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七雄:诸侯逐鹿竟中原
47921200000061

第61章 荆轲刺秦

战国是一段复杂的年代,在这几百年间,爆发了无数的残酷战争,造就了无数的诡辩之士,催生了无数的阴谋诡计。但是,同样在这几百年间,也产生了许多光耀千古的哲学理论与学术思想,闪现了众多慷慨激昂的悲壮志士。荆轲无疑是这些悲壮人物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重重地给整个战国历史描上了苍凉的一笔。

谋划

太子丹是燕国未来的继承人,身份尊贵,素有强国壮志。但是战国末期的燕国太弱小了,所以太子丹只能以人质的身份被扣留在秦国。公元前231年,秦国发动了统一天下的战争,第二年就灭掉了韩国。公元前228年,秦国又灭掉了赵国。至此,整个中原地区,秦国再无敌手。由于担心燕国,太子丹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了秦国,相比迷迷糊糊地客死他乡,他更愿意为燕国的利益做点什么,即使是徒劳。太子丹回到燕国后,与臣子商议对抗秦国的办法,有人提议:应该与周围的国家结盟,联络齐、楚两国,合力对抗秦国。但是,经营这个计划实在需要很长时间。强大的秦国不是一天成长起来的,正面打败强大的秦国也不是一天可以实现的。秦军的铁蹄马上就要到了,联合抗秦为时已晚。于是,太子丹打算剑走偏锋,刺杀秦王。太子丹派人找来了田光,商议刺秦计划。田光学识渊博、智勇双全,常常行侠仗义,却一直不肯做官。战国时期,人们称田光这样的人为“处士”,指他们善于自处,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些处士很多具有另类的才华,擅长用特别手段帮助君王解决难题。太子丹寄厚望于田光,希望他能担当刺秦大任。但是,此时田光年事已高,威武果断都是从前的事情,现在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重任。不过田光倒是向太子丹举荐了另外一个人——荆轲。

也许在秦国战战兢兢戴着面具生活得太久,太子丹养成了多疑寡断的性格。他不放心田光,当田光离去的时候,一再地叮嘱他说:“我们刚刚所讲的事情关乎国家存亡,还请先生保守秘密。”田光也是燕国人,生于斯、老于斯,这句叮咛显示出太子丹的不信任,也伤害了这位老侠客的自尊。因此,田光回家便自尽了。

荆轲

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击剑使荆轲成为一名慷慨的侠士,读书使这名侠士充满智慧和气度。抓起刀剑,凭借血气拼命砍杀,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控制血气,在适当的时候拔剑,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一次,荆轲与剑客盖聂比剑,盖聂怒目瞪视荆轲,荆轲就转身离开了。又有一次,荆轲与鲁句践比剑,鲁句践愤怒地呵斥荆轲,荆轲也默然离去了。荆轲不是胆小,也不是逃避。盖聂与鲁句践需要借助目光和声音,凭借血气推动剑术,与荆轲相比有着境界和层次上的差距。在荆轲看来,血气之争,输赢都没有什么意义。

荆轲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血气,不会头脑冲动的随意与别人拔剑相向,也不会被花言巧语与金银财物所打动,随意供人差遣。荆轲面见太子丹,不是为了追求权势、地位和财富。田光对荆轲有知遇之恩,也是荆轲的朋友。荆轲是因为恩人与朋友的托付才答应跟太子丹见面。

太子丹是一个聪明人,他发现了荆轲的与众不同。也许荆轲的武艺不是燕国最高超的,但是不动声色的内敛气质却使荆轲成为刺杀秦王的最佳人选。于是,太子丹尊奉荆轲为上卿,让他住进最好的居所,供给他最贵重的饮食。不仅如此,太子丹还倾尽所能,使出一些非常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坚决。就像有一次,荆轲与太子丹同游东宫池,荆轲随手捡起路边的瓦片投击池中乌龟,太子丹马上让人端来一盘金丸,让荆轲用金丸投射乌龟。

又一次,荆轲与太子丹共乘千里马。荆轲随口说了一句“千里马的肝美”,太子丹立即让人杀马取肝送给了荆轲。还有一次,荆轲与太子丹共同于华阳台饮酒作乐,有美人弹琴,皓腕如雪。荆轲不由得称赞道“好美的手啊”,太子丹随即让人斩断美人双手,用玉盘盛上,送给荆轲。

一掷千金固然难得,但是杀马取肝、斩手送人更显决绝。荆轲终于折服于太子丹的另类手段之下,愿意舍弃性命替他刺杀秦王。

壮士一去不复返

秦王嬴政与太子丹一样,曾经以人质的身份长期生活在异国他乡。所以,秦王同样性格多疑、心思狠毒。虽然太子丹找到了合适的杀手,但是接近秦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荆轲私下拜访了樊於期。

樊於期是秦国大将,因为得罪了秦王,父母亲族全都被秦王处死了。他怀着血海深仇独自逃到了燕国,千方百计想要报仇雪恨。所以,荆轲找到他。

荆轲说出自己刺秦的计划:樊於期是秦王追缉的死囚,荆轲只要能替秦王处死这个眼中钉,秦王定然非常高兴,会召他入宫,到时候用事先藏好的匕首刺杀秦王,一定会成功,这也算为樊於期报仇雪恨了。

樊於期听了荆轲的话,当即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毅然拔出匕首自刎。太子丹和荆轲把樊於期的首级割下装到匣子里密封好,然后又找来了天下最锋利的匕首,让人涂上见血封喉的毒药。准备好首级与匕首后,荆轲并没有立刻出发,他在等一个人,一个可以当他助手的人。可是,过了一段时日,这个人始终没有来。这时,一方面秦国军队节节胜利,军情紧张;另外一方面,生性多疑的太子丹又怕荆轲反悔。于是,太子丹给荆轲安排了一个助手,并催促荆轲快些启程上路。

这个助手叫做秦武阳,13岁的时候就敢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看他。太子丹故意刺激荆轲说:“时间紧迫,荆卿还没有动身的打算吗?如果没有,请允许我派遣秦武阳先行。”荆轲恼怒太子丹的多疑,但是想起太子丹为他做的一切,也就顺从了他的安排,起程上路了。

太子丹与他的宾客都知道,即使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也必定难以逃出秦王宫。所以,他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众人来到易水岸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一边走一边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声调苍凉凄婉,送行之人无不流泪哭泣。

刺秦

荆轲等人到了秦国,首先拿贵重的礼物贿赂了秦王的宠臣蒙嘉。蒙嘉对秦王说:“燕王实在害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抵抗大王,所以愿意归顺秦国,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贡品和赋税。燕王不敢亲自前来述说,为了表示诚意,特意斩下樊於期的头,并且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装在匣子里封好,派遣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秦王听说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即取得燕国土地,大为高兴,第二天便穿上礼服,在咸阳王宫接见荆轲等人。

荆轲捧着装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一同走向秦王。秦武阳只是凭借一时血气好勇斗狠,看见竖立两边的秦国骁勇武士,顿时失了胆气,脸色苍白、双腿发抖。面对王宫众臣的怀疑目光,荆轲急忙解释说秦武阳是因为没见过君王,所以十分害怕。

秦王很满意荆轲暗含奉承的解释,允许他近前献上地图。那时的地图是圈在一起的一个长轴,需要慢慢展开。荆轲慢慢打开地图,等地图展到尽头,抓起藏在地图中的匕首即刺向秦王。可惜,这时的秦王正当壮年,身体强健、反应机敏,很快就逃开了。

一时之间,王宫一片混乱。荆轲拿着匕首不停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拼命逃跑。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整个王宫大堂只有秦王佩带宝剑。秦王宝剑太长一时之间拔不出来,左右的人就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于是,秦王随后拔出宝剑迎战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知道任务无法完成了,便靠在柱子上狂笑不止,随即被蜂拥而上的士兵刺死了。

悠悠千载,荆轲刺秦王的年代已经远去,但直到今天,荆轲精神还依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