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47964800000045

第45章 家庭与学校教育(1)

第一节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组合的历史形式与家庭的职能都不免发生变化,从而对家庭教育、家庭在教育机构群中的地位产生影响。

①古代社会的家庭只要有可能,一般都属于直系家庭,每个直系家庭又是一个更大的宗族网络中的一个支脉;到了近代工业社会,家族逐渐解体,呈现核心家庭化的趋势。在家族中,有教育经验的祖辈与缺乏教育经验的双亲同为教育主体,在核心家庭中,只有双亲承担教育与抚养孩子的责任。

②在古代农业社会,家庭不但是社会消费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除了教孩子学会做人以外,只要有可能,还教会他们学会谋生,即承担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职能,只有当家庭无力承担这种职能,才使孩子以学徒身份到别的家庭中去学习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谋生本领;在从个体农业、手工业过渡到近代社会化生产阶段以后,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劳动现场从家庭以内转到家庭以外,孩子的父亲或双亲离开家庭参加社会生产,而家庭基本上丧失了生产职能,不再是生产的基本单位,孩子也过早地成为劳动力。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资本“把工人降低为积累资本的简单工具,把那些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父母变成出卖亲生儿女的奴隶主”。这样的家庭事实上解体了。家庭在失去传统的生产职能以后,也几乎失去了它本身,而资本对妇女和儿童劳动的占有,是“旧有的工人家庭彻底解体的溶剂”。

上述变化的后果是:

在直系家庭转变为核心家庭以后,出现了家庭教育与抚养经验的真空;在工人家庭解体以后,出现了工人家庭教育的真空;在儿童成为劳动力以后,出现了儿童权利保障的真空;这三个真空又造成未成年人教育的真空。

由于家庭组合、家庭职能变化所造成的真空,应当也只能由社会去填补。

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他们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此,社会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和少年应当得到受教育的权利,当他们自己和家庭没有能力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时,社会有责任保障之。

《共产党宣言》及时宣告“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的主张。其中的“社会教育”指的是“公共教育”;这里,所谓“家庭教育”,不是指相对于学校教育的那种家庭范围内的教育,而是指教育不再是家庭的私事。用公共教育代替家庭教育,这是教育事业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唯其如此,家庭在教育机构群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

未成年人的教育机构群大体包括家庭、宗教组织、社区组织、学校等。在19世纪以前,家庭与教会在教育机构群中占首位;19世纪以来,学校已经取代家庭与教会在未成年人社会化机构中的首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西方国家,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进一步削弱,家庭教育本身也日益变型,甚至可以说几乎濒临危急状态。

第二节家庭教育的趋向

近代以来,生产和各个社会活动领域日益趋向社会化,使得家庭越来越不适应家庭内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需求。其结果,不仅表现为公共教育的兴起和家庭在教育机构群中地位的下降,而且使家庭教育本身也日益趋向社会化。

①传统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属于经验型,人们靠世代相传的家风、家规、家庭教育经验进行教育。在家族解体以后,家庭的传统出现断裂层,迫使每一代年轻的家长独立摸索教育子女的经验。家庭教育经验的真空,不得不从家庭以外去填补。19世纪中叶斯宾塞在论述普通教育中知识的比较价值时,曾把“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列入普通教育的范围:“说正经话,子女的生与死、善与恶,都在于父母怎样教养他们,可是对于今后要做父母的人在教养儿童方面连一个字的教导也没有,这难道不是一件怪事吗?把新一代的命运放在缺乏理智的习俗、冲动、幻想中去碰机会,再加上一些不懂事的乳母的建议和奶奶们的带成见的劝告,难道不是荒谬绝伦吗?”不普及“准备做父母的教育”,委实荒谬。问题在于这种教育放在人生什么阶段进行较为适宜。

现代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双亲学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今后,教育的才能应当构成每个部分的训练内容。

目前,在发达国家以家长(包括未来的家长)为对象开设双亲教育课程,地区成人教育活动中心也开设双亲教育课程,在学校增设的“社区服务”课程中,也包括双亲教育方面的内容。法国以“全国家庭教育学中心”为核心,开设双亲学校;在德国柏林有为双亲邮寄《家庭通讯》的团体;等等。1965年,在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双亲教育组织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成立双亲教育国际联盟。这类教育活动的开展,将促使家庭教育从经验型向理智型转化的趋势。

②传统的家庭教育讲求家风、家规,各有一套,彼此之间的交流,带有偶然性质。在现代,由双亲组成的社会教育团体的面世,表明家庭教育日益趋同,从而使家庭教育增强共同性与开放性。

③迄今为止的社会中,似乎只要是双亲,就有资格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在现代社会,由于未成年人社会化不再单纯属于家庭私事,它同整个社会的利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故已经出现关于双亲的家庭教育主体资格考试问题的议论。双亲教育国际联盟名誉会长、法国双亲学校会长安德森·伊沙贝尔在论及双亲受教育的理由时提到:教育者是优秀的,这类优秀的人对不太优秀的人施行的活动称为教育。这种说法是关于教育的非民主的观念。在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无论是谁,无论何地,都必须进行教育和受教育这种相互教育,或者是“生活教育”,所以就有了家长也必须接受教育的主张。今天以前的社会,进步是十分缓慢的,在那种社会,有传统和本能支配的生儿育女活动就已足够了,由于家长具有无限的权威,即使多少出现一些过失也会被宽恕。在进步缓慢的社会中,这种过失尚未招致重大结果之前就有可能改正,而目前却是一个飞速进步的时代,微小的过失也会招致重大后果。另外,家长失去了权威,孩子们的权利大大加强,出现了家长自我失落的现象。为了补救这种事态,家长本身就需要受教育。

第三节学校的职能

谈到学校的职能问题,总不免会想到“教育”,即教育人本身,也就是发展人的个性,造就一定的人格;其实,古代教育实体虽标榜使人成为“人”,实际上是使教育实体成为教化的工具。就是说,所注重的不是教育实体固有的教育职能,而是其作为社会工具的职能。相对来说,近代学校职能演变的趋势,则是学校的工具职能相对下降,教育职能相对上升。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学校职能演变的趋势逆转。这是由于到了现代,随着生产以及各种事业的社会化,各方面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的扩展,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日益需要通过学校促进个体社会化,即通过学校造就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个人。虽不能否定这也是一种教育,但它是有别于旨在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正是个人社会化的需求,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普及,而教育越普及,教育事业的规模越大,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高,学校作为一种社会调节工具的职能也就越来越被强化。以至现代学校的职能同近代学校相比,学校的固有职能在绝对意义上虽不断提高,但在相对意义上反而趋向下降。

那么,学校到底有哪些职能现象呢?

现代学校职能现象的分解,可以从三个层面研究:学校可能具有哪些职能?学校客观上存在哪些职能?学校应当具有哪些职能?不应当具有哪些职能?这是分别从逻辑层面,事实层面,价值层面所作的分析。三种层面分析的基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①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可能具有哪些职能?参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结合当代学校的一般情况,可以对学校的职能作如下分层次的分解:a.学校的职能可分为个体个性化的职能与个体社会化的职能两类。前者是学校的固有职能,后者是学校的派生的即工具的职能。

b.个体社会化的职能又可依照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成分分为若干亚种,即经济职能、选择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

此外,还有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职能,即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社会职能以外的“社会职能”,指的是有关社会分化、社会分层化、社会流动以及一些更为次要的社会职能,选择职能也包括在内。其中除了同社会关系、社会阶级背景有关的选择职能以外,这类职能大抵属于主要社会职能的运动形态。不拟单列一类。

c.除了上述主要职能以外,由于学校的存在,还从中派生出一种次要职能,即非教育性的学校职能。

综上所述,可把学校可能具有的职能列表如下:

学校职能分类学校职能的类型含义

主要职能个体发展职能使个体获得自我意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得到发展个体社会化职能经(生产)职能个人职业社会化,成为合格劳动者选择职能个人身份社会化,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政治职能个人政治社会化,成为合格公民文化职能个人文明化,成为文明人派生职能照管儿童等等②虽然现代学校可能具有上述各种职能,或者说,一般学校的职能或多或少带有上述各种成分,事实上就一定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来说,学校实际上执行的职能同逻辑上可能存在的情况颇有出入。调查表明,美国学校的派生职能(照管)重于学校的工具职能(选择职能与政治职能),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实质上是学校执行选择职能的结果。

③西方学者关于学校职能的论述,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a.学校像是社会机会的分配结构,像是调节劳动市场平衡的储备装置;b.学校像是赞成社会不平等制度的合法机构(在社会统治阶层看来,作为各人能力差异的结果的这种不平等制度似乎是合理合法的);c.学校像是行使象征权力和根据年长一代的经济利益驯化年轻一代的场所;d.学校成了人力资本的投资;e.学校成了以功绩换取社会地位的文化资本的积累;f.学校对弱者来说,则须学会慢慢放弃这类社会地位;g.学校造成现代工业社会极端官僚化的组织所需要的专业人员;h.学校让社会下层学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对雇员要求的伦理道德。

上述所有判断都把视线集中在学校的工具职能上;除人力资本论者舒尔茨外,都或从政治职能角度,或从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选择职能角度,或从文化职能角度,旗帜鲜明地揭示了现代西方学校的阶级性与西方学校平等的虚伪性。

【相关法规、政策条例】

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4年12月1日

教职成\[2004\]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的任务,进一步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