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你如何识别晚睡强迫型人格
都市人群的夜间入睡时间越来越晚,有很大一部分人即便是没有工作也会磨蹭到很晚才会睡觉。心理专家提示,有此行为的人大多就已经有了强迫行为,属于强迫型人格。
这是一种过于执著、担心和抵触的心态表现。晚睡强迫行为会给学习、工作造成极度的拖拉。这类人总是给自己寻找各种借口,不到最后时刻绝不完成任务,总觉得面对压力只有“拖”才是解决方法。
晚睡强迫人群切不可掉以轻心,任自己的晚睡行为形成习惯,一定要下定决心摆脱它,否则生活会越来越懒散,越来越拖拉。
再则,晚睡强迫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这类人群由于缺乏良好的睡眠质量,可能会影响大脑、情绪和心情,产生对日常生活的不满,进而导致焦虑、忧郁等心理疾病。下面就教你如何识别晚睡强迫行为。
(1)晚上回家后困倦感变成了亢奋,便开始上网,或者看小说和电影。然后无法自拔。打游戏的时候总是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或者看动画时总想着看完这话就睡觉,结果每次都食言。
(2)每天都睡得非常晚。最起码是两三点之后才睡。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对昨天熬夜后悔得不得了,但第二天依然熬夜到凌晨。
(3)回家后,尤其是睡觉前,甚至是躺在床上的时候会辗转反侧,认为还有好多事情没做,产生就这么睡觉太可惜了或者现在就睡觉还太早太浪费时间了,不如先做点什么吧之类的想法。
(4)认为自己在深夜的时候尤其是3点左右头脑异常清醒、思路清晰,做任何事情都能达到“灵感爆发”的程度。
(5)经常凌晨睡觉,偶尔有一天早早地躺在床上就会胡思乱想睡不着。然后无法克制自己想要和平时一样做些什么的冲动。
(6)很多事情明明可以白天做。却偏要留到半夜再去做,因为认为“白天有白天的工作和事情,晚上才是做这些的时候”。
(7)每天都非常辛苦,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总之白天忙碌的生活几乎让你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更没有时间娱乐和休息。
(8)坐在公交车、地铁或者办公桌甚至教室课桌前,只要一闭眼就能睡着的感觉随时围绕着你挥之不去。
(9)眼中总是布满血丝,红红的,或者黑眼圈明显,时不时打哈欠。
以上就是晚睡强迫型人格的具体行为特征。每个人的晚睡强迫行为特征各不相同,有的强迫型人格者有以下行为。
(1)白天无精打采,越晚越精神·。
这类人白天昏昏欲睡,得喝很多咖啡来提神,脑子一片空白,写不出东西来,没有思路。但是一到晚上就会思如泉涌,写起文章来也很顺,而且越到晚上越精神。
(2)白天忙工作,晚上轻松。
这类人认为白天忙碌的生活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更没有时间娱乐和休息。下午五点半下班以后才是自己的私人时间,当然要好好利用,好好放松了。
(3)晚睡成习惯,想改都难。
每天不到24点不睡觉,似乎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有时候强迫自己早睡,但是又睡不着,总有个声音告诉你24点后才能睡。
如果你已经成为强迫型人格者。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阅读本书的第二部分,学会走出强迫。
温馨提醒:早睡早起才有益身心健康,所以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样才有精力迎接新的一天。
第二节 你不可不知道的洁癖行为
说到洁癖,你一定不会陌生。
某单位有位年轻的小姐,喜好洁净已经到了成癖的地步,她不仅每天必须反复不断地洗脸洗手,甚至为避免在公共汽车上与他人接触而弄脏自己,每天竟花三个小时走路上下班。回家后,她更是要反复地把家里的地板、桌椅、日常用品擦得干干净净才罢休,哪怕屋内有一点不洁之处都会让她心里十分不舒服。
这位小姐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叫做“洁癖”的心理病,它属于强迫症的范畴,同时,这位小姐也属于强迫型人格者。
洁癖者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洁净要求,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挑剔程度。他们总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清洁工作,否则内心就感到烦躁空虚,以致最后这种清洁工作成了其生活中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洁癖者以女性较多。美国旧金山一家结婚顾问公司的女老板lily,规定公司的职员每隔一小时就要进浴室洗澡一次,每天冲洗八次,浴巾和香皂免费供应,她本人每天至少要冲洗十次。
所谓“癖”,是由于某种原因,从过去到现在,在某人行为模式中固定化了的,成为他身上特有的频繁出现的东西。“癖”表现出做某种行为时的心理倾向性,它往往与人在过去长时间的生活经历中的精神成长和该人现时的心理背景有着很深的关系。所以透过洁癖,我们可以找出好洁成癖的强迫型人格者的心理动因。
首先,洁癖可能是由于生活经历,就是因出身和家庭环境而产生的癖。有些洁癖者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往往就是一个洁癖者,他们对子女的洁净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要求。
小莉小时候,母亲对她十分严厉。一切与小莉有关的东西,无论是她的身体和衣服,还是她的床与桌子,只要有一点脏和乱,马上就会遭到爱洁如命的母亲一番没完没了的训斥,并且勒令小莉马上收拾干净。天长日久,小莉对脏与乱产生了一种病态的恐惧,一旦看到某个地方有点凌乱,她马上会联想到母亲那严厉的面孔和刻薄的语言,进而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感。于是,渐渐地,她同母亲一样,不能容忍自己及周围有那么一丁点儿不干净的地方,哪怕那“不干净”在别人眼里算不了什么。
其次,洁癖反映了一种自卑心理。有些洁癖者由于某种原因感到很自卑,所以他们担心自己因不整洁而被人看不起。
小芬从农村考上了大学,她常常因物质生活水平没有城里同学那么高、见识没有城里同学那么广,以及说话口音没有城里同学那么纯正而感到低人一头。有一次同屋的一个城里女同学讽刺乡下人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她听到后就老担心自己身上也会产生别人难以接受的气味,从此以后,她老是反复地洗澡洗衣服,最后竟成了癖。
最后,洁癖可能是一种代偿行为。所谓代偿行为,就是人们在某种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通过它来获得替代满足的一种方式。
小文和一个大老板结了婚,但婚后两人感情并不融洽。丈夫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常常让她一个人独守空房。后来她又发现丈夫与别的女人有不正当的关系,这更让渴望真情挚爱的她心灰意冷。于是她整天把时间花在反复梳洗打扮上,一会儿照照镜子,一会儿又闻闻手,总觉得还不够洁净,于是又擦又洗。显然,小文的洁癖背后隐藏着一种不能得到满足的心理欲求,她企图借外在的洁净来增加自己的魅力,满足自己被爱的强烈心理需求。
由此可见,洁癖是当事者在其生活过程中逐渐固定下来的行为模式。所以洁癖者要从上述分析中找出与自己有关的心理动因,对症下药地加以克服。
此外,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洁癖,当事人都应让自己明白,这是一种强迫症,是不好的。整洁干净自然是好,但凡事不能绝对。人的天性中应有一点对乱的宽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心态与生活的稳定与正常。
第三节 强迫行为可分为哪几类
强迫行为主要是指强迫型人格者为了摆脱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和烦恼,而被迫采取的一种顺从行为。它可暂时减轻强迫观念所带来的焦虑。常见的强迫行为有如下几种。
(1)强迫清洗。
有的强迫型人格者为了消除自己可能受到不干净物品的污染的担心,必须反复不停地洗手、洗澡、洗衣物,或不断擦洗周身物品。比如,有的人反复用肥皂水洗手,以致皮肤被洗破仍不罢休。有的强迫型人格者知道这样做无益,但没有办法控制,非洗不可。如果不做,就会感到焦虑、难受。
(2)强迫检查。
强迫检查常与强迫思维里的强迫怀疑同时出现。有的强迫型人格者对明知已无问题的事情不放心,为减轻这种强迫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反复检查的行为。比如,门锁好后,不放心,走出很远后又折回,反复检查自己已锁好的门窗;又或者担心做错账单,反复核对自己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3)强迫询问。
有的强迫型人格者往往不太相信自己,为了消除因怀疑自己而造成的焦虑,就会反复地询问旁人,希望消除怀疑,缓解焦虑。比如,一个平时很少说话的女孩因为偶然有一次被同学讽刺为哑巴,然后便不停地问医生或周围人,自己是否真是哑巴。
(4)强迫计数。
有的强迫型人格者不可控制地要数台阶、电线杆或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安,并且如果漏掉了某个数字或数错了,便要重新数。比如,爬楼梯时,脑中不由自主地就开始数楼梯的阶数,若漏掉了一个台阶,强迫型人格者便会重新爬一次楼梯,直到数出正确的台阶数。
(5)强迫仪式动作。
在日常活动之前,有的强迫型人格者必须完成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若这套程序动作未能完成,便无法进行下面的活动。比如,睡前要按照一定程序脱衣、脱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就会感到不安,要重新穿好衣服、鞋,再按程序脱和按规律放置。
(6)强迫记忆。
有的强迫型人格者总是有意地、重复地识记身边过往车辆的车牌号,或者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电话号码,又或者是报纸上外国人的名字等对其来说无任何识记意义的资料、信息。强迫型人格者想要停止这种强迫记忆,但就是无法停止,由此造成大脑严重疲劳,也令其感到焦虑和痛苦。
强迫行为有如下特点。
(1)强迫行为常常是强迫思维的结果。
比如一个人有“强迫怀疑思维”,总是害怕、担心门窗没关好,于是为了消除这种怀疑,他就反复地检查所有的门窗是否关好。这其实就叫“强迫检查”,是强迫型人格者很常见的强迫行为。比如有的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把每天的报纸收集起来,堆积如山仍不肯丢弃。有的人有些特别古怪的行为“仪式”,比如,外出时,哪只脚先出家门,哪只脚先下楼梯要有固定的程序,行走时又反复计算步数等。这些强迫行为,都必然是因为有某种“强迫思维”在作崇。
(2)强迫行为常常是为了平复强迫思维的折磨。
比如,一个有“强迫污染思维”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手被污染了,不干净了,手上有很多细菌,这使得他很焦虑、恐惧,备受这种情绪的折磨,为了减轻这种精神上的折磨,他便会“强迫清洗”。这也是强迫型人格者常见的强迫行为。而有的人一天要洗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手,有时一次洗数分钟甚至几十分钟。
(3)强迫行为同时又助长了强迫思维。
强迫行为并不能减轻或消除强迫思维所造成的内心冲突,反而会从某种程度上加重强迫思维。就像失恋的人越是想忘记对方,反而越是记忆深刻。
第四节 强迫型人格者的生活行为模式
现在,我们要讨论强迫型人格者在生活各层面的行为模式。
宗教上他们倾向于教条和正统,无法接纳信仰不同的人。他们认为上帝严厉、报复心重,具有所有家长制的特质,要求他们说一不二地顺从。但他们却很迷信,同时相信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对于风俗和仪式照单全收,看得往往比信仰本身还要重要。
雷斯寇弗(Nicolaus·Llesskow)在小说《骗子潘发龙》中,很成功地塑造了这样一位完美主义、强迫型人格的虔诚教徒。
强迫型人格者所到之处,都乐意遵守规矩和原则,机械化、无意义地遵守,当有外力动摇他时,他越是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因为害怕,就越不耐考验;他的保护措施因此而受到威胁。他不断致力于绝对化,他的信仰却更容易被怀疑挑衅,陷入危险之中,因为他并不允许自己反诘、质疑。他极力压抑的情绪会在不期然的情况之下崩溃,譬如产生亵渎神明的想法。当教会因政治运作而滥用宗教权力时,能让有强迫型人格的信徒更加恐惧不安,造就了不少精神病患者。
当强迫型人格者坚信不移的原则、意见和理论等与日新月异的进步有所抵触、生活方针遭到威胁、奉行的系统行将停止运转,或者他们的安全感及存在感稍有动摇时,他们就会觉得大难临头了。
有强迫型人格的父母通常值得信赖,态度坚决,而且很有责任感,为其所信仰的价值担任代言人,无怨无悔。随着强迫型人格的加剧,这样的态度也就更加呆板、绝对。“只要我活着就不许改变”、“下次再说这些,我们之间就完了”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不太注重孩子的年龄和性格,不太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认为孩子应该按照他们的意愿长大。
强迫型人格者的梦境往往内容贫瘠、单调乏味,一般而言他们较少做梦,换言之,一下子就忘了做过的梦,一如他们不去探索内心深处的声音:梦总是费人疑猜,宁可当成泡沫,也不能严肃看待。技术方面的画面最常出现在梦中,显示其身和心都离群索居;梦中他们常受窘,场面尴尬,印证了他们的强迫型人格与卫生教育之间的关联。梦中被封锁的愤怒以措手不及的方式表现出来(火山爆发、地震、拦河坝溃堤之类),冲动与压抑、犯罪行为等题旨,常在同个梦中交相出现,相互抵消。
强迫型人格者喜欢从事与权力有关的工作,比如精确、踏实、细心、负责、掌控全局的业务,要求长久、追根究底和耐心的职业,不倾向主动、有弹性及富有创意的工作。他们对专业知识驾轻就熟,非常值得信赖。成就非凡还是只是完成任务,端看他们强迫型人格的程度,能否自行决定或只愿遵从既定的规章;他们与即兴式的创作或表演完全绝缘。
他们是有责任感、刻板的公务员,精准的科学家、律师、外科医师、财务人员和银行家、教育家、神职人员、分类学者等各行各业人员。强迫型人格的正面与负面的差别非常细微——可以是责任感强、客观的法官,也可以是无情、拘泥于条文、犯罪就是犯罪、不问动机与心理因素——因为这会动摇规范——的法官。因为照本判刑不仅赋予他权力,也让他省却怀疑。他可以是慈父般的神职人员,也可以是好不宽容的假道学,拿下地狱来威胁教友,使教友恐惧罪咎,与暴虐行为仅有一线之差。
强迫型人格者对历史兴趣浓厚,艺术史、医学史、哲学史等也都对他们有吸引力:因为这些都是过往的事,不会再出差错,可以永远沉浸其中。他们对诸如考古之类的学科特别感兴趣:若研究语言,他们会选择做古典语言学家;若钻研历史,则会选择做史前史专家。
基于权力观点,政治对强迫型人格者最具魅力,使其可以合法地挥霍他的权力欲,但如何逍遥其间,就要看他是否有出众的才能。这种人通常倾向于保守主义,忠于所属的党派和政权,主要是因为凡是老的都已通过淬炼,众所周知。对于所有前沿性的、需要实验的他一概挡在门外。
健康但带一点强迫性格的人,趋向于稳重、吃苦耐劳、坚毅,以及有责任感,他非常上进和勤劳,有计划也有目标;他的目标通常很远大,因此对于要完成的事的兴趣胜过他已拥有的成绩,不太懂得享受当下。如果他能够贯彻主张、精明干练且毅力惊人,又有责任感为辅,他会很成功。稳重、精确、值得信赖、坚定和洁净——涵盖道德礼教——都是他的优点。感情上他很畏缩,但就像他一向强调永恒一样,他不轻易重整布好的棋局。基本上他很严肃,坚持自己的看法,认真负责,务求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