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普知识百科全书——《植物知识篇》(上)
48004100000014

第14章 良木宝草(5)

专家们还告诉我们,柳杉和水杉一样,也是孑遗植物。柳杉属杉科,柳杉属,目前仅存柳杉和日本柳杉两种。大约在距今0.7~1.37亿年前的白垩纪,柳杉的祖先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历经了冰川的洗劫,它们只在地形比较复杂的中国南方和其他一些地方生存下来。因此,柳杉也被称作“活化石”。

柳杉是一种常绿乔木,它们的叶为锥形,略呈五行排列,微微向内弯曲。柳杉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木材轻软、细致、容易加工,不容易被白蚁蛀食。这种木材纹理直,不翘不裂,是极好的建筑材料。人们还发现,由于柳杉的枝叶茂盛,冠幅大,所以它们担当了净化空气的重任。据测定,每1万平方米的柳杉一天竟可以吸收60千克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的能力真有点令人不可思议!

香料之树——胡椒

胡椒是比利亚的国树。胡椒原产印度,另一种药用胡椒——毕拨,原产印度尼西亚,同是胡椒科多年生藤本植物。

胡椒不能独立生长,但靠其强劲的攀缘能力沿着其他物体向上攀缘。它长达6米,茎圆形,茎节膨大,并有许多吸根。呈互生,卵圆形,革质,有5~7条大叶脉。夏季开花,圆锥花序,腋生,花序细长下垂,有黄白色花100多朵。浆果初时绿色,成熟后鲜红色,果实圆形,一穗可结50粒左右,它原是野生香料植物,生长在印度西海岸的山地。

公元初,胡椒由印度传到中国,当时用的是梵文的音译“毕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达柯枝国(今印度西南部),亲眼看到那是一个盛产胡椒的国家,并作了生动的记录:

从航船工远远望去,就能见到一片长满胡椒的海岸,郁郁葱葱。这里的人民都靠种胡椒为生。

中古时代,阿拉伯人将胡椒传到欧洲,由于数量很少,价格昂贵,要用黄金来买,甚至干脆把它当作货币来流通。当时,人们估计一条货船所载的货物价值,总要看看船舱里装有多少胡椒。商人们甚至把钱袋叫做“胡椒袋”。

公元409年,西哥特人侵占了罗马,而赎回这个城市的代价是胡椒3000磅。

1462年起,葡、荷、英、法、德等国殖民者相继入侵利比里亚,掠夺胡椒和贩运黑奴。

这一带成了著名的谷物海岸和胡椒海岸了。

种植胡椒的技术相当复杂,不仅要竖立一根根木桩或水泥柱,供胡椒的藤本攀缘,而且它喜欢吃荤食,经常要施一些有叽肥料,如鱼内脏、碎骨、虾米等,只有这样,才能盛开花朵,多结硕果。

胡椒栽培品种有大叶和小叶两种,大叶种叶大、果大,生长快,花穗少,但果实成熟期一致;小叶种叶小、果小,花穗多,但果实成熟期不一致,产量较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海南岛引进大叶种胡椒栽植,现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都有大量栽培。

现在,栽种胡椒较多的国家有印度、越南、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生产胡椒最多的国家,摩鹿加群岛有“香料之岛”的称号。

蕨类之王——桫椤

桫椤,又名树蕨,高可达8米,属于蕨类植物。现存的蕨类植物大多是较矮小的草本植物,只有极少数在大陆变迁时幸免于难,桫椤即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被列为国家一类重点保护植物。

桫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台湾等地,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等阴湿之地。从外形看,桫椤有些像椰子树,其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挺拔,树顶上丛生着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如果把它的叶片反转过来,背面可以看到许多星星点点的孢子囊群,其中生有许多孢子。桫椤是没有花的,当然也无果实和种子,它是靠孢子来繁衍后代的。

蕨类植物的孢子和常见植物的种子不同,落在适宜的土壤上不能生根发芽,长成新植物。而是先萌发长成一个心形的片状体,称为原叶体。原叶体是绿色的,下面生有假根,能独立生活。通常,在原叶体上长着颈卵器和精子器。当精子器成熟以后,精子可在水中游动或颈卵器里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合子仍不断吸收原叶体的养料,继续发育方可形成一株新的桫椤。

桫椤体态优美,是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桫椤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桫椤的茎富含淀粉,除可食用或制花瓶等器物外,还可人药,中药里称之为龙骨风。有小毒,可驱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

世界仅存一株的树——普陀鹅耳枥

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的慧济寺西侧,有一株全世界仅存这一株的珍奇宝树——普陀鹅耳枥。

鹅耳枥是属桦木科的落叶乔木,耐荫、耐瘠薄,喜中性土,因此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南、西南的某些地区并不罕见。只是作为鹅耳枥属的一种普陀鹅枥却是“硕果仅存”。它是1930年被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发现,1932年由林学家郑万钧教授正式命名的。

普陀鹅耳枥高约14米,干径60厘米,树冠幅宽约12米。叶卵状椭圆形,基部圆形,边缘有重锯齿,沿叶脉常有长毛。叶柄密生绒毛。春季开花,果序上有多数叶状总苞,果苞长椭圆形或卵形,卵形小坚果,生于部苞基部。

普陀鹅耳枥因其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植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中国最硬的树木

版纳黑檀是中国最坚硬的树木之一。它是1979年在西双版纳的热带密林中发现的一种珍贵用材树种。版纳黑檀木材结构极其致密,纹理交错,心材黑褐色,具瑰丽的花纹。其硬度和强度异常之大,其比重达到1.13克/厘米。如果把一块版纳黑檀木放入水中,它就会像铅块一样立即沉入水中。

版纳黑檀属于豆科黄檀属。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直径50~70厘米;树皮厚、平滑,条块状剥落,褐灰色至土黄色。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腋生;花小,蝶形;花瓣白色,雄蕊且连成一体;子房具长柄,荚果舌状。

该种植物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生长于海拔700~1700米的山地,但在900~1400米地段较为集中。由于当地群众有烧山的习惯,森林受到严重破坏,大多数中龄树及幼树都难以长大成材,植株数量越来越少。现在版纳黑檀已被列为濒危种而被保护了起来。

保护版纳黑檀的价值在于它是我国国产木材之珍品。具心材黑褐色、材质坚硬致密,花纹瑰丽,极强韧,内含丰富的脂类物质,其切面光滑油润。即使干燥之后,木材山不会开裂变形,是一种类似进口红木的特级硬木原料。常用于制作高级管弦乐器、红木家具及工艺美术雕刻等。此外,它还是一种良好的紫胶虫寄主树,因此版纳黑檀具有很好的发展种植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