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俛,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巳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xī)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痠,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
痛而强,寒且疫,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巳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巳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之五十九刺。热病先眩晕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quán)骨;热病也,荣未交,日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日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ɡé)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骰(tóu)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颊下逆颧为大瘕(jiǎ),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鬲上也。
热邪引起的肝病,先出现小便发黄,腹部疼痛、疲倦嗜睡、周身发热等症状。热邪入脏亢盛,与正气相争,则可能出现神志不清、语言错乱、惊恐不安、胁部发胀疼痛、无意识的手足抽动和不能入睡。如果热邪沿着肝的经脉向上侵犯头部,就会出现头痛、眩晕的症状。肝脏在五行中属木,受金的克制,所以在庚辛金日病情会加重,在甲乙木曰肝脏本身的正气偏旺,使身体出汗,发热减退。如果病邪十分严重、患者的正气非常虚弱,那么在庚辛日就会死亡。可以针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的穴位进行治疗。
热邪引起的心病,患者常先出现闷闷不乐,过了几天后才身体发热。如果热邪亢盛,病情加重,则可能突然发生心痛、胸闷烦躁、频繁呕吐、面部发红、头痛,但不出汗等症状。心脏在五行中属火,受水的克制,所以在壬癸水日病情会加重,在丙丁火日心脏本身的正气偏旺,使身体出汗而发热减退。如果病邪十分严重,患者的正气非常虚弱,不能支持,那么在壬癸日就会死亡。可以针刺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两条经脉的穴位进行治疗。
热邪引起的脾病,患者往往先感到头重、面颊疼痛、心烦、想要呕吐、身体发热。如果热邪亢盛,病情加重,则可能出现腰痛不能俯俛。腹部发胀、腹泻以及下领两侧疼痛等症状。脾脏在五行中属土,受木的克制,所以在甲乙木日病情会加重,在戊巳土日脾脏本身的正气偏旺,使身体出汗而发热减退。如果病邪十分严重,患者的正气非常虚弱,不能支持,那么在甲乙日就会死亡。可以针刺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这两条经脉的穴位进行治疗。
热邪引起的肺病,患者往往首先感到寒冷、毫毛竖起、怕风吹,并见到舌苔发黄、身体发热等症状。如果热邪亢盛,病情加重,就可能气喘、咳嗽,甚至咳嗽时使胸背部位感到疼痛,不能进行深呼吸,头痛剧烈不能忍受;队及出冷汗等症状。肺脏在五行中属金,受人的克制,所以在丙丁日(属人)病情—会加重,在庚辛金日肺脏本身的正气偏旺,使身体出汗而发热减退。如果病邪十分严重,患者的正气非常虚弱,不能支持,那么在丙丁日就会死亡。可以针刺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这两条经脉的穴位,放出如黄豆般大小的血滴,病就可以治愈。
热邪引起的肾病,患者往往首先出现腰痛、小腿发疲、口渴、总想喝水、身体发热等症状,如果热邪亢盛,病情加重,则可能出现后颈部疼痛发强、小腿发凉而疲、脚下发热、说话等症状。如果病邪沿着肾的经脉向上逆行,患者会感到头痛、眩晕。肾在五行中属水,受土的克制,所以在成已日(属土)病情会加重,在壬癸水日肾脏本身的正气偏旺,使身体出汗而发热减退。如果病邪十分严重,患者的正气非常虚弱,不能支持,那么在戊巳日就会死亡。可以针刺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的穴位进行治疗。所谓出汗、退热的时间,都是在五脏各自汐脏气旺盛的日期,因为这时正气旺盛,能够战胜病邪,所以能出汗而热退。
五脏分别和颠面的不同部位有特异性的联系,不同脏的病变,可以在颠面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肝脏有热病的患者,可以在左颊部先出现红色;心脏有热病的患者,可以在颧上出现红色;脾脏有热病的患者,可以在鼻头上先出现红色;肺脏有热病的患者,可以在右颊部出现红色;肾脏有热病的患者,可以在而颐部先出现红色。虽然热病还没有发作,但是在面部已经出现了红色,这是发病的预兆。根据红色出现的部位,就知道哪一脏将要发生热病。立即给予针刺治疗,这叫做“治来病。”在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红色,而其他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说明热病刚刚开始,病情还比较轻微,这时如果能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那么,即使之后热病发作,病也比较轻一些。到了发病之脏正气偏于旺盛的日期,身体出汗,发热减遇,疾病痊愈。如果针刺治疗失误,那么,疾病的病程就会延长,要到生病之脏的第三个脏气旺盛的日期,病才会好。如果治疗上一再失误,就一定要造成死亡了。总而言之,凡是热病中应该发汗的,如果能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那么到了发病之脏正气旺盛的日期,就会汗出热退而病愈。
凡是治疗热病,应该有适当的护理措施,要先给患者喝一些清凉的饮料,然后再进行针刺;应让患者居住在凉爽的地方,使患者适当少穿些衣服,这样能使患者表里热退,病就容易好。
热病患者如先出现胸胁疼痛,手足躁动不安的症状,应该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用泻法;针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用补法。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可选用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热病从手臂疼痛的症状开始的,应该针刺争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使患者出汗,发热停止而病愈;热病从头部的症状开始的,应该针刺足太阳膀胱经在颈项部的穴位,使患者出汗,发热停止而病愈;热病从足和小腿部的症状开始的,应该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使患者计出热退,疾病痊愈;热病从感到身体发重、骨节疼痛、耳聋、嗜睡等症状开始的,应该针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可选择运用治疗热病五十九个穴位中的穴位;热病从头昏目眩、发热和胸胁部位胀问等症状开始的,应该针刺足少阴肾经和足夕阳胆经的穴位。
足太阳经的有一条分支和颧骨部位有这系,所以太阳径发生热病,红色显示在民鞭的部位上。如果出现的红色不是晦暗无光泽的衰败之色,则说明病邪还在人体较浅的部位,等到太阳经气旺盛的时间,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祛除病邪,病就会好的。如果在出现太阳经症状的同时又见到少阴经的症状,这就是两条经脉同时感受病邪的两感病,那么,不超过三天患者就要死亡。这是由于热病已经向内部深入,并损伤肾脏的缘故。少阳经发生热病,红色显示在两颊前的部位上,如果患者面部的色泽没有败坏,则说明病邪还处在人体较浅的部位。等到少阳经气旺盛的时间,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祛除病邪,使热病痊愈。如果在出现少阳经症状的同时出现厥阴经的症状,则说明少阳经和厥阴经两条经脉同时感觉病邪,也是所谓的“两感病”,不超过三天患者就要死亡。
以下一些治疗热病的穴位,各有不同的针对性。第三脊椎下面的穴位主要用于清泄肺热;第四脊椎下面的穴位主要用于靖澄心热;第五脊椎下面的穴位主要用于清泄肝热;第六脊椎下面的穴位主要用于清泄脾热;第七脊椎下面的穴位主要用于清泻肾热。清泄营分中的热邪可用位于骰部的长强穴,和位于颈椎七椎以下凹陷中央的大雄穴。
如面颊部位红色向上漫延到颧部,则可能是患了大瘕泄;如红色向下行走到颊车部位,则患腹部发胀之病;如红色出现在颧骨后部位,则是患胁痛;如红色出现在颊上部位,则病变发生在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