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七雄:诸侯逐鹿竟中原
47921200000044

第44章 白起和伊阙大战

伊阙大战直接决定了韩、魏的衰弱,为秦国挺进中原打开了门路。白起作为伊阙大战的领导者,也一战成名,成为秦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白起是后人公认的战神,杀敌无数,但是最后也逃脱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凉命运。

伊阙大战

秦国虎狼之势不可遏止,到了秦昭襄王的时候,秦国吞并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公元前294年,秦国将吞并韩、魏两国的计划提上日程。秦国之所以要先灭韩、魏,皆因为两国是秦国冲向中原的绊脚石,不管要吞并哪个国家,都要担心韩、魏会不会从秦背后下手。于是,韩、魏在秦国眼中就是不得不拔的眼中钉。这一年,秦国派左庶长白起率兵攻打韩国新城,随即向韩国都城和魏国挺进。韩魏联军在伊阙摆下阵形抵挡白起大军的进攻。伊阙就是今天河南洛阳的龙门,此地两山相望,地势险要,谁能占据高地便是赢了一半。韩、魏24万联军密密麻麻部署在伊阙高地,看似已经占尽先机,而且秦军兵力还不到联军的一半,这场仗怎么算似乎都是联军会胜。然而事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顺利,韩、魏两国虽然联合抗秦,但是都不想主动出战,都等着对方当先锋。联军从骨子里不团结,这倒给一直对峙的秦军提供了扭转劣势的机会。白起先派小队人马牵制韩军主力,大部队则向魏军发起进攻。秦军的出其不意让魏军乱了阵脚,还没来得及痛快一战便铩羽而归。

此时的韩国孤军奋战,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夹击,最后只能四散奔逃。白起乘胜追击,将24万韩、魏联军诛杀殆尽,并顺利攻下伊阙等五座城池。韩国因此战而大伤元气,一蹶不振。秦国则在此一战中赢得了进军中原的通行证,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伊阙之战是先秦历史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战争,而且是以少胜多,同时也是仅次于长平之战的残忍屠杀。这次的战斗功臣白起一夜间声名鹊起,成为“战神”,也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杀人狂魔。

白起其人

白起的能征善战是遗传,因为他的祖先就是秦穆公时期有名的战将白乙丙。但如果说他的战争才能是天赋异禀也未尝不可,因为他的相貌异于常人,头部坚挺如同一支长矛,正是“兵神”之相。

不管是遗传还是天赋,白起的军事才华从小就开始展现。他酷爱战争,痴迷兵法,精通武学,是难得一见的军事谋略天才。成长到而立之年,白起已经是一员大将。因为白起的年轻,六国曾经有过秦国衰微的幻想,他们认为秦国启用如此年轻的将领一定是国内人才匮乏的先兆。可是,当白起攻破韩国,在伊阙之战中杀尽联军的时候,没有人再敢嘲笑他的年轻。

白起作战的指导思想十分特殊,或者说偏激更为贴切。他每次作战,都要力争歼灭敌军全部有生力量,而不是只攻城略地那么简单。换句话说,白起的每次战争都是一次血腥的大屠杀,他擅长使用围歼术,只要是敌人就一个都不会放跑。

从当了将领以来,白起在伊阙之战中杀敌24万;攻打楚国的时候,杀了楚军35万,还烧了楚国的祖庙;破赵的时候,屠杀了60万赵军,这其中包括了惨绝人寰的长平之战;攻打魏国时,杀敌13万;跟韩国在陉城作战时,斩首韩军5万;与赵军将领贾偃交战时,沉其兵卒2万。也正是因此,白起不仅有“战神”的美誉,还有“杀神”的恶名。

为了消灭所有生存者,白起往往穷追猛打,不管追击多远都要歼灭对手。这跟当时惯用的“穷寇莫追”的军事理论相去甚远。不得不承认,白起是个战争狂,而且是个具有大胆创新思想的战争狂,他是第一个采取野战筑垒作为辅助手段的大将。

凡是遇到野战,都能看到白起命人筑起的防御壁垒,这种工事是很好的掩体,也是防止溃军突围的利器。

白起虽然好战好杀,但是却对秦国忠心耿耿。无论哪个诸侯国得到这样的忠勇之士,大概都不会埋怨他的屠杀行为。就连司马迁对他的评价都是多褒少贬,称其“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只可惜,白起功高盖主,最终无法避免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死在佞臣的谗言和秦王的利刃之下。