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探索未知丛书-卫生保健五
48001700000043

第43章 为什么冬季更应注意增加饮食营养

日本有句俗话叫“肚子如北山”,是说北山冷,随着这种寒冷,人的食欲增进,肚子常觉得饿。可见,寒冷与人的食欲和饮食需要有很大关系。何以如此?这是因为人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体温是恒定的,假如气温在10℃,人体每分钟大约释放出两卡的热量,而冬季气温要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人体必然释放更多的热量,以保持恒定的体温——此时人感到寒冷的道理即在这里。同时,较之夏季更多的防寒着装以及由此带来的行动费力,也增加了身体负荷,同样要消耗一定的热量。这些情况便促成了人体在寒冷条件下基础代谢(人在安静时总的能量消耗)的升高,一般要增高10~15%,为正常环境的15~2倍。那么,这些热量从哪里来呢?当然要从合理调剂饮食,增加必要的营养中来,这就是大多数人在冬季吃得比较多的原因。

人们知道,热量的提供主要来自糖类(即碳水化合物)。糖类可由日常膳食中的米、面和糖等食物来提供,但只靠糖类还不够。动物实验说明,含脂肪较多的饲料与低脂肪饲料相比,前者能使动物更好地保持体温,增强对寒冷的耐受力。因此,为了抗寒,人们冬季还应多吃些油性食物,增加脂肪的摄取量。对老年和体虚的人来说,更应讲究冬月进补。一般认为,羊肉性热,可补虚祛寒;鸡肉湿平,可祛湿痹风寒;狗肉具温咸之性,可暖腰膝……它们最适宜于人们在严寒时节进食。此外,冬季蛋白质的供应量也应充裕。近年来,作为蛋白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氨基酸对肌体耐寒能力的影响,正在逐步阐明。氮氨酸在代谢适应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冬季也应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对于上述几种抗寒营养的比例,美国武装部曾规定体重70公斤的轻劳动者,在寒冷地区的膳食含热量比非寒冷地区要高,其中脂肪占366%,糖占488%,蛋白质占146%。这是可以参考的标准。

人们从豚鼠实验中还得知,维生素C营养水平高的动物对低温的耐受性较高,适应过程较快。有人调查发现,北纬72度的居民,每日的食盐摄取量虽为温带居民的两倍左右,但未见血压上升。适当增加食盐的摄取量,可使机体产热功能加强。这说明,为了增强人体抗寒能力,适当增加膳食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含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冬季蔬菜、水果较少,光靠天然食物难以充分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和其他维生素的需要;倘无充足的奶类供应,也易出现无机盐的缺乏。因此,冬季膳食除应尽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之外,也可以在食品中直接加入维生素C,或服用维生素C、A、B1、B2等制剂,但剂量要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