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阿甘正传》里阿甘的台词
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归属于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阿甘正传》。这部根据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小说改编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白痴”一生的传奇。
主角阿甘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但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夺走阿甘的智力的同时,赐予他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虽然小时候受尽欺负,但他始终对他人保持一颗善良的心。随着年龄的增大,阿甘的天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他破格进入大学,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阿甘应征参加越战。在一次战役中,阿甘的“飞毛腿”又有了用武之地。在敌人炮火的猛烈攻击下,他用双腿救出了数名战友,成了战争英雄。
在以后的日子里,阿甘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坚韧,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正常人都难以达到的成就。他苦练兵乓球技术,成了国家队队员,并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为中美建交立了功;他还信守与朋友的承诺,成为捕虾船的船长,凭此成了百万富翁。
如果从智力的角度来看,阿甘无疑是一个白痴,他的智商只有75,连最基本的运算、推理等都做不到,生活自理也很成问题;但如果从单个的能力或技能来看,阿甘又是一个天才,他是全美橄榄球巨星、战争英雄、兵乓球国手和百万富翁。
为什么如此矛盾的事情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呢?阿甘他到底是天才还是白痴?
白痴学者
虽然阿甘的故事只是作者的杜撰,但与阿甘类似的人的确存在,学术界将这种人称为“白痴学者”。
世界上发现第一对“白痴学者”双胞胎的人是精神医学家霍维茨,他为此下过一个定义:智力低于正常而在其他心理功能方面有高度发展者,可称为白痴学者。白痴学者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白痴,他们的智商一般在35至70之间,属轻度或中度弱智。白痴学者也并非地道的学者,他们突出的才能只限于某个或某几个孤立的方面,与博学的学者没有可比性。
关于“白痴学者”的描述最早出现于1789年。有“美国精神医学之父”之称的拉许在文章中描述了一位能快速推算日期的富勒先生。当被问到70年17天又12个小时是多少秒钟时,富勒花了一分半钟就得出正确的答案:2210500800秒。奇怪的是,除了推算日期之外,富勒对数学基本上一无所知。
我们前面提到的金·匹克也是“白痴学者”的代表之一,他的日常生活需要父亲的帮助,否则连基本的刷牙、吃饭都做不到。然而,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据说他的大脑里存储着大约1.2万本书。
莱斯利·莱姆克是位著名的音乐演奏家。他从小发育失常,并患有脑性麻痹。这导致他丧失了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此外,他还双目失明。14岁那年,他第一次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几个小时过后,他居然把这首曲子毫无错误地弹了出来,但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钢琴。据报道,他可以用钢琴弹出任何他听过的音乐,而且可以记住长达一年之久。
医学界更趋向于用“学者症候群”一词来代替“白痴学者”。他们描述了真正的“白痴学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第一,他们是真正的弱智者或自闭症者。
第二,他们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而且这种特长是与他们同龄的正常人所无法企及的。
第三,他们获得这些特长不是得益于接受教育与训练,而是某种神秘的天赋的力量。
目前,始终没有一种解释能占据对“白痴学者”研究的主流。或者正如智力研究者卡尔所说的,也许世界是公平的,我们在任何方面的愚钝都会以其他某一方面的天才来弥补。
多元智力理论
正是受到“白痴学者”这一现象的启发,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在加德纳之前,人们将智力仅仅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但通过对许多出色人士的观察,加德纳不同意这种单一的智力观。1993年,在《多元智力》一书中,加德纳明确提出“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活动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目标的正确路线。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在他看来,一方面,智力同人们的社会和文化息息相关,不同背景下人们对于智力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衡量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智力是与现实相关的,它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创造和生产出社会需要产品的能力。相应地,他将人们的智力分为以下8种。
(1)语言智力,指个体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在记者、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
(2)音乐智力,指个体感受、记忆、领悟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等人身上表现突出。
(3)数学逻辑智力,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在侦探、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表现突出。
(4)视觉智力,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等人身上表现突出。
(5)身体运动智力,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等人身上表现突出。
(6)自知智力,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在小说家、心理学家、诗人等人身上表现突出。
(7)交往智力,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在教师、推销员、公关人员、政治家等人身上表现突出。
(8)自然观察智力,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表现突出。
接着,加德纳又添加了一项智力种类——存在智力,是指思考关于生存、死亡和生命等重大问题的能力,在哲学家等人文学者身上表现突出。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一个多元的结构,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9种智力。这9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总体智力。每个人的智力都是特别的,智力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着特有的表现方式;即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具有良好自然观察能力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可能是博物学家,而另一个可能是农民。
与此同时,智力与文化和社会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在一个文化里被认为是必备的智力,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是无关紧要的。例如,在美国主流文化里,交往智力、语言智力等都是人们所提倡的,但在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里,人们更看重身体运动能力和自然观察智力。即使在同一个文化里,不同区域和不同职业领域里所需要的智力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美国纽约,一所音乐学校的学生和一所著名大学的橄榄球运动员,他们所需要的智力是完全不同的。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天才”和“白痴”的全新视角。由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