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监狱名称中,后人最熟悉的,大概就是“班房”了。直到现在,人们还把“坐班房”作为进监狱的代称。监狱为什么会被称为班房?又起始于何时呢?原来,“班房”是“三班六房”的简称,使用这一称呼始于明清。
“三班”是古代州县衙门中的差役组织皂班、壮班、快班的合称。皂班的“皂”,原指马厩。古代,奴隶与马同厩,说明奴隶在统治阶级眼中就同牛马一样,毫无人身自由,地位最低贱。又因“皂”为黑色,古人用以借代穿黑衣的养马官,由此,泛指州县衙门里的差役——皂隶;也特指专司站堂行刑的衙役,即县官升堂审讯时,排列在公堂两边的公差——皂班。壮班的“壮”乃身体强壮、孔武有力之意,由这些人组成的壮班,专司看管和解押囚犯之职。快班的“快”,是行动迅速、头脑灵活的意思,分马快、步快两类,原为传递公文的衙役,这些人专掌缉拿和追捕罪犯之职,又称“捕快”。
“三班”配套,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构成完整而严密的维系治安、侦查捕缉、提刑解押、传呼诉讼的差役系统,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权服务。
“六房”的“房”,是旧时官府及其下设各机构的办公处所的名称。“六房”是指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与中央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相对应,为“六部”的下设机构。每房配有胥吏——在县衙中办理文书的小吏。他们分管当地的民政、财政、教育、水利、建设等事务。
因为“三班六房”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秩序服务的,是统治阶级统治和压迫人民的专政工具,百姓若敢违抗,就要受到迫害和查处。轻则锒铛入狱,重则送掉性命,甚至祸连九族,满门抄斩。因此,人们便把“三班六房”合起来简称“班房”,借代监狱(牢狱)。“坐班房”也就表示“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