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47957400000003

第3章 星宿

古人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因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不变。古人选取南中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群恒星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也就是说,它们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28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它们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每一宿各由数量不等的恒星组成,多的包含十几颗至几十颗星,少的则只由两三颗星组成。古人常依照某一区域内的星星数目来测量方位。

就星宿而言,每个星宿都有自己的属性和代表物,这既是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一种信仰,也是天文观测的一种手段。到了唐代,又有了星空分区的观念,“二十八宿”就又成为星空区域的概念。在划分天区时,古人以二十八宿和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为准绳。古代的西方也将太阳运行的轨道分为12区,这一点与中国不谋而合。

二十八宿大约产生在3000年前,《史记·天官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龟和蛇):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

它们不仅是观测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标,其中有些星宿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如先秦时,古人认为初昏时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参宿在正南方就是春季正月等。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还将天上的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州县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地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地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翼和轸分别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六宿和第七宿,即洪州(南昌)属于翼轸二宿所对应的区域。

此外,二十八宿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北斗星。斗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第一宿,由7颗星组成,其中斗身中的4颗星又叫魁星,即文曲星或文昌星,古人附会为主管文运兴衰的星官。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写范进中举后“欢喜得疯了”,丈人胡屠户打了他一嘴巴后,“不觉那只手隐隐地疼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狠了。”

北斗星常和南斗星并提,南斗星就是箕星,是东方青龙七宿中的第七宿。《诗经·大东》记载:“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意思是箕宿不能用来簸扬糠秕,斗宿不能用来舀取酒浆。后常用“南箕北斗”来比喻有名无实。

《西游记》第55回写唐僧师徒在毒敌山琵琶洞被蝎子精围困,多亏“昴日星官”下界捉妖。“昴日星官”住在上天的光明宫,是“六七尺高的大公鸡”。它长叫一声,蝎子精现了原形,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面前。“昴日星官”也就是昴宿,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四宿,天文学里称“昴星团”,俗名七姐妹星团。古人认为昴宿主胡兵大起,后以“旄头”指少数民族侵略汉族的战争,唐代卫象《古词》记载:“辽东老将鬓成雪,犹向旄头夜夜看。”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悉心防守的情景。

不少人用“七月流火”来描写夏季的炎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诗经·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所说的“火”是东方青龙七宿中的第五宿“心宿”,因呈血红色,又称“大火星”。“流火”就是火星渐向西下,是暑退将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