,不断发出相关指示。与会记者也争分夺秒,将会议关键信息及时发出,有的甚至抓紧时间做了民意调查,得到世界各地群众热烈支持。

卢孟雄非常高兴,真是不虚此行。在时空帷幕那边,曹仲安一定非常着急。必须赶快把这个信息输送回去,再想办法与千年后的X教授联系,怎么加速执行这个计划。

大家正七嘴八舌议论,如何护送他回23世纪,忽然半空中闪现一道银光,一个异形飞碟稳稳当当降落在面前。

卢孟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舱门打开,居然是曹仲安走了出来,十分激动地和他紧紧拥抱,向500年后梅加拉亚邦的朋友们打招呼。

这是23世纪的飞行器吗?

不是的。原来这是1000年后那个神秘的X教授所派遣。

卢孟雄失踪后,打乱了整个计划。曹仲安身在“古代”无计可施,连忙和X教授取得联系,通报了卢孟雄失踪的地区和时间层次。X教授公务繁忙不能脱身,就差遣这个无人驾驶的智能飞碟,接送曹仲安前来寻找。在1000年后的技术条件下,找到身在梅加拉亚邦的卢孟雄,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X教授也和曹仲安约好了,一旦卢孟雄携带回后世梅加拉亚邦政府的同意书,立刻就启动打通喜马拉雅山墙的计划。

欢呼!500年后梅加拉亚邦自然人人都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