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47964900000024

第24章 校长威信及其形成(2)

校长优秀的政治道德品质,可以增强师生对校长的信赖和爱戴。一个校长在政治上高瞻远瞩,顺应历史潮流,在道德方面高风亮节,公正廉洁,必然会赢得群众的拥戴。当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中央在思想政治上保持一致,这是党和群众对每个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校长能否做到,就直接影响他的威信。另外,群众对校长的道德品质也是十分敏感的。校长的道德品质如何,能否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能否一切以符合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这直接影响一个校长的威信。如果一个校长在道德品质上出了毛病,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就会使他威信扫地。

一个校长的个性心理特征如何,也直接影响校长的威信。一个校长意志是否坚强,行动是否具有自觉性,情感是否高尚,情绪是否稳定,待人是否宽容、谦虚,是否勇敢自信,是否诚实正直等等,这一切都会通过校长的领导作风表现出来,它关系到校长能否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也关系到一个校长在工作中是否多谋善断、严肃认真,能否言而有信、严于律己,它也直接关系到校长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能否正确地对待上下左右、远近亲疏。校长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作风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有关的心理调查表明,群众最不喜欢那种懒惰、懦弱、狭隘的人。更讨厌那种对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对下狐假虎威、专横跋扈,对同级玩弄权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人民群众以父母官自居,高高在上的校长。

(二)校长的水平也是影响校长威信的重要因素校长的水平包括校长的知识、经验和才能。

校长的知识和经验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校长熟练地处理各种问题,及时地回答来自群众的各种询问,因而,容易在群众中赢得威信。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建设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更需要各级校长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一个校长知识面很窄,经验不够丰富,对一些新的知识一无所知,在许多新问题面前就会束手无策,从而在群众中降低自己的威信。

校长的领导能力是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依赖于知识,但又不等同于知识。校长是否能为集体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否有能力妥善处理群体内外的各种复杂关系,是否有能力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以及是否有能力去解决领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难题,这一切都会在群众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响。人们常常以此为标准在心里评价一个校长是否称职,是否值得敬佩。

校长的治绩是领导水平的集中表现。校长的知识水平如何,能力如何,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他的治绩。校长的治绩也就是校长过去的功绩和现在所得的成绩。那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的校长,那些在改造本地区、本单位落后面貌过程中成绩卓著的开拓者,那些率领自己的集体为党和人民谋得了更多利益的实干家,自然能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反之,那些碌碌无为,不干实事,在工作中总是出现失误的校长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威信,即使有威信也终将丧失。

(三)校长的情感因素对校长威信也有很大的影响校长对群众怀着真挚的感情,待人和蔼可亲,与师生关系融洽,心心相印,忧乐与共,可以使师生产生亲切感,有利于校长威信的建立。战国时期有个大将叫吴起,他爱兵如子,与士兵“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有的士兵生了疽,吴起甚至用嘴去替士兵吮吸浓疽,士兵非常拥护他,很愿意为他拼死而战。据《史记》记载,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放声大哭起来,因为士兵的父亲就是在得到吴起的类似关怀之后,为吴起拼命而死的。可见情感的威力之大。

弄清影响校长威信的各种因素,有利于校长形成自己的威信。

第三节 校长威信的形成与巩固

作为一个校长,谁都希望自己在群众中能有很高的威信。然而,怎样才能建立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并不断巩固它?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校长威信形成的途径

校长威信是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在校长与师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或者新到一个单位工作的校长,尽管自己担任的职务给建立自己的威信提供了一个客观前提,尽管上级组织的信任和自己过去的治绩会对威信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也许他还是一个品格优秀,水平很高的人,对群众也怀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具备了这些因素还不能说他自然而然就有了威信。职务不会对威信的形成有太大的帮助,过去的成绩说明不了现在,其能力和水平能否胜任现在的工作还有待于检验,对群众的感情也只能在与群众交往中才能表现出来。因而,在没有投身于领导实践之前,在没有与群众接触之前,这个校长的威信还只能是一个未知数,只能说他具有了建立校长威信的可能性。要使这个可能性变为现实,只有投身于新岗位的领导实践中去,以自己的行动在群众中造成良好的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踢好头三脚”。

校长应如何“踢好头三脚”,在群众中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在不同的校长那里是不同的,但是,有几点共同之处值得借鉴。

首先,校长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校长手中的权力既可以成为报效国家,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的工具,也可以成为以权谋私的手段。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会对群众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校长从上任之日起就要摆正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首先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把自己的岗位当作报效国家和人民的阵地,而决不能把它当做谋求个人利益的跳板,忘记了这一点,以权谋私,在群众中绝不会有威信。

其次,校长应努力创造第一流的治绩,也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来,以事实来取得群众的尊敬和信赖。治绩是检验一个校长是否胜任,是否具有良好的品格、高超的领导才能的主要标志,是群众认识和了解校长最直接的窗口。因而,只有创造出第一流的治绩,才能向群众证明你是胜任工作的,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人,从而在群众中建立自己的威信。纵观古今中外杰出的校长的威信,都是通过他们无与伦比的治绩建立起来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个威信很高的“校长”。但在他初出茅庐之时,却远不是这样。尽管刘备对他“如鱼得水”,以师礼相待,但关羽、张飞却不服气,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当面顶撞他。但是火烧新野大获全胜之后,关羽和张飞马上心悦诚服,承认“孔明真英杰也”。在得胜回营的途中,见到车上端坐的诸葛亮,二人“下马拜服于车前”,真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拿破仑曾是一个无名之辈,然而他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特点,那就是无论到哪里,都能很快地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其秘诀就在于他突出的治绩。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一八九三年土伦叛乱,拿破仑在战斗中接管了围攻土伦的炮兵指挥事宜。拿破仑以充沛的精力、有条不紊的清醒头脑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在几天内就聚集十四门加农炮,四门臼炮和必要的弹药补给。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旺盛的精力和出色的领导才能,很快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一七九五年,王党分子叛乱,在平定叛乱的战斗中,拿破仑被临时委任指挥这次战斗,拿破仑在这一事件中表现了惊人的组织和指挥才能,成功地镇压了叛乱。当时任上尉后来的帝国将军蒂埃蒙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以前他从未听过拿破仑的名字,然而“从一开始,拿破仑的活动就是惊人的,他似乎到处出现,他所下的命令,干脆利落、清楚而又及时,使人们为之惊叹。他生龙活虎地进行整顿使得人人惊异,由此而佩服他,而对他充满信心,进而转化为热情。”事实证明,尽管不应以成败论英雄,但一个校长的治绩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个校长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就必须以自己的行动,努力创造第一流的治绩,除此之外,再无捷径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