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漫画无算计不诸葛(上)
48083000000012

第12章 瑜亮斗智(2)

保留刘度的职位,就是确保了零陵的稳定。而将刘贤安排在荆州,刘度要是怀有异心,也不能不投鼠忌器。

此后,赵云攻下了桂阳,张飞拿下了武陵。鱼米四郡,只剩下一个长沙。刘备高兴,当即将这好消息飞报给镇守荆州的关羽。

他们都立功了!

关羽急忙回信给刘备,请命去取长沙。刘备非常理解关羽和诸葛亮之间的微妙关系,立即命张飞去替关羽守荆州,让关羽星夜前来取长沙。

子龙、翼德取二郡都只带了三千人马。但我听说长沙有员叫黄忠的猛将,虽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云长此去必须多带军马。

诸葛亮这是摆明了要激关羽。关羽要想显示自己强于张赵,所带兵马就只能少于他们二人。

我只带五百校刀手就够了!

如果关羽受激后大发神威,轻松攻下长沙,当然是好事。如果关羽受挫,那么我随后支援,就可以灭灭关羽的威风。

为防关羽万一有失,刘备归责于自己,诸葛亮马上补充。

云长轻敌黄忠,只恐有失。请主公与我赶快动身接应云长。

诸葛亮这话一说,无论关羽出什么事,都和他没关系了。失败是关羽轻敌,救援不及或不力,则是刘备带队的,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心理感悟:我们在寻找“成功之道”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成功之道具”。

刘备见此,连忙苦劝。但越劝关羽越执拗,带着五百校刀手就走了。

黄忠此举,却引起了长沙太守韩玄的疑心,要将黄忠斩首。魏延为救黄忠,杀了韩玄,将长沙献给了关羽。

不好意思,被我弄坏了!

韩玄和你无怨无仇,你怎么能杀他呢?

来人!将魏延这个不忠不义之人推出斩首!

与黄忠首战时,关羽出于骄傲心理放了马失前蹄的黄忠一马。

黄忠感恩戴德,反过来也在箭上饶了关羽一命。

关羽带着魏延来见刘备。刘备知道魏延此前就曾为了自己叛出襄阳,这次又立了大功,正要大加褒奖。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当众情绪失控。魏延帮助关羽脱了困,使诸葛亮收服关羽再一次成了泡影,今后也只会更难收服了。

而魏延在外形、气质上和关羽极为相似,更是加剧诸葛亮的反感。魏延无意中成了替罪羊、出气筒。

刘备喝止了刀斧手。大家都认为刘备爱哭、软弱,其实他有着很强的决断力,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诛降杀顺,是大不义之举。魏延有功无罪,为什么要杀他?

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

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诸葛亮顿时清醒过来,但出于面子,还是要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借口。

诸葛亮说出前一句话的时候,就知道站不住脚了,慌乱中又随口编造出“反骨论”。

此前张飞前去攻打武陵,武陵太守金旋被手下巩志一箭射杀。巩志献城给张飞,诸葛亮褒奖巩志献城之功,命他取代金旋的太守之职。

两者如出一辙,巩志受赏,魏延却当诛,这种双重标准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次可能是诸葛亮一生中唯一一次口不择言。

这也说明,一旦立心不正,再好的口才也难免露怯。

如果杀了魏延,恐怕降者人人自危了。

今天饶了你的性命,你可要尽忠报主,不要怀了异心。

否则,我还要砍你的头!

听刘备这么说,诸葛亮连忙就坡下驴。

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只是为了不留后患,先杀了再说。

魏延这个气呀!关羽更加生气,他很清楚,诸葛亮是冲自己来的,这更加激起了关羽的孤傲之心。

至此,荆襄平定,刘琦也就失去利用价值了。

刘琦若在,荆襄的刘表旧部难免感念旧主,会导致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刘琦“非常识时务”地死去。

鲁肃开门见山索要荆州。

刘备只是不答。

子敬,你好不通情理!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就说本朝的高祖皇帝,他的天下就得之于暴秦。我主公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当今皇帝之叔,理当封疆分土。加上刘表是我主公之兄,弟承兄业,有何不可?

诸葛亮的“反骨论”使得魏延唯有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才有可能证明自己“脑后没有反骨”。

刘琦一死,鲁肃就上门了。

你家主人不过是钱塘小吏之子,现在占据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还想得到汉上之地。刘氏的天下,我主公姓刘的倒没份,你家姓孙的主人倒有份?

况且,赤壁破曹,如果没有我借来东风,别说二乔被曹操俘虏,就是你的家小也保不住!

鲁肃听了,头都大了。所谓一物降一物,人也是如此。

鲁肃见了诸葛亮,总是一筹莫展,任由摆弄。

其实,鲁肃只要抓住刘备不放,对诸葛亮不加理会,也许效果会好得多。

但鲁肃却转而哀求,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你的话确实有道理,可一切瓜葛,都是由我而起。

我讨不回荆州,回去吴侯必然杀我全家啊。

当一个人,哪怕是正直的人,必须以政治家的面目出现时,就会比饿狼猛虎还要凶恶一百倍。此刻的诸葛亮,正是这样的一个政治家!

你是我的老朋友了,为了让你脱清干系,我让我家主公写个文书,暂时借荆州立足。等我们取了刘璋的西川,就将荆州交还给你们。怎么样?

如果诸葛亮抵赖到底,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立个文书,约束力总强些。我拿着也好回去交差,洗脱干系。

刘备写完,诸葛亮请鲁肃画押。

我知道皇叔是仁义之人,必不相负!。

诸葛亮明明是不会归还荆州,为什么要装模作样立下文书呢?难道是耍弄鲁肃吗?正是如此。但诸葛亮更主要的还是要戏耍和激怒鲁肃背后的周瑜!

诸葛亮倡导联孙抗曹,为什么又要挑衅东吴呢?

其一,诸葛亮正处于一生最为快意的时期,难免过度自信。此刻,诸葛亮认为自己占据荆襄之地,对付周瑜易如反掌。

其二,诸葛亮对周瑜的报复之心仍在。报复就像吸毒,是会上瘾的。

上次戏弄周瑜,取了襄阳,诸葛亮就开始上瘾了。

况且,气死了周瑜,还可以极大地削弱东吴的力量,更有可能将东吴掌控在自己手上,诸葛亮就更加肆行无忌了。

周瑜听了鲁肃的汇报,知道鲁肃又中了诸葛亮的计。

文书上并没写期限。

如果刘备十年不取西川或取不了西川,就十年不还荆州,哪里有尽头呢?

书面承诺的约束力大过口头承诺。但不管是哪种承诺,都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刘备诸葛亮的行为,不过是蒙混的手段罢了,绝无诚信可言。

鲁肃又气又怕,气的是自己一再受诸葛亮愚弄,怕的是孙权会对自己严加惩处。好在鲁肃当年曾有恩于周瑜,互惠原理的效力强大,让周瑜绞尽脑汁想帮鲁肃解决这个难题。

心理感悟:无赖行径套上“组织利益”的外衣就成了大义凛然的化身。

我们是“3·15”

办公室的!

未过几日,刘备之妻甘夫人过世。周瑜大喜,想出一计。孙权有一妹妹,性格刚强,喜欢舞刀弄枪,眼光甚高,至今尚未婚配。

孙尚香如果以她为诱饵,引刘备到江东成亲,则可以将其幽囚,作为人质来交换荆州。

周瑜为什么要施诈婚之计呢?他知道,要骗过刘备诸葛亮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是“诱饵”不具吸引力,不具可信度,刘备是不会上钩的。

而孙尚香是最佳人选。首先双方门当户对,其次“兄妹之亲”可以让几乎所有的人相信孙权是真心实意为妹妹招亲。谁又会拿自己亲妹妹的婚姻开玩笑、设计谋呢?

周瑜是天下少有的奇才,能在瞬间构思出规模庞大、架构复杂的大计策来。

荆州诚可贵,万物皆可抛。

况且,这不过是利用孙权的妹妹作饵,并不是真的要将她嫁给刘备。孙权果然同意,当即派吕范前往荆州作伐。

吕范吕范必为荆州而来,主公先行接待,暂不表态,一切等我在屏风后潜听后次日再做决定。

恭喜皇叔,是这么回事。

这哪能行!夫人尸骨未寒,我就迎娶新妻,在道义上说不过去。

人如无妻,如屋无梁。吴侯之妹,美而大贤,正是良配。如果孙刘两家因此而结了秦晋之好,则曹贼再也不敢南下。这样,家国之事,两全其美,皇叔何乐而不为呢?

周瑜之所以敢打孙权妹妹的主意,正说明了周瑜对孙权的深刻了解。

吕范在说服上颇有过人之处。

这件事吴侯知道吗?

哈哈,吴侯不知道,我怎么敢造次前来作伐?皇叔不必生疑,请往江东一行!

吕范用反问阐清了刘备的疑问后,立即发出邀请。如果刘备拒绝,就说明他还是不够信任或是太过胆小。无论哪种情况,都是有伤刘备脸面的。

刘备只好另找理由婉拒,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好是好。可是我已经年过半百,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怕我配不上她啊。

老谋深算的刘备还是有些不放心。

但如果这件“衣服”能让他安身立命,成就基业,那价值就不一样了。

对于刘备来说,妻子如衣服。以他的身份,要找几件衣服一点都不难,他根本不会为了江东的这件“衣服”而甘冒大险。

这个理由还是有些牵强。在当时,老夫少妻、一夫多妻是很平常的事情。吕范随口几句就再次阻拦了刘备的婉拒。

刘备想和诸葛亮商量之后再做定夺,于是吩咐吕范先去安歇。

诸葛亮明白,这件事实际上是周瑜和自己的较量。他决定采用针锋相对的做法——你敢拿主公之妹的婚姻冒险,我就敢拿主公的安危冒险!

你周瑜可以利用亲情来增加可信度,我诸葛亮就可以利用亲情来确保安全感。

要想彻底击溃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按照对手设定的游戏规则和游戏程序来。诸葛亮决定安排刘备过江成亲。

我算了一下,得到一个大吉大利的卦。

主公但去无妨。

我只要略施小计,就可以让周瑜一筹莫展。吴侯之妹就此归属于主公,荆州也是万无一失!

刘备还略有些疑虑。诸葛亮哈哈大笑(这也是自信的一种表达方式)。

心理感悟:当其他人都把感情当工具的时候,你只要把感情当感情,就是最好的反击。

诸葛亮派赵云护驾,并写好三封密信,放入三个锦囊密封后交给赵云,并吩咐赵云何时拆看。

诸葛亮如此大费周章,正是他善于自我包装、喜好故弄玄虚的体现。

密信再加上锦囊的这种形式感的做法,更增加了计策的生动性和神秘效应。等日后赵云等人口碑传播起来,顿时活色生香。

特别是刘备拜见乔国老之后,乔国老必然将此情况告知孙权之母。一旦这两位重量级人物介入此事,孙权周瑜想要偷天换日,就会投鼠忌器了。

而公众的舆论会让事件的相关者产生评价顾忌。

如果孙刘结亲天下皆知,孙权和周瑜再要借此要挟或暗害刘备就不得不考虑到舆论压力。

刘皇叔要与孙权之妹成亲啦!

刘备来到东吴南徐。赵云按诸葛亮的吩咐打开了第一个锦囊。原来是让刘备立即去拜见二乔之父乔国老,将吕范为媒、孙刘结亲之事详为告知。

听说了吗……赵云又命人将刘备前来成亲之事广为传播。

诸葛亮的这一招就是要弄假成真。

孙刘结亲本是个幌子,但经人广而告之后,就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舆论效应。

果然,乔国老立即去见吴国太,向她道喜。吴国太对此事毫不知情,她当即叫来孙权,一顿哭骂。

孙权无奈,说出是周瑜想骗来刘备换回荆州。

此刻吴国太维护的是女儿的利益,刘备还只是一个旁人,如果不能让吴国太心甘情愿地保护刘备,刘备还是危在旦夕。

周瑜这个饭桶,连取回荆州的计策都想不出来,竟然要打我女儿的主意!要是杀了刘备,不就耽误了我女儿一辈子了吗?

好在刘备已经成功赢得了乔国老的好感(这也是刘备所擅长的)。

不如招了刘皇叔为婿,免得出丑。此人乃当世之豪杰,也不至于辱没了姑娘。

诸葛亮这一应对之策很值得称道。

刘备刚到东吴,周瑜准备以他为人质交换荆州,所以不会立即动杀机,因此必须抓住这个短暂的机会。

孙权立即把这一“弄假成真”的重大变化派人告知了周瑜。

这样吧,明天约他在甘露寺见面,如果他不中我的意,任由你们行事。如果中我的意,我就把女儿嫁给他。

刘备多年来寄人篱下,早就练就了取悦于人的生存之道。吴国太对其一见倾心,当即决定招刘备为婿。

母亲既然给出了两种可能,孙权就不客气,当即吩咐安排好刀斧手。

周瑜随即又想出了一个计策:用富贵温柔来诱惑刘备,让他沉迷于玩乐,乐不思归。

刘备就此住进了吴国太府邸的书院,只等吉日成亲。

现在就清楚诸葛亮为什么赵云在临近年根时打开第二个锦囊了吧。祭祖是一个比较能够蒙人的理由,其他理由则都会引起孙权的高度警觉。

你们正月初一要去江边祭祖,为娘同意了。

不行,我一定要带上夫人。

夫人知道后会阻拦主公离开的!

孙权依计而行,刘备果然陷入温柔乡,再也不提他的雄心壮志。连赵云轻易也见不到他。

诸葛亮早已料到了这种可能性。

他早已吩咐赵云,待到年终打开第二个锦囊观看。

刘备轻而易举说动了孙夫人和他一起“不告而别”,而对外则假托年关将近,自己要到江边祭祖。

刘备顿时清醒过来,但他与孙夫人正处于如胶似漆的阶段,一定要和她商量了再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