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癫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帝曰:善。夏脉如钧,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会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病,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道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解亦,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砂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帝曰:善。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jù)然而起,再拜而稽(qǐ)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按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目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放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笔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人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疝瘕,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痒,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疤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 ,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曰。大骨枯(kū)稿(ɡǎo),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曰。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真脏见,十月之内死。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肩髓(suǐ)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予其真藏,乃予之期曰。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脱肉,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入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yì)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主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三于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帝曰:善。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前告之。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
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岐伯自: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黄帝问:春季脉象如琴弦而称弦脉,怎样才能算弦呢?
岐伯答:春脉与肝脏对应,属东方之木,因此春脉也就是肝脉。春季万物开始生发,所以脉气来时,软弱轻虚而滑,正直而长,这便称为弦,是春季正常的脉象,如与这种脉象相反则是病脉。
黄帝问:怎样才称作相反呢?
岐伯答:脉气来时实而有力叫作坟过,说明病在表体部位;脉气来时微弱不实叫作不及,说明病在内脏。
黄帝问:春脉太过与不及会引发哪些病变呢?
岐伯答;春脉太过易使人发怒,精神恍惚,以及出现头痛眩晕等巅顶部位的疾患;春脉不及会使人胸痛,向后而牵引,肩背,向下而引起两侧胁肋胀满。
黄帝问:讲得很好。夏季脉象如钩的称作钩脉,怎样才算钩呢?
岐伯答:夏气与心脏相通,属南方之火,所以良脉也就是心脉,具有万物生长繁茂的气象。因此,脉气来时表现为充实旺盛,而退去时显得轻微,这便称为钩,是夏天正常的脉象,与这种脉象相违背便是病脉。
黄帝问:怎样才称作相反呢?
岐伯答:脉气来时充实旺盛,退去时仍充实旺盛则为太过,说明病在体表部位;脉气来时不旺盛,退去时反而旺盛称作不及,说明病在内脏。
黄帝问:来脉出现太过与不及会引发哪些病变?
岐伯答:夏脉太过使人身体发,皮肤疼痛,如热邪停留不去,还会听起浸淫疮;夏脉不及使人出现心烦不安,虚气上道而成为咳吐涎唾,气下陷就表现为湿气过多。
黄帝问:讲得很对。秋脉如羽浮而称为浮脉,怎样才算浮呢?
岐伯答:秋气与肺脏相通,属西方乏金,所以秋脉也就是肺脉,具有万物成熟而收敛的气象。因此,脉气表现为轻虚而浮,而且起来时急速,退去时如同榆荚飘散,这就叫做浮,是秋天的正常脉象,如果与这种脉象相违背就是病脉。
黄帝问:怎样才称作相反呢?
岐伯答:脉气来时浮软而中央坚实,两旁空虚的,这叫太过,是疾病在体表部位的反映;脉气来时浮软而微弱,中央和两旁都显得空虚的,这叫不及,是疾病在内脏的反映。
黄帝问:秋脉太过与不及会引发哪些病变呢?
岐伯答:秋脉太过,胸中之气上边,使人胸中郁闷不舒,肩背疼痛;不及了,会使人呼吸少气,咳嗽喘息,虚气上逆还会出现咯血,听到胸喉间有喘息的声音。
黄帝道:讲得很对。冬脉如营垒而称为营脉,那么怎样才算营呢?
岐伯答:冬气与肾脏相通,所以冬脉也就是肾脉,五方属北,五行属水,具有万物闭藏的气象,因此其脉气沉而儒缓,如同军队的营垒,沉静而内合生动之力,所以叫做营脉,是冬天的正常脉象,与这种脉象相反则为病脉。
黄帝问:怎样才是相反呢?
岐伯答:脉气来时如同石头弹丸一样坚硬,撞击手指有力,这叫太过,是疾病在体表部位的反映;脉气退去时,虚软似数而非数,这叫不及,是疾病在内脏的反映。
黄帝问:冬脉太过与不及会发生哪些病变呢?
岐伯答:冬脉太过了使人身体倦怠无力,脊背疼痛,少气,懒得说话;冬脉不及会使人心中空悬惊惧,又好像饥饿那样的感觉,两胁肋下空软的部位清冷,脊背疼痛,少腹胀满,小便也出现异常。
黄帝道:讲得很好。春夏秋冬四时有顺序的更迭,分别与肝心肺肾四脏相通,而使脉象发生弦钩浮营相应的变化,但是脾脏的脉象与哪个时令相通呢?
岐伯答:脾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它的作用强大而独特,称为“孤脏”,具有滋养灌溉四旁的肝心肺肾的作用。
黄帝问:脾户正常与否可从脉象上看得出来吗?
岐伯答:脾脏具有滋养其他脏的功能,所以其他脏的脉象正常,本身就包合着脾脉,因此正常的脾脏是看不到的,而脾脏病脉是可以看出的。
黄帝问:那么脾脏的病脉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脉气来时如水流那样滔盾洪盛的,叫做太过,说明疾病在体表;如果像鸟嘴那样短硬尖锐的,叫做不及,说明疾病在内脏。
黄帝问:先生说脾为孤脏位居中央属土,以灌溉四旁,它的脉象太过和不及会引发哪些病变呢?
岐伯答:脾脉太过了会使四肢沉重不能举动,脾脉不及会发生九窍塞塞不通的症状,病名叫做重强。
黄帝惊悟肃然立起行礼道:讲得太好了。我懂得了诊脉的根本要领和天下最重要的道理。考察四时脉象的变化,再结合五色的表现,来分析正常与异常;它的关键就在种字。人体中的阴阳气血就是神的物质基础,它随着四时的递迁而运动,永不停止,也不能紊乱,如若紊乱而不能正常运转,就失去了生机。这个道理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微妙,要把它刻在玉版上面,藏在内,府里,每天早晨诵读,把它称作玉机。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脏的病气是从它所生之脏那里接受来的,传给它所克之脏,病气留止在生己之脏,死于克己之脏。当疾病发展到将要死亡的时候,必先传行,传到克己之脏时,患者才死亡。这是五脏病气过行的情况,所以会死亡。举例来说:肝脏接受从心脏传来的病气,又将病气传给脾脏,留止于肾脏,最后传到肺脏而死亡;心脏接受从脾脏传来的病气,又将病气传给肺脏,留止于肝脏,最后传到肾脏就会死亡;脾脏接受从肺脏传来的病气,又将病气传到肾脏,留止于心脏,最后传到肝脏就会死亡;肺脏接受从肾脏传来的病气,又将病气传给肝脏,留止于脾脏,最后传到心脏而死亡;肾脏接受从肝脏传来的病气,又将病气传到心脏,留止于肺脏,最后传到脾脏就会死亡。这些都属于病气逆行传变,所以会死亡。将一日一夜分为五个时间阶段,按照五行关系,把这五个时间阶段分别配以天干、地支。五行、五脏,这样就可以验出死亡的时辰了。
黄帝道:五脏之间是相互通连的,五脏之气的转移,也有一定的次序。当五脏有病时,病气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传变,如肺病传肝,肝病传脾之类。若五脏生病而不能给予及时治疗,那么长则或三个月,或六个月,短则或三天,或六天,病气传遍五脏,就会死亡,这就是邪气按照五行相克传变的次序。所以说,能够从脉象中辨别胃气盛衰的,就可以知道疾病从哪一脏而来。例如,脉象中弦多胃气少,是病在肝;钩多胃气少,是病在心之类。能够辨别真脏脉的,就可以推测出各脏之病死亡的具体日期,如肝脏病至庚辛日死,脾脏病至甲乙死之类。也就是说,知道各脏遇到所克制的时日,便舍死亡。邪气侵犯人体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病气就会传变,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症候,直至死亡。
举例来说,风邪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被称为“百病之长。”当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后,首先使人毫毛竖起,皮肤汗孔同塞,而出现发热无汗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散去邪气,使疾病痊愈。如果邪气侵入络脉及肌肉,会发生肌肉皮肤麻痹不仁,或者肿痛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可以从药汤洗浴或将药物加热“熨”烙、拔火罐、艾灸以及针刺等方法治疗,来散除肌表的邪气。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就会向内传,由于肺脏与皮毛有特殊的内在联系,所以病气首先传到肺脏,成为叫做“肺痹”的疾病,产生咳嗽气喘等症状;再不及时治疗,病气还会传变,由于肺在五行属金,而金能克木;肝脏在五行属水,所以从肺传到肝,而成为叫做“肝痹”又叫做“厥”的病,产生胁肋疼痛以及呕吐食物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按摩或者针刺等方法治疗,如果还不予以治疗,病气同样按五行相克的顺序,由属木的肝脏传给属土的脾脏,成为叫做“脾风”的疾病,出现黄疸(dǎn) 、腹中热、心顺大小便色黄等症状。在这个时候,还可以用按摩、药物以及药汤热浴等方法治疗,如果再不治疗,病气就会由属土的脾脏,传给属水的肾脏,成为叫做“病症”的疾病,发生少腹部郁热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浊等症状,这个病又叫做“蛊。”在这个时候,也可以采用按摩或药物的方法治疗,如果还不治疗,病气就会由属水的肾脏传入属火的心脏,成为筋脉牵引拘怠的“矿”病。这个时候,可以用针灸成药物疗法治疗,如果再不治疗,按一般规律推算,满十天就会死亡了。倘若病气由肾脏传到心脏,而脏腹又传到疾病开始时的肺脏,那么按一般规律推算,三天就将死亡。以上就是疾病传变的一般次序。
但是骤然暴发的疾病,就不必拘泥于上进相传的次序去治疗,或者这类疾病的转变,也不按照上述的次序。例如忧、恐、悲、喜、怒等情志过激所引起的疾病,就不是依次相传的,而是能够突然发病,发病后立即便会很严重。假如由于喜太过。而使心气涣散,人气不足,于是肾水会乘虚而加重克制它;怒火过而使肝气上冲,木气有余,于是它会加剧对脾土的克制;思太过会使脾脏受伤,于是肝木会乘虚而加剧克制它;恐惧太过而伤肾脏,于是脾土会乘虚而加剧克制它;忧愁太过而使肺气消耗,于是心火乘虚而加剧克制它。这就是五种情志过激引起的疾病,或以有馀而克制所胜之脏,或以不足而受所不胜之脏的加重克制,病气都不依一般的规律传变。所以五脏有病,又各能兼及其他脏,而有五五二十五种变化。可见,所谓“传”只是乘虚侵犯的另一种说法。
肩、脊、腰、髋以及四肢等处全身中长大的骨骼都枯槁了,胸、臂、臀、腿等处全身中大块的肌肉瘦消了,这是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而成衰弱的表现。若再见到胸中满间喘息,呼吸不利,由于气不能接续,以致呼吸时耸肩举背而身体随之振动,这是肺脏之气衰弱的表现。见到上述这些症状,大约六个月内就会死亡;如果出现肺的真脏脉,就可以预知具体的死亡日期。全身的大骨枯槁了,说明肾气衰弱。全身的大块肌肉瘦消了,说明脾气衰弱。胸中满间喘息,呼吸困难,说明肺气衰弱。如果再出现心中疼痛,向上牵引肩项,这是心气衰弱的表现。见到上述这些症状,大约一个月内就会死亡;如果出现心的真脏脉,就可以预知具体的死亡日期。全身的大骨枯槁了,说明肾气衰弱。全身的大块肌肉瘦消了,说明脾气衰弱。如果再出现两肩下垂不能抬起,骨髓消耗殆尽,身体动作日益无力,这是肾气严重衰竭的表现,在没有出现真脏脉时,可以预测大约在一年内死亡;而一旦出现肾的真脏脉,那就可以预测具体的死亡日期了。全身的大骨枯槁了,说明肾气衰弱。全身的大块肌肉瘦消了,说明脾气衰弱。胸中满间,呼吸不利,说明肺气衰弱。若再见到腹中痛,是肝病影响脾的表现;全身发热,丰厚的肌肉部位破溃,是脾气衰竭已极的表现。如果出现目眶下陷,说明肝气衰竭,若见到肝的真脏脉,而眼睛不能看见人的,反映肝气枯竭殆尽,所以立即就会死亡;若尚能看见人的,到肝脏所不胜的时辰或日期,如庚辛日或一天中的申西时,就会死亡。
以上所说,都是从形体衰败,以及出现真脏脉后,患者才会死亡。但是,如果由于正气暴虚,邪气陡然侵入人体而突然发病,以致五脏之气紊乱,不能运转,周身脉遭闭塞不通,好像从高处坠下,或者像落水淹没一样,这是不能预知死亡时日的。另外,如果见到脉搏断绝而不来,或者人一呼脉来五六至,虽然形体并没有衰败的现象,真脏脉也没有出现,但仍然是死症。
肝的,其脏脉来,表现为脉体的中外都急劲,好像用于接到刀刃上一样坚利可畏,又像接到绷紧的琴弦上一样细硬而不柔和。患者的面色青白,而且不润泽,当发现皮肤毫毛枯焦的时候,就会死亡。心的真脏脉来,表现为坚硬而搏击手指,好像接到一串董苗于那样短而固实。患者的面部出风红黑色,而且不润泽,当发现皮肤毫毛枯焦的时候,就会死亡。肺,的真脏脉来,表现为大而空虚无根,好像用羽毛触着人的皮肤那样轻虚无力,患者面部出现白红的颜色,而且不润泽,当发现皮肤毫毛枯焦的时候,就会死亡。肾的真脏脉来,表现为坚硬搏击手指而不连续,好像拉紧的绳索突然断绝那样,又像是用手指弹石块一样短促坚硬而不柔和。患者面部出现黑黄的颜色,而且不润泽,当发现皮肤毫毛枯焦时,就会死亡。脾的真脏脉来。表现为虚弱无力,而且忽快忽慢,节律不匀。患者的面部出现青黄的颜色,而且不润泽,当发现皮肤毫毛枯焦的时候,就会死亡。凡是见到五脏的真脏脉出现,都是无法挽救的死症。
黄帝问:为什么出现真脏脉便有性命之危呢?
岐伯答:五脏之气皆靠胃腑水谷精气营养,因此胃气为五脏之本。胃气充足,则五脏功能旺盛,在手太阴经的“寸口”上,反映出正常的脉象。但是,五脏之气不能自行到达手太阴寸口,必须借助胃气才能到达寸口,而表现出正常的脉象。因此,五脏之气能够在它相应的时令中,到达于手太阴经的寸口,从而表现出弦、钩、毛、营等脉象,都是依靠胃气来实现的。如果邪气过盛,精气必然要衰。因此疾病严重时,胃气衰败,不能与五脏之气一起到达手太阴经,那么真脏之气就单独暴露在寸口上,这就是所说的“真脏脉。”真脏之气单独出现,反映邪气胜过了正气,所以就要死亡的。
黄帝道:讲得很好。
黄帝说:诊治疾病须先诊察患者形体强弱,神气虚实,色泽莱枯,脉象盛衰,以及是久病还是新病等情况,然后给予及时的治疗,而不要拖延时日,以免错过良机。若患者形体与神气相一致的,反映体内阴阳协调,这是可治之症;面色润泽鲜明的,说明五脏之气调畅,病容易治愈;脉象与四时变化相应的,反映人体尚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也是可治之症;脉来柔软而滑利的,是有胃气的反映,这个病也容易治疗。对于上述四种容易治愈的疾病,都要根据不同的时个季节,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假若形体与神气不相一致,反映体内阴阳有偏盛偏衰,为难治之病;面色枯槁,失去光泽的,说明五脏之气受伤,疾病很难痊愈;脉象实而坚硬,缺少和缓之象的,是胃气衰弱的反映,近似于真脏脉,病情必将加重;脉象与四时变化相违背的,说明人体已不能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是很难治愈的疾病。对以上这四种难治的病症,必须详细诊察,而明确地告诉病家。
脉象与四时相违背,就是在春天见到肺脉,是金克木的现象;在夏天见到肾脉,是水克火的现象;在秋天见到心脉,是火克金的现象;在冬天见到脾从,是土克水的现象等,这些脉象来时,又都表现为似要断绝而无根,或者沉陷涩滞而不起,这就叫做与四时相违背,或称为与四时相反的脉象。此外,凡在各个季节里,没有相应的五脏脉象出现,例如春、夏阳气生长旺盛的季节,脉象反而沉涩;秋、冬阳气收藏的季节,脉象反而浮大等,都是与四时阴阳变化相违背的反映,所以也叫做与四时相反的脉象。
若是患热病的患者,脉应数急,而反静;泄泻的患者脉应小,而反大;失血的患者脉应虚,而反实;病在里,正气而虚,脉应软弱,而反实坚;病在外,邪气盛,脉应实坚,而反虚弱等,这些脉象与症候不一致,都是不易治愈的疾病。
黄帝问:听说根据病症的虚实可以预先判断死生,希望你讲一下其中道理。
岐伯答:五实、五虚是不易治愈的死症。
黄帝问:什么叫五实、五虚?
岐伯答:脉盛为心受邪盛,是心实;皮热为肺受邪盛,是肺实;腹胀为脾受邪盛,是脾实;大小便不通为肾受邪盛,是肾实;郁闷烦乱为肝受邪盛,是肝实,这些就是五脏受邪气过盛的“五实。”脉细为心气不足,是心虚;皮寒为肺气不足,是肺虚;气少为肝气不足,是肝虚;大小便不禁为肾气不足,是肾虚;不能饮食为脾气不足,是脾虚,这些是五脏之气衰弱的“五虚。”
黄帝问:为什么有人患了五实、五虚也可以痊愈呢?
岐伯答:经治疗如能吃些粥浆之类流食,慢慢使胃气得到恢复,大便泄泻也会逐渐停止,由于正气不再损散,五虚也可以痊愈;假如原本五虚身热无汗,经治疗而得汗,大小便通畅,邪气外达,则五实也可以得到痊愈,这便是有的五虚、五实能够治愈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