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⑧,进封乐安、安康、鼓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⑨,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⑩,天子推恩,褒其三世。故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赐。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赐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注释】
① 考:死去的父亲。
② 崇公:指欧阳修的父亲。他在死后被追封为崇国公。
③ 死狱:应判处死刑的案件。
④ 矧(shěn):何况。
⑤ 术者:指算命的人。
⑥ 岁行在戌:古代天文学有岁星纪年法。此指戌年。
⑦ 发于中者邪:出自内心。“邪”同“也”。
⑧ 太君:古代对官吏母亲的一种封号。
⑨ 修贬夷陵: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而被黜,欧阳修作《与高司谏书》为之鸣不平,后遭贬为夷陵县令。
⑩ 二府:指最高国务机关。宋以枢密院掌军事,称西府;以中书门下掌政务,称东府。
妣:死去的母亲。此指曾祖母。
初郊:指神宗即位后举行的首次郊祀活动。
“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以下所列是欧阳修当时的全部封爵、官衔和职务。
编后小语:
此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除了感情细腻真挚、感人肺腑之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布局谋篇的独到与精要。
欧阳修四岁而孤,因此无从知道先父的生平行状,现要写出先父的为人行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借他人来叙论。于是,他以母亲之言代替自己之口,从侧面来叙事,避实就虚,以虚衬实,并以“居家廉洁、奉亲至孝、居官仁厚”三个典型事例来证实母亲之语,表明其父的“能养”和“必将有后”,既表彰了父亲的高尚品德,又颂扬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诲与抚养,真可谓“一碑双表”。
再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二)
欧阳修
题解:
王安石有《明妃曲》二首,这首诗是和王安石诗而作的。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昭君改称明君,即明妃。汉代为乞求和平而让昭君出塞,出塞和亲事见《后汉书·南匈奴传》。宋仁宗时则有所谓的“岁币”——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欧阳修此诗表明和亲政策之“计拙”,而宋代的“岁币”与汉代的“和亲”实质相同,因此,言汉实际上是言宋,诗歌的现实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①,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②。
【注释】
① 画工:指毛延寿。
② 嗟:叹息。
编后小语:
历代关于明妃的作品不少,有的是痛恨毛延寿,有的是同情王昭君,大多为因袭之作,而王安石的《明妃曲》和欧阳修的《再和明妃曲》却能另辟蹊径,不落俗套,把矛头直指当朝统治者。这首诗将议论、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显得酣畅淋漓。
猛虎行
梅尧臣
题解:
《猛虎行》为乐府旧题。唐代李贺和张籍均作过此题,用猛虎讽刺藩镇割据一方,这就有了寓言色彩。本诗也接近寓言,欲借猛虎比拟当朝陷害忠良之臣,抨击当时宰相吕夷简之流对范仲淹、欧阳修等忠良的陷害。
作者信息: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六十卷,词存二首。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猛气吞赤豹,雄威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糜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置网,竞以充圆方①。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注释】
① 圆方:指人。因人头圆脚方,故有此称。
编后小语:
全诗可分三部分。开头写猛虎出洞,借猛虎的张牙舞爪暗示出朝中权奸的凶狠与威慑力。中间写猛虎吃人,这是对奸佞陷害忠良的猛力抨击。结尾以猛虎的口吻说话,彻底揭示权奸的置人于死地的本质。批评家朱东润曾指出:“从猛虎的吃人逻辑出发,讽刺辛辣,为自古诗中所罕见。”
梅尧臣曾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标准,批判浮艳空洞的诗风。他自己的诗歌大多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但也有人批评他艺术上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
和《淮上遇便风》
苏舜钦
题解:
从诗题可看出这首诗为和诗,原诗作者未详。诗歌抒发了行船于淮水之上遇到顺风的快感。
作者信息: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①地,吹入沧溟②始自由。
【注释】
① 卑:低。
② 沧溟:海水弥漫貌,此指大海。
编后小语:
这首七绝立意高远,构思精妙。开头两句,既写出淮水的烟波浩淼,又写出临风乘舟的无限快意,一个“送”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说,正是因为担心船会停泊在喧嚣低湿之地,才有了大胆冲破羁绊,追求自由的坚定决心。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
题解:
明妃,即绝代佳人王昭君。很多文人写过“昭君和番”的题材,最有名的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这两首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当时欧阳修、梅尧臣、司马光等人皆有和作,而以王诗为冠。
作者信息: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①。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②,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释】
① 毛延寿:当时的画工。宫女进宫后,一般见不到皇帝,是由画工画像后,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据葛洪《西京杂记》:毛延寿给宫女画像时,哪位宫女送礼物给他,他就把谁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送礼,毛延寿就没把她的美貌如实画出来。汉元帝盛怒之下,便把他杀了。
② “汉恩”句:王昭君在汉时被长期禁闭于深宫,后又被送去“和番”,“汉恩”自然就浅;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胡恩”自然就深。
编后小语:
这两首诗叙事言志、托古喻今,着意渲染王昭君的爱国思乡之情和深明大义的情怀,把爱乡爱国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一脱历代诗人写王昭君留恋君恩、怨而不怒的旧路。这是特色之一。
诗人十分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侧面勾画出绝代佳人的美好“意态”,同时点出她孤身在异域的凄苦心境,把小说笔法和古文笔法运用到了诗歌中,既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又批判当时妇女受损害的社会现实。这是特色之二。
诗歌一反过去过多指责毛延寿的舆论,而把矛头直接指向汉元帝,揭示出汉元帝的昏庸。这也算得上是第三个特色所在,也是最重要的特色。
王逢原墓志铭
王安石
题解:
王安石比王逢原长十一岁。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被召入京,路过高邮时,王逢原写了《南山之田》一诗并投书求见,结果两人一见如故,遂成忘年之交。嘉祐四年(1059),王逢原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八岁。王安石以无限悲苦之情写下这篇荡气回肠的墓志铭。
呜呼!道之不明邪,岂特教之不至也?士亦有罪焉。呜呼!道之不行邪,岂特化之不至也?士亦有罪焉。盖无常产而有常心者①,古之所谓士也。士诚有常心以操圣人之说而力行之,则道虽不明乎天下,必明于己;道虽不行于天下,必行于妻子。内有以明于己,外有以行于妻子,则其言行必不孤立于天下矣。此孔子、孟子、伯夷、柳下惠、扬雄之徒所以有功于世也。呜呼!以予之昏弱不肖,固亦士之有罪者,而得友焉。
余友字逢原,讳令,姓王氏,广陵人也。始予爱其文章,而得其所以言;中予爱其节行,而得其所以行;卒予得其所以言,浩浩乎其将沿而不穷也,得其所以行,超超乎其将追而不至也。于是慨然叹,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予将友之而不得也。呜呼!今弃予而死矣,悲夫!
逢原,左武卫大将军讳奉谭之曾孙,大理评事讳琪之孙,而郑州管城县主簿讳世伦之子。五岁而孤,二十八而卒,卒之九十三日,嘉祐四年九月丙申,葬于常州武进县南乡薛村之原。夫人吴氏,亦有贤行。于是方娠②也,未知其子之男女。铭曰:
奉胡不多?天实尔啬。曰天不相③,胡厚尔德?厚也培之,啬也推之,乐以不罢,不怨以疑。呜呼天民④,将在于兹!
【注释】
① 无常产而有常心者:文中指没有固定的产业却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遵守行为规范的人。
② 娠:怀孕。
③ 相:扶助。
④ 天民:指明道而能尽天理之人。
编后小语: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这是王安石在另一篇怀念王逢原的作品中所写下的,可见两人的情谊之深。这篇墓志铭之所以能写得如此感人肺腑,正在于两人的相知相得。
王逢原的祖辈父辈虽都曾当过官,但他出生时家道已衰落,再加上他“五岁而孤”,家境十分贫寒,但他品德高尚,才情横溢,继承并发扬了孔孟等古代圣贤的道德学说,成为世人的榜样。王安石以为他能与自己共谋天下大业,谁料好友如此才高命短。至此,就不难理解“呜呼!今弃予而死矣,悲夫!”这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