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47957400000066

第66章 观音菩萨是如何由男变女的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早已广泛流传。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有“人类的仁慈保护者”之称。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她的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在佛教中,她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协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这个被中国人顶礼膜拜的女子观音形象,在传入中国之前却是一个男子形象。《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被称为勇猛丈夫,就说明观音本是男子。在印度佛经里,观音菩萨是南印度的一个转轮王子,出家修道,在佛前发愿,立志拯救众生。其中一个著名的传说:他出于对天下众生的怜悯,发重誓放弃成佛的机会,以便持续不断地广布佛教教义,直至最后一个生物得以觉悟,脱出轮回之苦。观音就这样无限期地滞留在世上。不过他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却上升至无限高度。

在西藏的藏传佛教中,观音也作男相,他被说成是藏族的创始者,是西藏的保护神,称作“持莲者”。这位慈悲之神控制着诸道轮回,其形象通常为11个头(分为三层)和8只手,并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主神之一混婆那样佩戴骷髅项链。

当然,按佛教说法,菩萨原本可以有各种化身,变成美女,并不奇怪。只是,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会把女性观音当化身看,几乎是把她钉死在女性形象上。

其实,中国的观音,细分起来有两个不尽相同的形象。第一种是绝对妩媚的美女,带有很强的性意味,有的形象甚至有些过分暴露。这种形象的来源是马郎观音。马郎观音最初是以马郎妇形象出现的,美艳绝伦。也有的说她跟人交媾,交媾者就会从此永绝其淫,一心向佛。不消说,美艳的马郎妇就是观音的化身,她是通过性来点化众生的。

第二种形象,虽然也是女身,但跟性无关。相传古印度妙庄王久无后嗣,50岁后仅得三女。其小女儿妙善公主不爱宫廷的荣华富贵,一心向往出家修行。最后竟断然拒绝了父王要她结婚的命令。妙庄王在百计无效的情况下,下令处死妙善公主。但是,行刑的剑砍到公主身上便断裂为二,矛刺上去也变得粉碎。后来公主又被勒死,然而其灵魂一入地狱,地狱立即化作天堂。阎罗为了保全地狱,只得将她送回人世。于是,妙善公主转世在普陀山的一朵莲花上,并在那里生活了九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难。

这期间,其父妙庄王因恶业遭到恶报。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药无效,唯一的药方是:别人自愿献出一手、一眼,合成药膏。但是无人肯做这一牺牲,即使他的长、次女也是如此。妙善公主听说后就发大慈大悲,舍身献出一手一眼,治愈了父亲的病。

妙庄王为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造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迹。妙庄王原本是令工匠塑造“全手全眼”像,却被误听成“千手千眼”,从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观音像,也就出现了后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称呼。后世的千手千眼观音,正是出自这一派。而鱼篮观音,则介于两派之间。

更确切地说,从唐朝之后观音才以女性形象出现。在这之前一直都是男的。在唐代以后,中原地区的观音塑像,无论是大悲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还是南海观音、送子观音或紫竹观音,都毫无例外地呈女相,稍后的汉文佛教典籍中也将观音描绘成女身。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其形象更具女子特色。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抱一婴孩,遂又成为求子心切者崇拜之极的“送子观音”。

既然观音在印度及我国藏传佛教中都是男相,那为什么在我国汉族及日本等东亚地区又会为女相呢?有人认为8世纪前后,唐朝吴道子等画家笔下的观音像垂珠戴钏,已开始显出女相;也有人认为中国人深具爱心,迫切需要一位慈善、怜爱万众的女神,于是就逐步创造了女性观音的博爱形象;也有人认为唐初传入的圣母玛丽亚形象影响了中国人,从而视观音为女神,为“东方的玛丽亚”。

而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说,观音之所以会由男变女,是因为一般女性的慈爱心胜过男人。世间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母爱最为深切,远胜过父爱。所以,观音菩萨既然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就应当以女相出现,以此化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