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48092600000034

第34章 教学管理创新(1)

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因此,在当今进行的学校管理创新中,教学管理创新已成为校长们关注的重点。了解与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助于推动中小学校长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创新,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创新。校长们要想实现教育管理或学校管理的创新,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想办法予以解决。概括地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

思想是工作前进和取得成功的“软生产力”。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取得突破和进展,重要原因就是其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仍沿袭重复过去对管理的认识观念。实际上,人们对于“管理是什么”的认识,不仅在教学管理领域,而且在整个学校管理及宏观的教育管理,甚至社会其他领域的管理中,仍是滞后的。

过去人们认为管理就是领导、管理就是决策,近期人们又热衷于“管理就是服务”这句口号。而时代进步至今,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心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尤其是对学校来说,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因此,对于“管理是什么”这个命题,新的正确认识应是“管理就是发展”。“管理就是发展”理当成为管理者新的管理指导思想,并以之不断去探索、改革、创新。

二、形式主义严重

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在做表面工作,玩花拳绣腿,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时下一些学校管理者自己认为自己是在“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对于学校管理者该姓“教”还是姓“钱”,实际情况是一些管理者平时姓“钱”,上级来检查时姓“教”。为了推进课堂教学,学校组织了大量的“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等。一些学校的这些课给人留下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天衣无缝。其“完美”程度,让人惊叹,也让人心存疑虑,还让人产生莫名的失落感。其实,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这些课失去了一种真实,那种苦乐共存、瑕瑜互见、教学相长的真实。所以,难怪现在有人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假设计、假民主,课堂教学要打假。

三、管理手段与方式方法落后

学校的教学管理手段仍主要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为主。教学管理的方式,强调整齐划一,提出并遵循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检测为内容的“五统一”教学管理模式。这种大一统的教学管理,在提倡并尊重创新与个性的今天,已愈显不足。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落后,还表现在对教师的不尊重不信任。例如,一些学校尤其是小学的教室,其后门大多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窗口。不言自明,这是便于学校教学管理干部对师生的课堂进行防不胜防的“窥视”。这个小小的“窥视窗”让教师感到很不舒服,难以接受。当今世界是价值多元化,弘扬主体性的世界。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鼓励个人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学校教师来说,鼓励主体性的发挥,就是要允许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行为。

现在,中小学都在呼唤和追求“人本管理”,那么我们的教学管理者就应该切切实实地来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

四、重数量轻质量

“量化管理”进入学校并没有什么错,但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看你班上的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看你有几个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翻你写的教案厚不厚,写了多少页;政治学习评先进,看你的笔记抄了多少字,字迹工整不工整;检查教师对学生负不负责,看你的作业批了多少本,一本批了多少次;学校搞启发式教学,就掰手指数你课堂上提的问题多不多;教学管理干部年终写总结,大多要数一数自己这一年组织了多少次评优课,听了多少节推广课……这些教学管理干部将不能量化的也要量化,将不该量化的硬要量化,使教师们产生了抵触情绪。现在社会上批评一些弄虚作假的官员说:“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种情况在一些校长当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是不要数字,而是不要那些不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更不能要那些本末倒置、损害教师积极性最终损害教育事业的数字。“向管理要数量”的行为必须改变为“向管理要质量”。如果我们去捕捉一下当前有关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我们会发现,质量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关注热点,教学管理干部应进行“有质、优质”的管理。

五、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对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规章制度朝令夕改等现象。学校的各门课程缺乏整体性协调发展目标,一般是对语文、数学、外语等重点学科管理多,自然、社会、体育等学科缺乏管理。一些教师不能科学地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上课没有准确的计划与安排,出现“讲到哪里算哪里,铃声一响喊起立”的现象。

学校教学工作乃至其他工作出现无序与不协调的局势,重要原因就是教学管理与学校管理者缺少方向感,缺乏管理目标。当前,很多中小学提出并开始实行“目标管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需要注意那些可持续发展性目标。

六、重教不重学

受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等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在学校的档案材料中,关于教师方面的资料是数不胜数。而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发育、道德养成等方面的资料是寥若晨星;学校召开的会议关于教师的多,而关于学生的少;在课堂上,突出的仍是教师的中心地位,而忽视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帮办替代”现象:本来应该由学生体验的却由教师替代体验了,应该由学生思考的却由教师替代思考了,应该由学生解答的却由教师替代解答了。于是,教与学严重脱离。学生成了教师的机械追随者。

在教学检查方面,也是只查教不查学。在方法指导上,注重教师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的方法指导。过去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所以有了“想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现在,学生主体作用上升,又有了注重教师引导的“用教师的一碗水引出学生一桶水”的说法,甚至还有了注重探索发现的“寻找桶外水”的认识。从近期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其重心已日益倾向学生学习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与学的统一发展中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学管理必须加强对学生“学”的管理。

七、重“务实”,轻“务虚”

在实际生活中,不少校长有一种片面认识,即认为教学管理就是把学校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抓住搞好就万事大吉了。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常抓不懈,忙着建章立制,对上汇报工作,对下指手划脚,排课表,写计划,查教案,开会议,等等,完全忽视了对学校教职员工教学思想等工作的管理。有的学校对教学思想等工作的管理也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务虚”管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放松理论学习。一些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或其他科学理论或者是次数少,或者是走形式。另外,从中小学教师平时所接触的期刊看,关于教学研究、学科教育方面的期刊较多,而诸如《教育研究》之类理论含量较高的期刊,要么是没有,要么是无人问津。二是对科研抓得不力。过去那种认为教师搞科研是不务正业的看法现在可能减少了,但切切实实抓对抓好教科研工作仍是力不从心。

八、教学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不够

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其组成要素大体包括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这几部分。这种教学管理系统注重自上而下的管理(如教导处管理教师),缺乏自下而上的管理(如学生、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突出从内到外的管理(如学校向家长),缺乏从外到内的管理(如家长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这种管理系统缺乏开放性。

我们知道,系统的开放性是其维持其生命与取得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要使教学管理富有生命力与发展力,也应该加大其开放性,也就是既重视自上而下的管理,也重视自下而上的管理,既有从内到外的管理,也有从外到内的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一些学校设置了“课堂教学行为监督员”,用以监督、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激励教师参与教学管理,欢迎广大家长以及社区力量也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其教学管理已出现了新动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在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改善师资队伍、监控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九、效益不高,浪费现象严重

我们知道,管理效益=管理产出÷管理投入。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许多投入最后却是低产出的,甚至是没有产出,教学管理效益低下。造成教学管理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投入不足,尤其是经费投入不足。比如现在提倡管理设备的现代化,但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连计算机是什么形状都不知道,一些管理行为是既费力又费时。一些学校搞科研,由于缺乏科研经费,最后导致课题有始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