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献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
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至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帝曰:何谓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为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
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神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帝曰:决死生奈何?
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寿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rú)蠕(rú)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病在络脉。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惧也。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真脏脉见者,胜死。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
帝曰:冬阴夏阳奈何?
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啰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著者死。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
岐伯曰:经病者,治其经;经络病者,治其经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
黄帝问:听了先生讲述九针道理后,觉得丰富广博,难以尽述。我现在希望了解其中主要的道理,以便嘱咐子孙,传于后世,让他们铭藏肺腑,永志不忘,并遵守誓约,永不妄泄,使这些道理符天体的运行的规律,终始不息,上与日月星辰的运转相应,下与四时五行阴阳盛衰的变化相合。人怎样适应四气更迭、秋冬为阴、春夏为阳的规律?希望你讲解一下这里的道理。
岐伯答:问得好极了,这是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
黄帝问:我愿听听大地最重要的至道,它如何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从而决断死生的?
岐伯答:天地无限的至理可用数理来认识,数字始于一而终于九。一奇数为阳,所以应天,二偶数为阴,所以应地,人生天地之间,故以三相应于人;天地人合而为三,三三为九,相应九州分野之数。所以人有上、中、下三部,每部各有三处候诊的脉搏,可以用脉象来决断死生,诊断百病的邪正盛衰,从而调治虚实,了解脏腑气血的虚实,祛病除邪。
黄帝问:什么叫三部呢?
岐伯答:按人体划分有下部、中部、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谓三候,是以天、地、人来表示。必须有老师的指导,方能准确地掌握部候的位置及在诊断中的意义。上部天,即额部两侧太阳穴的动脉;上部地,即两侧颊部大迎穴的动脉;上部人,即两侧耳前耳门穴的动脉;中部天,即两手太阴经的动脉;中部地,即两手阳明经合谷的动脉;中部人,即两手少阴经神门处动脉;下部天,即足厥阴经五里穴或太冲穴处动脉;下部地,即足少厥阴经大溪穴处动脉;下部人,即足太阴经箕门穴处动脉。由于经脉与脏腑的所属关系,故而下部之可以夭侯肝脏之病变,下部之地可以候肾脏之病变,下部之人可以候脾胃之病变。
黄帝问:中部之候怎样诊察部位的变化?
岐伯答:中部亦有天、地、人三候区别。中部天可以候肺脏之病变,中部地可以候胸中宗气之病变。中部人可以候心脏之病变。
黄帝问:什么是上部之候?
岐伯答:上部也分为天、地、人三候,可分别诊察相邻近组织器官的变化。上部天可以候头角之病变,上部地可以候口齿之病变,上部人可以候耳目之病变。三部之中,各有天、地、人三候。三候为天,三候为地,三候为人,三三相乘合为九候。脉之九候,以相应地上约九州,地上的九州相应人的九脏。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肾五个藏“神”的脏和膀胱、胃、大肠、小肠藏“形”的脏,合为九队若五脏之气衰败,气色必然枯槁,枯槁不泽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症象。
黄帝问:诊治疾病的方法是什么?
岐伯说:必先估量患者的形体肥瘦程度,了解正、邪之气的盛衰,实症邪气盛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邪气壅滞或淤血,须先去壅滞和淤血,而后进行调。不论治什么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黄帝问:如何测断患者的死生呢?
岐伯答:形体肥盛,脉象反细,气短,呼吸困难,危险;如形体瘦弱,脉反大,胸中喘满而多气的是死亡之症。一般而论:形体与脉一致的产生;若脉来三五不调者主病,三部九候之脉与疾病完全不相适应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鼓指如春样捣谷,参差不齐,病必严重;若见上下左右之脉相,差甚大,而又息数错乱不可计数的,是死亡症候;中部之脉虽然独自调匀,而与其他众脏不相协调的,也是死候;中部之脉衰减,与其他各部不相协调的,也是死候;目内陷的为正气衰竭现象,也是死候。
岐伯说:形体肥盛,脉象反而细,又有少气无力、呼吸微弱而不相接续等症状的,多属于危重的病症;形体瘦削,脉象反而丈,又有胸中憋闷胀满等症状的,多属于死症。所以,一般地说,形体与神气相称的,疾病容易痊愈;脉搏大小退数错杂而不协调的,是有病的表现;如果三部九候之脉都严重失调的,那就是死症;各部的脉象,鼓动搏击手指,而且彼此上下参差不齐的,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各部的脉象,大小迟数节律不整齐,甚至无法计算其至数的,那是将要死亡的症象;若中部之脉似乎尚调和,但上下两部的脉象已经严重失常的,也是死亡的症象;如果中部之脉衰减,而不能与其他各部脉相协调的,同样是死症。此外,由于目是脏腑精气会聚的地方,所以如果两国内陷而无光彩的,是脏腑精气衰竭的反映,也属于死亡的症象。
黄帝问:如何得知病的部位浅深和轻重呢?
岐伯答:从诊察九候脉的异常变化,就能知病变部位。九候之中,若单独的候脉出现异常,有一部或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沉伏,都是病亡的现象。“弹踝”法也可以判断病情轻重及预测死生:将左手轻按患者的左足上,距离内踝上五寸处,用右手指在足内踝上轻弹,大夫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蠕蟠而动,为健康无病;如其振动急剧而大,应手快速而浑乱不清的,为病态;若振动似有似无,应手迟缓,应为病态;如若振动不能上及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之,仍没有反应,是死亡的症象;尽管患者的肌肉并未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只要其振动之气似有似无,便是死亡之症。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节律失调,为气脉败乱之兆,也是死症。如脉代而钩,为病在络脉。九候之脉,应相互适应,上下如一,不应该有参差。如九候之中有一候不一致,就是病态;二候不一致,则病重;三候不一致,则病必危险。所谓不一致,就是九候之间,脉动的不相适应。诊察病邪所在之脏腑,以知死生的时间。临症诊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脉,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脉,若见到真脉脉象,胜己的时间,便要死亡。足太阳经脉气绝,则而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时,必目晴上视。若是脉象虽为有时联止的“代”脉,但它又兼有浮洪之象的,这是病在络脉而部位浅表的反映,不是死候。三部九候之脉,本应相互协调,上下一致,而不应该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若九侯脉之中,有一候与其他的脉象不一致,这就是有病的表现;有两候与其他的脉象不一致,这就是病情较重的表现;若是有三候与其他脉象不一致,这就是病情垂危的表现。所谓不一致,就是九侯各脉的脉象不相协调的意思,例如独大、独小、独数、独迟等,部属于此类。通过诊察所见哪一部。哪一候的脉象异常,就可以知道疾病所在的脏腑及其虚实症候,从而可以预测死期。当然,要想能够推算出具体死亡的时间,那就必须首先掌握正常的脉象,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有病的脉象,什么是真脏脉。当真脏脉出现时,到了有病之脏所不胜的时日,便会死亡,如肝的真脏脉出现后,可以预知在庚辛曰死亡;心的真脏脉出现后,可以预知在壬癸日充亡等。此外,出现某些特殊的症状,也可以反映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足太阳经脉之气败绝,导致两足无法屈伸,临死时出现双目上翻,眼球凝止不动的症状。
黄帝问:冬为阴,更为阳,怎样与脉象相应呢?
岐伯答:三部九候的脉象沉细悬绝的,属阴脉,相应冬令,夜半阴气极盛,故常死于夜半子时;如脉像盛大躁动喘而疾数的,属阳脉,相应夏令,日中阳气旺盛,故常死于日中的午时;寒热交作的肝胆疾病,属少阳木气,相应于春,于阴阳交会,故常死于平旦的寅卯时;阳热过盛的里热症或者急性温热病,故常死于阳气最盛的日中阳极之午时;风气之病,相应肝胆木气,太阳西下时属金,金能克木,故常死于日夕的申西时;阴盛的水病,常死于夜半子时阴气最盛之时。其三部九候之脉象忽疏忽数,忽迟忽急,乃脾土之气内绝,土气相应履,戊、丑、未四个时辰,故常死于辰戌丑末之时,也就是平日、日中、日夕、夜半、曰乘四季的时候;若形坏肉脱。形体衰败,虽九候之脉尚有调协,但脉象与形体不一致,仍是死亡的症象;假使七诊之脉虽然出现;而三部九候九候都顺于四时阴阳的,就不一定是死症。所说不死的病,指风气之病,或女子月经之病,虽见类似七诊之病脉,而实不相同,所以说不是死症,假若真是七诊出现,其三部九候脉候有衰败现象的,这是死症,临死时往往发出干吵和喷气等胃气败绝的症状。诊治疾病之时,还必须详细询问起病原因和当前症状,然后使各部分顺序,按三部九候切其脉搏,以观察其沉经和浮络,以及上下道顺。如果脉来柔和流利的,是正常无病的脉象;脉来迟缓的无力,是气虚病象;脉来涩滞或断绝不来,则阴阳俱脱,是死亡的症象;久肌肉脱消,皮肤干枯贴于筋骨的,则血液已尽,无论是什么脉象,亦是死症。
黄帝问:对开那些并非属于死症的病,应如何治疗呢?
岐伯答:病在经的,针刺其经;病在经络的,点刺经络使滞留的血排出;病在血分而有身体部位有痛症,则刺其疾病所属的经络。若病邪停留在大络,叫做“奇邪”,则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谬刺法治之。如病邪团留不移,当于四肢八溪之间、骨节交会之处刺之。属于上实下虚,当切按其脉,应探索其脉络郁结的所在,在郁结处针刺,放出其郁积之血,以通其气血。两国上翻的,为太阳经气不足所致。两目上翻而又眼珠凝定不动的,是太阳经脉之气败绝,必死无疑。这是判断疾病预后死生的要诀,临床中不可不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