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面知百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塞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先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馀,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病;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疫;三日不已死。冬日人,夏旱食。
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瘦;三日背胜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瘦酸;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哺。
请病以次是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间一藏止,及至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黄帝问道:疾病有标和本的分别,刺法有逆和从的不同,是怎么回事?
岐伯回答说:凡是在针刺之前,首先必须分辨清楚病变性质是属阴还是属阳,并把病变过程中先出现的症状和后出现的症状的相互关系搞清楚,然后再决定运用合适的治法,或者运用逆治法,或者运用从治法;或者先治疗标病,或者先治疗本病,灵活掌握。因此,有的情况下可以见到标病就先治疗标病;有的情况下见到本病就先治疗本病;有的情况下见到本病却先治疗标病;有的情况下见到标病却先治疗本病。从治疗效果来看:有的采用治疗标病的方法而见效;有的则采用治疗本病的方法而治愈了疾病;有的运用从治的方法而获得效果;有的则运用逆治的方法而使病变痊愈。所以,如果能熟练地掌握逆治和从治的原则方法,那么就可以放手治疗,而不必有所疑虑;如果能透彻地认识疾病的标病和本病,以及疾病的先后、轻重、缓急,治疗时就能屡治屡效,万无一失;如果不懂得标本的道理,治疗时必然是盲目胡乱的。
关于阴阳、逆从、标本的道理,看起来很小,而应用的价值却很大,所以谈一个阴阳标本过从的道理,就可以知道许多疾病的利害关系;由少可以推多,执简可以驭繁,所以一句话可以概括许多事物的道理。从浅显入手可以推知深微,观察目前的现象可以了解它的过去和未来。不过,讲标本的道理是容易的;可运用起来就比较难了。迎着病邪而泻的方法就是“逆”治,顺应经气而补的方法就是“从”治。
病情的属阴和属阳,治疗的逆治和从治,疾病的标病和本病、这些道理,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包含着很大的意义。从对一个疾病的标病和本病,逆治和从治的认识,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一步了解许多疾病的原理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使人们的知识由少到多,由浅显到深广,言一而知百。从浅便能知道深,从近便能知道远。尽管如此,标病和本病的道理,说起来容易理解,但要真正掌握,在临床实践中自如运用,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先患某病而后发生气血逆适的,先治其本;先气血过乱而后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寒而后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病而后生寒的,先治其本。先有热而后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热而后生中满腹胀的,先治其标。先有其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先治其本;先有泄泻而后发生其他疾病的,先治其本。必须先把泄泻调治好,然后再治其他病。先患某病而后发生中满腹胀的,先治其标;先患满腹胀而后出现烦心的,先治其本。人体疾病过程中有邪气和正气的相互作用,凡是出现了大小便不利的,先通利大小便以治其标;大小便通利再治其本病。疾病发作表现为邪气有余,就用“本而标之”的治法,即先祛邪以治其本,后调理气血、恢复生理功能以治其标;疾病发作表现为正气不足,就用“标而本之”的治法,即先固护正气防止虚脱以治其标,后祛除邪气以治其本。总之,必须谨慎地观察疾病的轻重深浅和缓解期与发作期中标本缓急的不同,用心调理;凡病轻的,或缓解期,可以标本同治;凡病重的,或发作期,应当采用专一的治本或治标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后并发其他疾病的,应当先治其本病。
大凡疾病的传变心,病先发心痛,过一日病传于肺而咳嗽;再过三日病传于肝而胁肋胀痛;再过五日病传于脾而大便闭塞不通、身体疼痛沉重;再过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
肺病先发喘咳,三日不好则病传于肝,则胁肋胀满疼痛;再过一日病邪传脾,则身体沉重疼痛;再过五日病邪传胃,则发生腹胀。再过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日落之时,夏天死于日出之时。
肝病则先头痛目眩,胁肋胀满,三日后病传于脾而身体沉重疼痛;再过五日病传于胃,产生腹胀;再过三民病传于肾,产生腰脊小腹疼痛,腿胫发酸;再过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日落之时,夏天死于吃早饭的时候。
脾病则先身体沉重疼痛,一日后病邪传入于胃,发生腹胀;再过二日病邪传于肾,发生少肢腰脊疼痛,腿胚发酸;再过三日病邪入膀胱,发生背脊筋骨间疼痛,小便不通;再过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中时之后,夏天死于寅时之后。
膀胱发病则先小便不通,五日后病邪传于肾,发生小腹胀满,腰脊疼痛,腿展发酸;再过一日病邪传入于胃,发生腹胀;再过一日病邪传于脾,发生身体疼痛;再过二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于半夜后,夏天死于下午。
各种疾病按次序这样相传。正如上面所说的,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用针刺治疗;假如是间脏相传就不易再传下去,即使传过三脏、四脏,还是可以用针刺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