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首由几十个音符组成的旋律,只要唱几遍就能比较容易地把它背唱下来呢?首先,这是因为旋律中的音符排列是有一定顺序的,向上进行、向下进行和平行进行都要遵守一定规则,都表现了一定的音乐形象,组成了一定的乐句和段落(音乐的结构)。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符号排列得有次序还是无次序,记忆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前者大约是后者的95倍。
其次,还有时间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一首大型乐曲(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它的长度总在20至45分钟左右,一场音乐会,中间照例也要休息15分钟。人的记忆最佳效果是在45分钟以内(当然,小学生的最佳记忆效果要稍短一些),超过45分钟,人就会感到疲劳。在各种音乐形式中,只有歌剧因为有多种艺术手段的变化,才有可能较长一些。
除了时间的因素,还有结构上的原因。心理学理论还告诉我们,记忆上还有这样的规律:一系列符号中,开头和结尾部分的符号,由于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少,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受到开头和结尾两方面的影响,比较容易忘记。因此在音乐中有一种常见的“三部曲式”(也叫三段体),其基本的旋律放在首尾,并加以重复,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中间部分音乐增加许多新的素材,这也有助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