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47964900000025

第25章 校长威信及其形成(3)

再次,确立的目标要适度,说到做到,取信于民。校长要建立自己的威信,还必须注意说与做的统一,说到的一定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轻易许诺,将来能做到的,要明确告诉群众那是将来的事,这一点十分重要。校长威信与师生的期望值有关,校长确定的目标和许下的承诺直接影响着师生对校长的期望值。校长确定的目标太高,群众对校长所抱的期望也就大,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不了,群众就会对校长产生失望的心理,校长也就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因而,校长在确定领导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它对群众的激励作用,同时也要考虑是否能够实现,掌握适度的原则。校长对群众许下的承诺也必须说到做到,否则就必然失信于民。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在秦国变法之际,为了赢得人民的支持,在咸阳城内搞了一次“搬木赏金”,谁要是能够把一根大木头从城南移至城北,便可得十金赏钱。布告一出,人声喧哗,然而,看者无数,却无人响应。面对大家的窃窃私语和惊疑目光,商鞅果断地把十金改为五十金,这时有一个人做了,商鞅立即给了他五十赏金。这件事顿时轰动了整个秦国。以后商鞅颁布的法令人民都很遵守。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颂他:“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一个校长能否说到做到,令政必行,直接影响校长的威信。

总之,一个校长要在群众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努力创造第一流的治绩,还要说到做到,取信于民。这是建立校长威信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否则就不可能有威信。

二、几种树立威信的错误做法

有些校长为了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往往采取种种错误的做法,这是必须摒弃的。

滥用职权。有些校长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滥用职权,轻率地采取奖励或者惩罚措施。有时大喊大叫,甚至使用威胁的手段,认为对师生越严厉,就越有威信。企图以职权的威慑力量强迫别人服从,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信。然而权威并不等于威信,建立在对权力恐惧基础上的表面的服从,并不等于内心深处的尊敬和信任。因而,靠这种做法得来的不可能是威信。而且由于失去了威信的保障,最后成为孤家寡人,落得个官逼民反的下场。历史上的夏桀、商纣、隋炀帝的惩罚措施都是极其残酷的,但最后都失去了政权。

讨好下级。有些校长抱有一种老好人的思想,对下级无原则地迁就,企图在一团和气中求得威信。对下属提出的要求,不考虑是否合理,总是“是、是、是”,“好、好、好”一味地顺从迁就,以为以此可以赢得群众的好感,从而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且不说这样做是否能赢得群众的好感,就好感和威信来讲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好感不等于威信,关系最近的人不一定是最有威信的人。正如尼克松所说:“人们可能喜欢邻居家的男孩,但并不意味着要选他当总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知心朋友、要好的同事,我们与他们的关系要比别人近得多。但是,这与他们在你心目中有没有威信却是两回事。以无原则的迁就来讨好下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无能的表现,只能给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与威信无缘。

背景衬托。还有个别校长采取一种相当反常的树立威信的方法,他们在选择自己的副手时,专挑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都不高的人,至少是不如自己的人,以衬托自己的精明强干。认为这样就可以用晦暗的背景来衬托自己的光明,让下属感到自己比别人强,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且不说这种人品质上有什么毛病,仅就这种背景衬托的做法也不可能取得好效果。因为,每个人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活动,社会的背景是无比广阔的,身边的几个人不足以衬托出一个校长的光明。只要师生视野开阔,很快就会发现校长的无能。而且这种精心设计的背景一旦被人们所识破,威信不仅树不起来,而且会一败涂地。

保持距离。有的校长错误地认为,“近则庸、疏则威。”因此,人为地与师生设置一定的距离,企图造成一种神秘感,以疏树威。这样的校长认为,只有让人捉摸不透,才可以形成一种神秘感,别人才会觉得你与众不同。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曾经说过:“不神秘就不会有威信,因为熟悉会增加轻蔑,凡是宗教都有神龛,无论是谁,在他的贴身仆人眼里都不是英雄。”校长在他的计划和举止中必须永远有某种“令人莫测高深,迷惑不解和使人激动、引人注意的东西”。还说:“没有威信就没有权威,不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就不会有威信。”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神秘感与依赖感是不同的,神秘只能迷惑人,并不能吸引人。人为地制造距离固然可以掩盖自己的缺点,但同时也会使群众失去了解校长的机会。因此,群众很难建立起对校长的信赖感,当然也就谈不上树立威信。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校长,必须时刻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之中,体察群众的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赢得群众的信赖。

作表面文章。有些校长好作表面文章,片面追求效果,不择手段地宣传自己,显示自己。这种校长企图通过表面文章,人为地制造舆论和场景,以为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做出一点成绩就大吹大擂,摆样子,拉花架。这种人不办实事,妄图虚名,因而往往不可能真正为人民解决问题。在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当中,有些单位的校长,为了得个改革的好名声,也在本单位轰轰烈烈地搞改革,但怎样改自己胸中无数,声势造得不小,但收效甚微。一个校长如果空喊口号不办实事,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好名声,是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尊敬的。即使一时获得了好名声,也只是虚名,和威信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总之,上述种种做法,从根本上说都是错误的。作为一个校长一定要切记,威信是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靠别人的大树特树,靠自己的大吹大擂是不能赢得威信的。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关键是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多为人民办实事,为党和人民谋利益。

三、校长威信的保持与巩固

校长威信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已经建立起来的校长威信,可能继续保持、不断发展,也可能逐渐下降、直至丧失。原因在于:

1.群众对校长的期望值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形势的发展,群众对校长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校长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威信。过去我们的校长只要奉公守法,作风正派,就是群众眼里的好领导。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对校长除了上述要求外,又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校长必须能够带领群众开拓前进,走在改革的前列。没有这些,只是老实厚道、任劳任怨是不行的。

2.校长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领导能力是处于发展状态,还是处于消极下降状态,不同的状况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一个校长积极进取,注意自己思想修养、工作作风的改进和领导能力的提高,使它们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威信就会越来越高。否则,放松自己,在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领导能力等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差,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威信。

3.在领导活动中,新问题不断出现,要求校长去解决,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如何,也会影响校长威信的保持。有些校长就是由于某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好而跌了跤,丧失了威信。

总之,由于群众对校长的期望值是不断变化的,校长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以及客观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校长在群众中形成的威信就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校长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保持和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威信。

校长要保持自己的威信,必须使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领导水平处于向上发展的状态,不懒惰,不自满,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不断创造新的治绩。

校长要保持自己的威信,还要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随时进行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是否符合群众的要求。找出差距,努力弥补。

校长要保持自己的威信,还要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群众对自己的要求。随时掌握有关校长威信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从而使自己的威信不断得到巩固。

总之,校长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师生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因此,任何一个校长都必须十分珍惜它,努力在工作中去赢得它,使自己成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