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探索未知丛书-卫生保健五
48001700000037

第37章 为什么喝粥能滋补身体

也许由于生活改善,现在的人们除了早餐,一般是不喝粥的。其实,若要滋补身体,防治疾病,健康长寿,粥倒是应当常喝的。

我国自古以来的养生之道,对“老人食补,宜用粥养”倍加推崇。明代李时珍曾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这把“粥养”的道理说得够清楚了。

确实如此,老年人牙齿损坏者多,胃肠功能虚弱,而粥又易于咀嚼,在肠内通过缓慢,这不仅无损胃气,而且会使粥中营养得以充分吸收。另外,无论大米、小米,还是玉米,一旦煮成稀粥,其营养成分便呈水溶状态,这对年老体弱之人摄取营养尤为适宜。南宋陆游算是一位“粥养”的受益者,他中年患胃病,由于受张文潜的食粥说影响而坚持食粥,一年后竟康复如初。因此,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中华美食——粥

不过,陆游说的粥不只是单纯的米粥,也包括米谷与中药配伍的药粥。其实,“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对有些粥,如“小米绿豆粥”等很难作出食与药的区分。不过,米谷与中药配伍的药粥,却是食补同药补、食疗同药疗的结合,具有米药协同作用的优越性。例如,“补虚正气粥”系用人参和黄芪同粳米煮制而成,人参(也可用党参)和黄芪都有很好的补益强壮效果,而粳米也有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将三者合而为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药补和食补功效,而且有助于人参和黄芪在胃肠的消化吸收,对于年老体弱、气虚浮肿、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等症疗效甚佳。药粥尤其是补益性的药粥,既可充饥,又可食治,长久服食而无副作用。因此,古人称药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当然,药粥既然有药,那么在选用时就须斟酌自己的身体情况,注意季节的特点,配制煎煮方法也须讲究科学性,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药粥,摘录几句粥疗歌以作结尾: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要得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管体虚弱,煮粥加山药;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