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把好大夫请回家(第2版)
47938600000025

第25章 慢性咽炎,用伤湿止痛膏贴天突穴

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如干燥、刺痛、瘙痒、烧灼、异物感等,有的伴有长期干咳或咳出黏稠痰液等症状,每遇讲话过多、生气或天气变化时症状会加重。四季均可发病。

好大夫家里的好偏方:

1、揉搓少商穴和耳尖,一定要搓红搓热;还可以用牙签刺激少商穴,但要刺激到穴位有轻度淤血为妙;

2.口服冬凌草片和复方丹参片。

3.伤湿止痛膏贴天突穴:用本法治疗慢性咽炎,只需三次,症状消失的人占55%。

4.淡盐水漱口:饭后用淡盐水漱口,长期坚持。我的一位咽炎朋友,坚持用淡盐水漱口半年,结果患了8年的咽炎不治而愈。

5.舌根运动法:闭口、舌尖抵牙齿,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做一次。这个方法也可治疗颈椎不适、眩晕和打嗝。

得慢性咽炎时间长了,有些人就会生出“我是不是得咽喉癌了?”的想法。这时,咽喉检查可见局部黏膜有暗红色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如珠。也有些人虽然自觉不适,可检查咽部粘膜呈淡红色或嫩红色,去耳鼻喉科也没查出个究竟,越发心中生出杂念,进一步影响情绪,久之,出现咽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中医叫梅核气。大家不必担心,有此类症状的人可去针灸科针刺手部掌面大约手掌劳宫穴稍下1~2厘米的位置,中强度提插捻转刺激3~5个来回,同时嘱患者深吸气,憋住气,持续数秒呼气,再做吞咽动作,一般一至两次就可痊愈。

另外,口服医圣名方“半夏厚朴汤”效果也很好,由于是汤剂,对症才好,大家需要请中医大夫辨证使用。

下面,我教大家几招在家治咽炎的小方法吧。

1.揉搓少商穴和耳尖。

少商穴位于大指端内侧,有清热利咽之效。耳尖(位置在耳轮向耳屏对折时的耳廓上尖端处),有退热、镇静、消炎的作用。

对于治疗咽炎,可采取三棱针点刺少商穴和耳尖放血疗法。点刺时用手指捏紧点刺部位,以减轻疼痛,左右要穴均取;挤血时从远端向针刺处挤,挤血量以挤出血液颜色变淡为宜;每次左右穴位均取隔日放一次,连刺3~5次。

我在临床上用此法为数百例咽炎病友进行过治疗,对治疗急慢性咽炎效果均理想,若配合下述药物治疗,疗效更佳。这里,引用我当年发表在大河报的一篇文章,介绍其疗效。

《咽炎改变我一生》

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吕沛宛

慢性咽炎真是烦人,年纪轻轻,整天“吭、咯”,七老八十样不说,可遇到吃点辛的、辣的、焦的、香的或天气热了在外多晒会儿太阳就发作,咽部红肿痛,开始吃点抗生素还见效,可吃得时间长了就不管事了,大夫说试试针灸吧,反正死马当作活马医,试就试呗。

到了针灸科,大夫说要在穴位上放血,而且这个穴位是在大拇指指甲旁,我吓得直颤抖,但为了治病,就和自己的胆量作了一回斗争,嘿,还别说,痛虽是痛了点,但一放完血,咽部立马不痛了,吞咽也顺畅多了,大夫又嘱我吃一周的冬凌草片和复方丹参片,并且隔日再去放血,连放三次,这样治了一周,咽炎就好了,半年后咽部又疼痛不适,我又如上法治了一次,后未再复发。

值得一提的是,从此我对针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选择了针灸专业,这才知道,针灸不光治咽炎疗效佳,对许多世界卫生组织攻克不了的疑难杂证也同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已被全世界人民认同和接受。在这里,我想提醒广大朋友,不要一生病就打针输液吃消炎药,弄得细菌都认识各种型号的抗生素了,到我们真正需要吃消炎药时反而不见效了,同时也应该让咱们的中医发扬光大,免得人家说我们的国粹国内开花国外香。

上述这篇文章于2004年5月22日在《大河报》健康版发表后,电话骤然被打爆,三个月来治疗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例咽炎患者。

这个穴位既然这么好使,大家可以去针灸科刺络放血,也可以两手大鱼际肌和拇指赤白肉际来回搓揉,但一定要搓红搓热,还可以用牙签刺激少商穴,但要刺激到穴位有轻度淤血为妙。

2.口服冬凌草片和复方丹参片。

冬凌草片为我们河南药材,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定痛的功能。复方丹参片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功效。这两道药方的具体服用方法可参照说明或遵大夫医嘱。冬凌草片复和方丹参片均有中成药,若将针刺放血法与这两种药物结合使用,治疗咽炎的效果会更好。

3.伤湿止痛膏贴天突穴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此穴具有清肺利咽、利气散节的功效。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用本法治疗慢性咽炎,只需三次,咽部充血就会减轻,症状消失的人占55%。

4.淡盐水漱口

如果您患有咽炎,可饭后用淡盐水漱口,但要长期坚持。我的一位咽炎朋友,坚持用淡盐水漱口半年,结果患了8年的咽炎不治而愈。

5.舌根运动法治咽喉炎

如果您咽喉肿痛、嗓子燥痒、吞咽有异物感,采取舌根运动法可收到良好的疗效。怎么做呢?闭口、舌尖抵牙齿内侧,正转18次,反转18次,然后,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早晚坚持各做一次。

这个方法也可治疗颈椎不适、眩晕和打嗝。

6.扯痧法

扯痧的具体操作为:先洗净双手,沾点风油精,再用拇指和食指扯廉泉穴(在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和天突穴(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以出现隐隐痧点为度。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力太猛,有出血倾向的人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