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副手
47972100000009

第9章 加强修炼,提高素质:培养副手特有的品质(4)

3.把工作分成“事务型”和“思考型”分别对待

所有的工作无非两类:“事务型”和“思考型”。“事务型”的工作不需要动脑筋,可以按照所熟悉的流程一路做下去,并且不怕干扰和中断;“思考型”的工作则必须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对于“事务型”的工作,可以按照计划在任何情况下顺利处理;而对于“思考型”的工作,必须谨慎地安排时间,在集中而不被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对于“思考型”的工作,最好的办法不是匆忙地去做,而是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停地去想。当思考累计到一定时间后,再安排时间集中去做,成果就会如泉水一般,自动地汩汩而来,需要做的只是记录和整理它们而已!

4.节约时间,安排好随时可进行的备用任务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打开或下载某个网站内容,联网速度却慢得像爬虫;离预定好的约会还有半个钟头的空余时间;焦急地等待某人或某事,却不知道他(它)什么时候会到来;心情不好或情绪不高,不想做任何需要投入精力的工作;所有任务都已完成,而下班的时间还未到来。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此时,会采用两种方法去对待:或者百无聊赖地等待,或者随便拿起一项工作来做。实际上,对待这样的空白时间最好的方法是:预先准备备用的任务,而利用这样的时间去进行,而不是完成它。

5.每天定时完成日常工作

副手每天都需要做一些日常工作,以便和别人保持必要的接触,或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包括查看电子邮件,和一把手或下属交流等等。这些常规的工作杂乱而琐碎,如果不小心对待,它们可能随时都会跳出来骚扰你,使你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别的任务,或者会由于疏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处理这些日常工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时完成:在每天预定好的时刻集中处理这些事情,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两次,并且一般都安排在上午或下午工作开始的时候,而在其他时候,根本不要去想它,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否则,强迫自己在预定时刻之外不要查看邮箱,不要去找一把手汇报工作。这样,处理这些事务的效率才会提高,并且不会给你的其他主要工作带来困扰。

“大赢”必先有大境界

当一名副手拥有了一流境界时,就会超越层层阻碍,主动挑起大梁,承担起压力和责任,甚至是额外的压力和责任。而这一切,带给副手自身的,将是无限的发展机会。

在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内部,副手的发展靠什么?能力?才华?勤勉……诚然,这些都与副手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却并不是根本因素。那么,什么才是决定副手发展的根本因素呢?

经过对世界一流管理者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有很多一把手都是从副手成长起来的。他们虽然性格、喜好、行事方法各有不同,甚至风格迥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具有大境界!

管理界有这样一句格言:“境界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战略、战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格局。”在一个日益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一个副手的视野有多大,往往就能决定他的舞台有多大,而一个副手视野的宽窄和境界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规模、赢利能力甚至所能达到的层次,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比的是视野和境界。

有媒体曾报道这样一则消息:

联想集团现任董事长杨元庆的年薪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万港元!此时,他不过才四十岁出头。杨元庆初入联想时,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销售员。可是短短十几年,他就成为联想集团的董事长。

杨元庆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

有记者曾就这个问题向联想的前任董事长柳传志提问:“联想内部有许多中高层管理者,他们的资历都比杨元庆深。为什么您决定提拔一位年纪轻轻的副手,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呢?”对此,柳传志的回答是:“我研究他已经很长时间了。之所以最终选择他当联想的接班人,是因为他有着不同常人的大境界。”

为什么柳传志会这样说?他所指的“大境界”又是什么?柳传志对杨元庆的深刻印象,源于一个电话。

有一次,柳传志给杨元庆打电话,说要派他去夏威夷参加惠普公司的全球代理商大会。杨元庆却回答说:“最近销售上的事情特别多,我实在忙不过来,能不能换具体管业务的杨立斌去?”这一回答让柳传志大为感慨:“当时出国风非常盛行,无论谁有了出国的机会都非常高兴。杨元庆很早就想出国,但是他却说让别人去,而且口气非常自然,漫不经心,绝没有给我好像他有多高风格的感觉。”柳传志对杨元庆良好的印象,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电话中产生了。

当然,杨元庆之所以后来有这么大的发展,绝不仅仅只是这样一件事情。

通过对杨元庆成长历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他与一般副手三点最大的不同:单位利益提前,自我靠后。面对出国的机会,杨元庆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首先想到眼下的工作不允许自己出国,想都没想就让给了别人。这就是境界:将单位利益提前,让自我利益退后。

在任何一个领导者眼中,像杨元庆这样的副手,必是最值得委以重任的,而杨元庆也因此成为柳传志眼中的最佳接班人选。

然而,在很多现代组织和企业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由于卓越的表现,被一把手提拔到副手的位置上,但是,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停滞不前,没有发展。很多副手都曾经或正在经历这样的发展瓶颈。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些副手们停留在自己过去的卓越中,只图安逸,没有超越。

通过杨元庆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副手并非无法突破,而打破这一瓶颈的最好方法,就是——境界!当一个副手拥有了一流境界时,就会超越层层阻碍,主动挑起大梁,承担起压力和责任,甚至是额外的压力和责任。这一切,带给副手自身的,将是无限的发展机会。

彼得鲁克说:“每当你看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人做过伟大的决策。”

作为一名副手,境界并不是单纯的眼光,而是深耕于脑海的思维方式,是时空根念在自我交汇下的战略定位。有大境界的副手心中定有大格局,他们在行业一公尺之外的地方俯瞰全局,他们懂得走得快不如走得早,于是敏锐的找到行业的蓝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们懂得与其谋求,不如创造,与其决胜终端,不如决胜开端;他们把好东西和敌人分享,为的是更大的做大市场;他们把企业发展的终极目的定位于满足人类灵魂深处的需求;他们追求阳光下的利润,用文化彰显力量。

总之,所有组织或企业的副手们都应牢记:大境界,才生大胸怀;大格局,才有大作为。

问题思考:

1.通读本章并结合实际工作,想一想“素质”在工作中对每一个副手的重要性?

2.假如你是某组织或企业的副手,你认为你的个人素质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3.假如你是某组织或企业的一把手,想一想你对你的副手在提高个人素质方面还有哪些要求?

行动指南:

从现在开始,不要贪图安逸,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相信你的境况一定会因此而改变。而且,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把所有的变化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